周國文
縱觀前幾年各地高考試卷和各類教輔中詠物類仿寫的題目,總的特點是文學(xué)色彩濃厚,考查語文知識的能力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比較強。既能反映一個學(xué)生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意趣,又能給學(xué)生以自由的想象空間,更好地考察學(xué)生的思維水平和語言創(chuàng)造力。作好這種類型的題目,需要把握以下兩個要領(lǐng):
一、解讀原作
1悟其內(nèi)容。為仿寫提供“意”的引領(lǐng)
大凡詠物的作品都有深刻的意蘊和深遠的寄托,作者并不拘泥于對物的重點描寫,而是在描寫之中透露出一種言外之意,讓人回味?;蚴惆l(fā)人生情感,或闡發(fā)生命哲理。因此,解讀原作要分清作品是抒情類還是議論類。抒情類要認清是褒獎還是貶斥,議論類要識別正面立論和反面立論。在此基礎(chǔ)上,明確原作立意的基點,即所吟詠的物的某個特點。正是這一點使人產(chǎn)生無盡的聯(lián)想和想象,激發(fā)人的情感,啟迪人的哲思。明確了這一基點,也就完成了由物及意的思維轉(zhuǎn)換,為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價值,提高仿寫的思想境界架起了橋梁。
例1:
橡皮
一點一點地犧牲自己
一次一次地修正錯誤
這是一首抒情類的作品,它針對橡皮能擦去錯的文字卻損失了自己這一特點,贊美了人的犧牲自我、匡世正人的崇高精神。
例2:
蠟燭
站得不端的
必然多淚命短
這是一首哲理詩,根據(jù)蠟燭傾斜多淚命短這一特點,從反面闡發(fā)了這樣的哲理:對于人來說,美好的人格是成就輝煌事業(yè)的首要前提。
2辨其形式,為仿寫提供“形”的范本辨其形式,也就是分析其語言組織上的特點,包括句式、修辭、句子間的關(guān)系以及字數(shù)的多少、句子的長短排列等等。主要是前三種。
例3:
粉筆
身軀縮短了
生命的軌跡卻延長了從整體上看,該作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句子間構(gòu)成轉(zhuǎn)折關(guān)系。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長和短的辯證關(guān)系,形成對比。需要強調(diào)的是,在仿寫過程中必須按照這個形式去進行,不可逾越。這也正是此類題的命題意圖,體現(xiàn)了語文追求“言語形式”的特質(zhì)。
二、仿寫原作
仿寫大致經(jīng)過兩個過程:
1篩選對象,確立基點
詠物,就要選擇一個特定的事物。自然界的事物林林總總、紛繁復(fù)雜。如何選擇?就得有一個標準。我認為,應(yīng)該貫徹“熟悉且陌生”的原則。也就是說,要選擇大家都熟知的某一事物,卻未必對這一事物有過“深思”。仿寫者就是要寫出大家都沒有想過的、蘊含在這一事物里的情或理。選定的“物”往往有很多特點,這就要求仿寫者具有獨特的視角,把握這一“物”最具“人性”的某個特點,并把它作為命意的基點。
2明確立意,錘煉語言
詠物的關(guān)鍵在于立意,立意的高低取決于在取法原作的基礎(chǔ)上是否有所創(chuàng)新,做到和諧、新穎、別致??身樒渌悸?,正向立意。亦可逆其思維,反面立意,自開一境界,如此則堪稱高格。仿寫的語言首先講究規(guī)范性,即嚴格遵循原作的語言組織形式的范本。其次追求語言的生動性,用心斟酌,反復(fù)錘煉。比如,動詞的精選、詞序的調(diào)整等等。
例4:仿寫。請選擇某一事物,通過情景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
原作:墻角的花!
你孤芳自賞時。
天地就小了。
這是一首啟人心智的哲理詩。墻角的花,生長的環(huán)境自然是惡劣的,所處的空間一定是狹小的。如果對此故作不知,卻一味陶醉其中,自以為是,孤芳自賞,那不就更加可憐了嗎!它給我們這樣的人生啟示:越是受到環(huán)境的限制,就越是應(yīng)該具有開闊的心胸,那么你的世界大了。由此使我們想到很多類似的事物,諸如:墻上的草、井底的蛙、籠中的鳥、溪中的魚、林中的鷹等等,它們都受到一定的空間的約束。這正是我們仿寫立意的基點。
從原作看,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從反面表現(xiàn)這一哲理的,言語之中表露出對墻角的花的批評與譏諷。順著這個思路。我們可以這樣寫:
墻上的草!
你高傲自大時。
前途就喪失了。
我們也可以這樣寫:
溪中的魚!
你奮力東游時,
世界便大了。
籠中的鳥!
你掙脫束縛時。
歌喉更美了。
很顯然,后兩首與原作相反,是從正面來寫的,境界更為開闊,是在原作基礎(chǔ)上的創(chuàng)新。
總之。仿寫要做到與原作“形似而意諧”,意近而有創(chuàng)新。
三、訓(xùn)練鞏固
以“風(fēng)”為對象參照原句進行仿寫。
路
雖然被踩在腳下
卻牽引著人們一直向前走
(參考答案:風(fēng)/雖然被困在帆后/卻推動著船劈波斬浪)
以“葉”為對象參照原句進行仿寫。
梅
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剝落了生命你召來了燕語和鶯啼
(參考答案:葉/一片嫩綠/是一份自然/呼吸著自然/你孕育出果實和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