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鵬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中的“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是高中生物學中的一個重要實驗。該實驗通過學生分組實驗進行實驗操作和實驗觀察,讓學生了解綠葉中色素的種類,掌握提取、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多地關(guān)注實際生活、關(guān)注生活中所蘊涵的生物知識和信息,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1濾液細線繪制的重要性及要求
由于本實驗材料易取,操作難度較小,所以學?;旧隙伎梢越M織開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本實驗中,如果要觀察到比較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色素的提取量和濾液細線的繪制應(yīng)該是2個關(guān)鍵步驟。其中濾液細線的繪制將直接影響色素帶擴散的是否均勻、明顯。因此教材中建議用毛細吸管來繪制濾液細線,因為毛細吸管口徑較小,這樣蘸取色素提取液后繪制出來的濾液細線比較細、直,所繪細線能夠滿足“細、直、齊”這樣一種要求;有利于保證不同色素的同一起點和在濾紙條上的均勻擴散;同時要求一次畫完以后,待濾液干后再畫,重復3-4次,以保證足夠量的色素。這樣才能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
2濾液細線繪制遇到的問題及分析
而從實際操作情況來看,在繪制濾液細線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如:畫的濾液細線彎曲不直;畫的濾液細線上色素提取液擴散的很寬;在使用毛細吸管的時候容易將濾紙劃破;毛細吸管容易斷裂……以上這些最終導致所繪細線很難達到要求。這樣最后觀察到的色素帶經(jīng)常會是相互重疊或者擴散的不均勻,使實驗失敗。
為什么會出現(xiàn)以上問題?經(jīng)與學生交流分析查找原因,學生普遍反映是由于第一次使用這么“脆弱”的毛細吸管,這樣在使用過程中很難掌握力度和色素的流量,要么由于用力較小,導致畫出來的濾液細線斷斷續(xù)續(xù)、或者呈彎曲狀,使起始的色素位置不一致,不能分離出明顯的色素帶;要么由于毛細吸管吸取的濾液過多,流量不穩(wěn)定;或者由于用力過猛導致將濾紙劃破或毛細吸管斷裂,從而使所繪的濾液細線達不到要求,觀察不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
3對濾液細線繪制的改進
針對以上情況,為了盡可能使繪制的濾液細線達到要求,以便觀察到比較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筆者嘗試從實驗室中尋找能夠替代毛細吸管來進行濾液細線繪制的實驗工具,最后發(fā)現(xiàn)蓋玻片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替代工具。
常規(guī)蓋玻片規(guī)格為22mm(長)×22mm(寬)×0.17mm(厚度),側(cè)面0.17mm的厚度完全可以達到濾液細線的要求,使濾液細線最大限度的接近“細、直、齊”。只要用拇指與食指夾住常規(guī)蓋玻片,然后用其一邊蘸取少量色素提取液,對準濾紙條上原先用鉛筆繪制的細線,垂直放下,接觸濾紙以后稍微用力,便可制得比較理想的濾液細線,最后分離的色素帶也較為明顯,能清晰的觀察到不同色素帶的分布、顏色和寬窄。此種方法操作難度較小,學生容易掌握,效果較好。
實驗教學不僅僅就是簡單的走前人走過的路。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yīng)該有更多的思考,要能夠有更多的新的思維火花不斷涌現(xiàn)。這樣教師才能真正的去提高學生乃至自身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去鍛煉自己的科學思維,使自己的人格魅力在無形之中對學生產(chǎn)生感染,才能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