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琤
摘要落實新課改理念,提高科學素養(yǎng),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從4個方面談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精選教學方式,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由知識被動接受者向自主學習者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自主學習問題教學活動體驗自學輔導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B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要真正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教學方式就不能模式化。師生應一切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該自學時自學,該合作時合作,該講解時講解,真正實現(xiàn)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學中應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
1問題教學。激發(fā)自主
這種教學方式從教學要求出發(fā),敢于對教材進行取舍和重新組合,精簡教學過程和環(huán)節(jié),適量增加教學容量。優(yōu)越性體現(xiàn)在提高學生的思維強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把發(fā)展智能提高到重要位置上。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然后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就能很好地體現(xiàn)自主學習。
我在教學“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時,由于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知識微觀抽象,如果直接告訴學生,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難以理解。因此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
細胞膜的組成成分是什么?
歐文頓的推論是否正確呢?
細胞膜中除含有脂質外,還有沒有其他成分呢?
脂質和蛋白質是怎么樣形成膜的呢?
蛋白質位于脂雙層的什么位置呢?
有什么證據(jù)證明細胞膜中的物質是不斷運動的呢?
這樣引導學生隨著科學家的腳步深入思考討論,一步步分析科學家的實驗和結論,自然而然得出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理論。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帶著探究問題的心情來學習,在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正如蘇聯(lián)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由生疑到釋疑的過程。每一次從“生疑”到“釋疑”的轉化,都會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促進智能的發(fā)展,使學生養(yǎng)成敢于質疑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
2活動體驗。體現(xiàn)自主
有人把高中階段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期?!案咧猩谛睦砗托袨樯媳憩F(xiàn)出強烈的自主性。不論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在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自己的主張。他們已不滿足于父母、老師的講解,或書本上的現(xiàn)成結論?!笨梢?,進入高中階段,學生已能完全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主性和獨立性日趨增強,希望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生物學習中蘊含著諸多活動的因素,不論是新課教學還是復習教學,都有很多可操作的內容。教師精心設計學生參與活動的內容,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培養(yǎng)生物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精心設計模擬、游戲、辯論賽、調查、專題討論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利用生物教材中的活動因素,先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就會自覺主動地理解知識,提高自主學習的水平。例如學習轉基因技術時,教師提出:“轉基因產品安全嗎?”的論題,把學生分成正反雙方,讓學生利用網絡等其他傳媒去查找資料,相互交流,團結協(xié)作,然后進行辯論賽。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補充等加深了對當前問題的理解,既解答了自己的疑問,又在解決其他同學的問題時對自己掌握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深化,明白了人類一定能圓滿地解決轉基因技術的安全問題。
通過這樣的活動設計,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會使學習變得妙趣橫生,活化思維,拓展想象。這種自主活動學習,營造出了民主的課堂氣氛,喚醒了學生的主體精神,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激活了生物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自學輔導,充分自主
自學是自主學習的一種形式。自學輔導教學方式,在我國形成較早,并且具有廣闊的市場。它的基本程序是:教師提出自學的任務、要求——學生自學——討論交流——教師啟發(fā)答疑——練習總結。其中自學是核心部分,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主要步驟。
在“細胞的癌變”教學時,我改變以往枯燥講述的教學方法,首先提出本節(jié)課需要解決的問題:癌細胞與其他細胞有什么區(qū)別?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有哪些?細胞為什么會發(fā)生癌變?怎樣預防癌癥?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本內容,找出答案和疑問,用特殊標志標出來。學生自學后,通過討論交流、教師啟發(fā)答疑,師生共同解決并落到實處。這樣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了結論,會倍感成功的喜悅。
這種教學方式突出了學生的學,通過教師的導為主線,以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要目標,實現(xiàn)以“講”為主向以“導”為主的轉變。這種教學方式的長處在于它越來越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能動性、主動性,有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的培養(yǎng),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探究學習。強化自主
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獲得自主發(fā)展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實踐性和個性化。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有積極作用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是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科學地把握現(xiàn)代學習的本質,以自主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以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的的學習活動。從個人的學習活動來看,自主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自主進行的一段學習活動經歷。學生在認識、生活和實踐活動過程中,有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能動性,能通過交流、合作和探索提出新穎獨到的觀點或結論。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驗證、探索、創(chuàng)造的可靠手段。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索性實驗,甚至可以將一些驗證性實驗改成探索性實驗,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開展探究實驗,學會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植物細胞滲透吸水”這部分知識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選實驗材料,自定實驗步驟來驗證滲透作用,學生會提出很多方案,如:
方案一:應用蘿卜做實驗材料。
其步驟為:
(1)將蘿卜切成長度相等的數(shù)條,分成兩組并測量其長度。
(2)將其中一組浸入60%的蔗糖溶液中,另一組置于蒸餾水中。
(3)若干小時后再分別測量其長度。
學生通過測量發(fā)現(xiàn)蔗糖溶液中的蘿卜條收縮,而在水中的卻脹大了,從而驗證了植物的滲透作用。有的學生提出在動物細胞中是否也會發(fā)生滲透作用呢?
方案二:應用紅細胞作實驗材料。
其步驟為:
(1)分別將兩滴新鮮血液滴于載玻片上并編號①②。
(2)①號載玻片上滴加10%的NaCl溶液,在②號載玻片上滴加蒸餾水。
(3)顯微鏡下觀察紅細胞的狀態(tài)。
學生在鏡下觀察到在NaCl溶液中的紅細胞因失水而收縮,在蒸餾水中卻脹大,從而得出結論動物細胞也可以發(fā)生滲透作用。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做適當?shù)囊龑?,但不要包辦代替。如在方案一中,有的學生提出用測量重量的方法,教師可以先不給與評價,待學生親自實踐后,幫其分析,發(fā)現(xiàn)在切蘿卜條時很難做到長寬厚完全一樣,所以會出現(xiàn)誤差。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學生親自設計并參與,給其提供一個創(chuàng)新的空間。通過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科學素質以及在實踐中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剖析研究以上四種教學方式的目的在于精選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實現(xiàn)自主學習。需要注意的是這四種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往往不是截然分開而是綜合運用的。教師要吸取各種有益于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的因素,根據(jù)學生、教師、教學內容的不同情況,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