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 航
近日有網(wǎng)友爆料:由公安部消防局主辦的“中國消防在線”網(wǎng)站上,河南開封消防支隊與漯河消防支隊的宣傳稿件如出一轍,不同的是漯河政法委書記換成了開封市副市長,而開封市副市長的講話中竟還有“構建和諧平安漯河”的字眼,被網(wǎng)友戲稱為“開封指導漯河工作”。
開封市政府抄襲了漯河政法委的稿件,這是毋庸置疑的。開封市副市長運氣不好,撞上了一位較真兒的網(wǎng)友。
官場中,網(wǎng)絡上這種現(xiàn)象屢見不鮮,原因是官場中存在著大量的套話,把別人的稿件內(nèi)容套過來,將人名、地名、職務等一些具有個性特征的詞換掉,就是一篇經(jīng)得起檢驗的公文。
開封的稿件套用漯河的內(nèi)容太多,套用到連人家的地名都不放過的程度,才出這樣的硬傷。如果開封市政府的秘書們稍稍負點責任,把稿件中的漯河改為開封,避免醒目硬傷的出現(xiàn),還會有幾個人跳出來說話?
因為是套用,所以套話絕不是發(fā)自肺腑的真情告白,只不過是走過場,所以在民間話語立場上又是禮節(jié)性的客套話。
套話雖然本身有很多難以克服的弱點和缺陷,但套話是最常用的熟語,極為通用。
套話出錯的幾率較低,因為別人已經(jīng)安全地用過,大量使用套話,雖然語義平庸,但只要稍微細心一點,不犯開封市政府那種低級錯誤,一般不擔心出什么岔子。
其實,每個人都不能離開套話,都在用“套話”,套用古人的話,套用領導的話。如果我們沒有套用別人的話,那就是在套用自己的話。
中國的文字雖然不計其數(shù),浩如煙海,但要人人都翻出新意,顯然很難,所以,幾乎所有人都在用“套話”。套話可以時時用,世世用,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