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服裝因為被賦予了“禮”的等級意義,所以備受重視。再加上古人講究執(zhí)端用中,不偏不倚,整體上趨向保守,異服就成了一個大罪過??鬃赢?dāng)年就為了個“披發(fā)左衽”碎碎念。后來滿人入關(guān),顛來倒去弄出了一套“十異十不異”。革命黨跳出來造反,排名第一的壯舉就是“剪辮異服”。文革女主,當(dāng)中就異出來一場“布拉基風(fēng)潮”。上世紀八十年代,“街上流行紅裙子”,奇裝異服又一度成為青年亞文化的標(biāo)志而受到批判。
唐人懲治奇裝異服的手段直接得多——直接編一段讖,把當(dāng)事人整進去,自然也就沒人敢接茬學(xué)步了。
最早被咒死的是太宗皇帝第四子、魏王李泰。他當(dāng)年發(fā)明了一頂怪帽子——帽子的上緣向前傾倒?;首痈愠鰜淼臅r尚,大家自然紛紛效仿,管這叫“魏王踣”,“踣”就是跌倒的意思。結(jié)果,沒過兩年李泰就因為涉嫌謀奪皇位而被貶,真的跌倒了。
盡管出了這樣的事故,但“魏王踣”依然在民眾中流傳。到了唐中宗的時代,大將軍陸頌對“魏王踣”作了一些修改,又流傳開來,號稱“陸頌踣”。也真是倒楣催的,一年不到,陸頌居然就一病不起,死掉了。此后,就再沒人敢戴這種“跌倒帽”了。
太宗時代,還有個名流、趙國公長孫無忌發(fā)明過類似的奇異帽子。因為這個帽子是以北方民族一種被稱為“渾脫”的水囊為原型的,所以人稱“趙公渾脫”。當(dāng)然,如你所知的,武則天一上位,他就被流放了。大家覺得“渾脫”這兩個字語意不佳,也沒人敢再戴這種帽子了。不過,并非所有的怪異帽子都被擯棄了——我們現(xiàn)在看唐人畫像,常常見有人戴一種黑色的紗帽,帽頂靠923394fccf39abcdb854c48f14e27954f3be1fa4d091433d7629f2ce4423eb2d后部位高高隆起,就是所謂的“幞頭”。一開始,幞頭中隆起的部分是用紡織品墊起來的,不過紡織品柔軟,墊得不成型,挺難看。到唐代宗的時代,當(dāng)時一位權(quán)傾天下的大太監(jiān)魚朝恩對幞頭作了重要的改進。他用一塊雕刻成特定形態(tài)的桐木墊在帽子里,形態(tài)端莊,成為這種帽子最終形態(tài)。天下人紛紛效仿,因為魚朝恩當(dāng)時擔(dān)任“天下觀軍容宣尉處置使”,所以將這種帽子稱為“軍容頭”。要做這種帽子的人,通常都會這樣對木匠說:幫我砍一個“軍容頭”出來。
這顯然不是什么好彩頭。魚朝恩不可一世的態(tài)度讓他樹立了不少政敵。最后,代宗皇帝也有些忍無可忍,找了一個茬,把他逮捕處死了。魚朝恩的這顆軍容頭終于被砍了下來,不過他改良的幞頭帽子卻被人一直戴了下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舊社會把人變成鬼,古代的時裝設(shè)計師們冒著生命危險為大家創(chuàng)造美麗的生活,人家容易嗎?■
(納蘭薦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