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構中的作用

        2009-12-04 02:52:50曾成貴
        探索與爭鳴 2009年7期

        內容摘要中華民族革命同盟是從國民黨母體中分裂出來的政治實體,1935年7月創(chuàng)立,1937年9月解散。其政治主張是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反對南京政府的統(tǒng)治,實行抗日救國。它的主要領導人陳銘樞遠赴蘇聯(lián)同中共代表團談判,不僅達成合作共識,而且在國內采取了一些實際行動。到達陜北后的中共中央,根據共產國際七大的精神,積極加強同包括中華民族革命同盟領導人在內的各方面政治人物的聯(lián)系。包括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在內的中間力量響應中共號召,形成合力,共同逼蔣抗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后得以完全實現(xiàn)。

        關 鍵 詞中華民族革命同盟 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民主黨派 陳銘樞 王明

        作者曾成貴,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武漢:430077)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以此為起點,全面侵略中國,中華民族陷入滅頂之災。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激起中華民族全面抗戰(zhàn)的同仇敵愾。9月22日,國民黨中央社發(fā)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就中國共產黨上述宣言發(fā)表談話。以此為標志,歷時兩年多,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終告形成。

        涵蓋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政黨、各團體在內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中華民族奪取抗日戰(zhàn)爭全面勝利,洗雪喪權辱國之恥的政治基礎。沒有這個統(tǒng)一戰(zhàn)線,必不能達成政治和解,實現(xiàn)政治整合,進而一致對外??谷彰褡褰y(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構,是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根據國際國內政治形勢的發(fā)展,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華,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深重危機,毅然決然奮力倡導的??谷彰褡褰y(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體,是實行第二次合作的國共兩黨。實現(xiàn)從國共內戰(zhàn)到全面抗戰(zhàn)的轉換,沒有國民黨的呼應行不通。而國民黨最終走到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旗幟之下,除了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自身的政策轉變,共產黨的率先倡導和政治妥協(xié)以外,也離不開中間政治力量的積極主張和強烈呼吁所造成的政治壓力。換言之,國共兩黨之外的政治力量,在建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同樣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就是其中之一。

        關于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學界著墨不多,迄今幾乎沒有專題文章研究到它,大概僅有三兩種著作略有介紹。[1]因此,專文探討中華民族革命同盟與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構的關系,對于研究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活動與作用,對于豐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的認識,顯然都是有意義的。

        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創(chuàng)立與主張

        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創(chuàng)立于1935年7月。1935年,是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的起點。這一年,日本帝國主義繼1931年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1932年在中國最大的現(xiàn)代都市上海制造事端,發(fā)動戰(zhàn)爭,1933年越過長城,直逼中國華北廣大地區(qū),進一步迫使中國當局與之訂立城下之盟《何梅協(xié)定》、《秦土協(xié)定》,并扶持漢奸傀儡成立所謂防共政府,建立“自治”范圍。這一系列侵華事件,構成史上所稱之華北事變。華北事變的發(fā)生,意味著中華民族的危機空前加深,不抗日,中華民族就沒有出路。同年,中國革命的指導路線發(fā)生了歷史性轉折。年初,長征途中的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改變黨和紅軍的領導,糾正了錯誤的軍事路線,黨和紅軍得以轉危為安。年中,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發(fā)表《八一宣言》,改變革命的戰(zhàn)略和策略,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年底,到達陜北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瓦窯堡會議,貫徹共產國際七大精神,轉變了政治方略,朝著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邁進。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建立,即以這個深刻變革為其背景。

        中華民族革命同盟成立的經過,據當事者之一的蔡廷鍇回憶,1935年4月中旬,他由海外返抵香港以后暫住新界,“那時敝屣富貴,本已有陶淵明歸去來兮之心情,唯時局日非,國難頻仍,政治日見腐敗,民生日見痛苦。李任潮、陳真如、蔣光鼐諸先生又不時來訪,談論國事,不勝唏噓感慨,并擬組織民族革命同盟。”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7月下旬,由李濟深(任潮)主持召集干部開會,正式成立中華民族革命同盟,李濟深為主席,陳銘樞(真如)、蔣光鼐、蔡廷鍇、徐謙、馮玉祥、方振武、陳友仁為最高干部。[2]

        這是一個從國民黨母體中分裂出來的政治實體。它的組成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政見旗幟鮮明。其目標為抗日救國,手段為統(tǒng)合中華民族,不是一黨一派,不作內部政爭。二是具有派系淵源和地緣聯(lián)系。領銜人物李濟深,廣西人,長期在廣東活動;核心人物陳銘樞,以及蔣光鼐、蔡廷鍇,均系廣東人,他們同出國民革命時代的第四軍,李任軍長、陳任師長、蔣、蔡任團長。以后,陳、蔣、蔡均任職十九路軍,曾以淞滬抗戰(zhàn)獲得贊譽。他們四人是主要力量,該同盟的活動經費,亦由他們出資擔負。三是除了馮玉祥、方振武,這個班底又均出自1934年成立的福建人民政府,這個短暫的政權揭橥反蔣旗幟,愿意與中共和紅軍合作。四是他們都是國民黨非主流派、民主派、抗戰(zhàn)派。福建人民政府以抗日反蔣為職志,馮玉祥、方振武指揮了綏遠抗戰(zhàn),與李濟深、陳銘樞等懷抱相同。五是他們都因抗日、反蔣而被迫淡出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的中心,下野的下野,流亡的流亡,政治境遇相同。因此,這個組織對于抗日、反蔣具有一定的堅定性,但只能以境外為基地,從事秘密活動,由外而內地間接影響國內政局。

        蔡廷鍇在自傳中簡略記載了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主張,稱其綱領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推倒?jié)h奸政府,樹立人民政權,聯(lián)合各黨各派一致團結實行抗日?!苯裉?我們從俄羅斯解密的檔案中可以找到較為翔實具體的記載。

        1935年10月29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給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總書記季米特洛夫去信,通報了中國方面幾件比較重要、比較緊急的事情,其中說到十九路軍集團同其他集團一起組建新黨,表明中國反帝統(tǒng)一戰(zhàn)線取得新成績。其綱領,王明援引塔斯社的報道說:

        在稱為“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新黨創(chuàng)始人預備會議上制定了以下綱領:認為該黨存在的主要目標是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建立民主政府,該黨將為實現(xiàn)以下綱領而奮斗:

        1.推翻南京政府。

        2.集中全國力量完成國民革命。

        3.組織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收復被占領土。

        4.武裝民眾。

        5.征召愛國士兵進行抗日戰(zhàn)爭。

        6.抵制日貨并對其實行高額關稅。

        7.反對獨裁和白色恐怖。

        8.爭取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信仰自由。

        9.反對賣身投靠的國民黨官吏、豪紳和長老。

        10.消滅封建主義。

        11.消滅“藍衣社”。

        12.拒絕向南京國民黨政府繳納一切捐稅。

        13.取消一切附加捐稅和非法勒索。

        14.反對舊禮教(孔教、佛教和道教)。

        15.普及教育。

        雖然這個資料出自塔斯社的報道,但從以前福建人民政府所頒布的人民權力政綱中,大致可以找到類似內容,鑒于這兩個政治實體之間所存在的淵源關系,可知其具有很高的可信度。王明認為,目前,武裝抗日、與中華蘇維埃媾和、同蘇聯(lián)結盟的口號,在某些國民黨階層中間已經十分流行,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領導人“試圖利用這些口號是毫不奇怪的”。[3]對于陳銘樞通過中間人的聯(lián)系,要求到莫斯科與中共和共產國際領導人見面,王明則一時拿捏不定,只好向季米特洛夫討主意。

        1936年4月13日,陳銘樞抵達莫斯科,遂與王明取得了聯(lián)系。陳銘樞向王明等人提出了建立抗日合作關系需要首先解決的三個具體問題:一是對十九路軍的支持,他們準備在福建重建抗日軍隊;二是一旦爆發(fā)抗日作戰(zhàn)行動,要求蘇聯(lián)提供援助;三是與中共在香港、上海等地合作出版報刊,共同開展抗日宣傳。在這次接觸中,陳銘樞轉交了一份由11名出身黃埔軍校的國民黨軍隊軍長、師長簽名的信件,這些指揮官表示擁護同紅軍和共產黨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提出三個口號:為了救國必須對日作戰(zhàn);為了加強抗日戰(zhàn)線必須同蔣介石作斗爭;為了保證抗日戰(zhàn)爭的真正勝利必須聯(lián)合蘇聯(lián)。對于這封信所表達的是否就是署名人的真實意思,王明、康生等不免有所懷疑。[4]

        5月20日,陳銘樞代表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就正式與中共建立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向中共代表團和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書記處提出了書面建議。這個文件全面反映了中華民族革命同盟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其主要內容有:

        第一,關于合作的基本原則:以成立抵抗日本侵略中國的政治組織為合作的根本目的;以中共為其合作的主要伙伴,承認共產黨是抗日救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實際領導者;在國際上同蘇聯(lián)合作,與之建立最緊密的聯(lián)盟。簡言之,抗日、聯(lián)共、聯(lián)蘇。

        第二,關于兩黨組織方面的合作:中華民族革命同盟設計了比較完備的組織體系,其最高權力機關為同盟代表大會,產生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產生書記處,轄軍事、外交、國際、群工、組織、宣傳、經濟、政治等機構,軍事委員會內設重建十九路軍委員會,組織系統(tǒng)分成兩條線,一條線是由省到基層的地方組織,另一條線是軍隊和國外組織。由于它實際上還只是一個秘密組織,規(guī)模相當有限,這個體系多半流于設計而已。但是,主事者設想了在這個組織中與中共合作的具體方式,充分表現(xiàn)了他們的合作誠意。書面建議提出:中共可效法國民黨改組時代共產黨跨黨的辦法,派一定數量的代表參加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委員會;同時,他們考慮把同盟委員會建成開放的抗日組織領導機構,吸收十九路軍高級指揮員以及最著名的政治和文化人士作為該盟委員會委員,吸收抗日軍事將領、抗日政治和文化人士以及歷史上與該盟有聯(lián)系并在群眾中享有廣泛影響的人士作為委員會委員。中華民族革命同盟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保持與中共中央的密切聯(lián)系,必要時可以召開兩個中央委員會的聯(lián)席會議。

        第三,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合作:目標是籌備成立人民戰(zhàn)線政府。設想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構成由四部分人組成,即所有希望同日本作斗爭的政黨和派別、抗日將領、所有支持抗日戰(zhàn)爭和學生運動的社會組織及學生聯(lián)合會的代表、政治與文化和社會各界最著名的抗日人士??傊?從政黨到個人,吸納加入這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一律以其對抗日的態(tài)度為準。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式和步驟是:以中共、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和東北抗日軍事組織以及學生界代表為發(fā)起的中心;在上海、北平、香港、南京和國外建立初步的基地,逐步向全國推廣;6個月內召開代表大會,以便為以后成立國防政府奠定組織基礎。

        第四,關于武裝斗爭方面的合作:書面建議提出成立革命武裝力量,主要措施是重建十九路軍,中共與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共同組織由原十九路軍中下級指揮人員組成的1000人的隊伍,并派他們開展秘密培訓,重新培訓武裝干部。

        第五,關于文化組織方面的合作:主要是成立文化方面的民族斗爭同盟,所有文化組織同中共組織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如吸收共產黨人參加中華民族革命同盟主辦的神州國光社管委會,以此為基礎在地方設立該社的分支機構,吸收共產黨人參加在香港出版的《大眾日報》編委會、參加在菲律賓出版的《先驅日報》的工作、在英國創(chuàng)辦英文刊物等等。

        這個建議還明確提出希望從中國共產黨方面得到包括人員、物資方面的支持,請中共派代表參加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委員會,請中共派代表與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代表一起分赴國內各地做組織和領導工作,請中共派人在文化機構做軍事訓練方面的工作,等等。[5]

        從這份文獻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主要領導者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和蔡廷鍇等人,對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心情極其迫切,態(tài)度十分積極,設想比較具體,體現(xiàn)了這些從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中分離出來的抗戰(zhàn)派以國家獨立、民族自由至上的愛國主義情懷。他們過去與共產黨對立,特別是李濟深制造1927年廣州四一五屠殺案,呼應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的四一二政變,給革命事業(yè)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但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情況下,幡然醒悟,痛識前非,顧大體,主動尋求與共產黨合作,順應了歷史潮流。這個立場和態(tài)度是非常正面的。王明和康生在給共產國際的報告中,對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給予高度肯定,認為“它作為唯一的政治軍事派別比所有其他派別都更早和更公開地表示,并希望同紅軍和中共締結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6]

        共產國際的指示與莫斯科談判的成果

        王明將陳銘樞的書面建議轉送給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總書記季米特洛夫。1936年6月19日,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書記處在研究了陳銘樞的書面建議后,就中共代表與陳銘樞之間的談判作了明確指示。

        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書記處的指示就雙方談判規(guī)定了中共代表的基本立場,即:考慮到中華民族革命同盟這個集團中有相當多無原則的政客,因而要加倍小心;不要把這個集團看成是全國范圍內形成的救國聯(lián)盟;不要表現(xiàn)或透露出這個談判與蘇聯(lián)領導人有任何關聯(lián);在談判中,必須“大力提高中國共產黨作為獨立因素的威信和中共中央作為擁有全權解決,與具體實施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有關問題和以共產黨名義承擔相應義務的唯一機構的聲望”。共產國際表示同意滿足該集團與中共締結關于在抗日救國斗爭中友好合作和互相幫助的協(xié)議的意愿,同時提出應向陳銘樞等表明,具體合作形式的談判只能在中國國內由中共中央派出全權代表來進行。對于陳銘樞書面建議中提出的合辦報刊、培訓干部、加強在國外華僑中的活動等具體問題,這個指示指出中共代表可以與之達成口頭協(xié)議,其經費在中共所需經費中安排兩萬美元。

        王明、康生、陳云等做了與陳銘樞談判的準備,形成了協(xié)商方案。根據共產國際的前述指示,王明、康生與陳銘樞進行了談判,其主要成果體現(xiàn)在陳銘樞給中共中央委員的信中。1936年7月25日之前,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將陳銘樞這封信的簡要內容傳回國內,轉給了中共中央書記處。

        陳銘樞給中共中央委員的信,豐富了5月20日提出的書面建議。信中再次明確表示全民的抗日戰(zhàn)爭只有在抗日救國的基礎上,聯(lián)合一切政黨和派別,聯(lián)合一切社會力量,而不管過去這些政黨和派別之間的關系怎樣。為此,特別需要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完成我們所面臨的任務”。它充分肯定中共《八一宣言》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它的發(fā)表,“確實是中國民族革命歷史上的一個標志”。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同期所發(fā)表的聲明,主要內容也可歸結為中共的這個宣言,證明雙方“救國的道路是一致的,我們和貴黨在民族解放運動的道路上是休戚與共的朋友”。這封信提出了8條共同行動綱領,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給中央書記處的信濃縮成要點,內容如下:(1)召開有各政黨、政治派別和社會團體代表參加的國民大會來討論救國措施;(2)成立國防政府和抗日聯(lián)軍;(3)普遍武裝民眾,在全國開展自發(fā)的抗日斗爭;(4)釋放全部政治犯,愛國運動完全自由;(5)恢復十九路軍,擴大民族抗日戰(zhàn)線;(6)鼓勵和保護民族產業(yè)并徹底排擠敵對國家商品;(7)實施抗日教育和發(fā)展民族精神;(8)聯(lián)合國際朋友,保障中國領土完整。

        陳銘樞的信還列舉了近期可以著手實施的事項,歸納起來有三項:一是共同鼓動成立聯(lián)合政府,在條件允許的地方,著手建立聯(lián)合政府的地方機關;二是共同做國民黨軍隊的工作,在培養(yǎng)軍事干部方面進行合作,協(xié)調附近紅軍和隸屬于中華民族革命同盟集團的部隊的行動,為建立聯(lián)軍奠定基礎;三是利用一切合法的掩護,在所有群眾組織中共同開展工作。[7]陳銘樞在信中最后說:我([陳]銘樞)不諳理論,缺乏經驗,但是我唯一能引以為傲的就是我不可動搖的意志和堅定的決心,我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要為中國的民族解放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切。不搞陰謀和欺騙,我要忠實地同我的忠誠的始終不渝的同志們一起在需要我們的地方,沿著貴黨同志的足跡為中國的革命事業(yè)而進行斗爭。[8]

        中華民族革命同盟不僅以陳銘樞為代表同中共代表直接接觸,達成合作共識,而且采取了一些實際行動。1936年9月,李濟深與李宗仁、白崇禧派人持他們所擬《抗日救國協(xié)定草案》到達陜北。他們的協(xié)定草案與此前中共中央致中國國民黨書所宣布的主張契合,9月22日,毛澤東給李濟深、李宗仁、白崇禧寫信,對來人所持協(xié)定草案僅略作修改,表示一經雙方確定,即愿據此一致努力。同日,毛澤東給蔣光鼐和蔡廷鍇去信,并請蔣、蔡代轉陳銘樞,同樣呼吁訂立抗日救國協(xié)定。毛澤東在信中說:“真正之救國任務,必須有許多真正誠心救國之志士仁人,根據互相確信之政治綱領,為聯(lián)合一致之最大努力,方有徹底完成之望。熱誠愛國如先生,知不以斯言為無當也?!盵9]12月22日,毛澤東給中華民族革命同盟領導人復信,表示完全同意他們來信的意見。信中介紹了紅軍在西北的行動純?yōu)檫M入抗日陣地,當此國亡無日之時,中共和紅軍的志愿僅僅在于抗日救亡。毛澤東對中華民族革命同盟致力于民族解放而奮斗表示熱烈的敬意,希望雙方結成堅固的陣線,為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而斗爭到底,并希望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推動各方首先是晉綏閻錫山當局迅速實行抗戰(zhàn)并成立各派的聯(lián)合陣線。[10]

        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尋求與中國共產黨合作,主要目的是促成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現(xiàn)全民族的對日抗戰(zhàn),挽救中華民族于亡國滅種的深重危機之中。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以后,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迅即投入了風起云涌的全民抗戰(zhàn)。鑒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形成,他們認為環(huán)境改變,要求一致抗日的目的達到,遂于同年9月間,決定中華民族革命同盟自行解散。

        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存續(xù)不過兩年多一點,這段時間正值中共倡導并力促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期間。顯然,中華民族革命同盟是中共主張的積極響應者。他們之所以有此突出表現(xiàn),一是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就堅定了抗日的決心,1932年奮起投入淞滬抗戰(zhàn),享譽全國;二是福建事變期間主動與中國共產黨接觸,同中央紅軍進行過合作反蔣的談判,具有合作的良好基礎;三是華北事變發(fā)生,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他們不滿國民黨當權派的消極政策,服膺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立國防政府,組建抗日聯(lián)軍,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的正確主張。共產國際本來指導了中國共產黨改變蘇維埃運動的政策,但對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的態(tài)度卻相對消極,原因是他們已把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要對象,寄托在國民黨的最高當政者蔣介石的身上。到達陜北后的中共中央,根據共產國際七大的精神,積極加強同包括中華民族革命同盟領導人在內的各方面政治人物的聯(lián)系,反復宣傳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并不惜作出政治讓步。中華民族革命同盟領導人的正面反應,對中共中央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正由于有包括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在內的中間力量響應中共的號召,形成了合力,共同逼蔣抗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藍圖最后才得以完全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于剛. 中國各民主黨派.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19;唐純良. 中共與國民黨地方實力派關系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1-163.

        [2]蔡廷鍇. 蔡廷鍇自傳.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439.

        [3][4][5][6][7][8]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共產國際、聯(lián)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15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60、61;193、194;198-203;193;236、237、219.

        [9]毛澤東書信選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74.

        [10]毛澤東文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73、474.

        編輯秦維憲

        国产成人无精品久久久| 青青草手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亚洲av美国av产亚洲av图片|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观看| 在线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亚洲国产精品色婷婷久久| 亚洲婷婷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国产熟妇疯狂4p交在线播放|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国产短视频精品区第一页|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 | 日韩av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不卡| 国产乱人无码伦av在线a|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另类| 亚洲二区三区四区太九| 蜜桃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午夜福利视频合集1000| 亚洲制服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综合|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久草视频福利| 中文字幕人妻少妇久久|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久久| 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2019最新国产不卡a| 99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第一页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丝袜激情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国产精品27页|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av乱码二区三区涩涩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