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鴿
春天一排絲瓜秧被母親種在墻邊,剛發(fā)芽的時候,葉子如一雙小手,嬌嫩、翠綠,誰也看不出來它們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過了一段時間幼苗越長越大,為了讓絲瓜秧長得更好,母親就在每株絲瓜秧下放了一根根竹竿,絲瓜秧就像長了眼睛,很聽話地順著竹竿往上爬,像個乖巧又懂事的孩子。
母親為絲瓜秧澆水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一棵絲瓜秧匍匐在地上,它不像別的絲瓜秧那樣往竹竿上爬,而是向相反的方向爬去。母親擔(dān)心有人路過時不小心會踩壞瓜秧,就把它從地上撿起,纏在竹竿上。誰知晚上刮了一場大風(fēng)又重新把那根瓜秧刮下來。不知什么原因,母親撿過幾次它就落在地上幾次,它的不聽話讓母親有點生氣,干脆不再管它,讓其自生自滅。
別的絲瓜秧已按照母親的意思爬上墻頭,長長的藤蔓,濃密的葉子纏繞在一起覆蓋在墻上,把整個墻頭裝扮成了一道綠色屏風(fēng)。爬上墻頭的絲瓜秧已開出花朵,準(zhǔn)備結(jié)瓜了。那根落在地上的絲瓜秧這時才找到一棵樹,它緊緊地纏繞在樹上,占領(lǐng)著屬于它的有利地形。
墻頭上的絲瓜結(jié)得越來越多,有的躲在寬大的葉間,有的吊在低矮的藤蔓上,上面還長著白白的絨毛,嬌貴得一彈就破。等到絲瓜長得又綠又嫩的時候,母親就把它們摘下來炒雞蛋,或者用來做絲瓜湯。即便這樣,絲瓜仍多得吃不完,母親不會留著,摘下來送給周圍的鄰居。
那棵攀爬在樹上的絲瓜秧早已經(jīng)被母親忘記了。忽然有一天抬頭,母親發(fā)現(xiàn)了它,不知什么時候,頭頂?shù)臉渲ι弦呀Y(jié)了幾個大絲瓜,都筆直筆直地掛在空中。過路的人看到了絲瓜,稱贊它們長得好,有時還會有人停下來欣賞一番。
秋天,墻頭上的絲瓜秧再也結(jié)不出翠綠的絲瓜了,葉黃了,藤枯了,而樹上的那幾個大絲瓜長得愈發(fā)飽滿,當(dāng)最后一縷秋風(fēng)吹過的時候,母親才搬個梯子小心地摘下來它們,用繩子捆在一起,掛在房檐前。母親是準(zhǔn)備用它們做種了,明年春天在院子里種下更多的絲瓜。
別的絲瓜秧選擇低矮的墻頭,瓜結(jié)得再多也很快成為盤中餐。而攀爬到在樹上的絲瓜秧,它的“堅持”讓母親留下了瓜的種子,才使生命多了些讓人欣賞和贊嘆的價值。
吳萬弟摘自《遼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