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樹讓
1. 穴儲肥水
穴儲肥水技術(shù)特別適用于山地、坡地、灘地、沙荒地和干旱少雨地區(qū)棗園及各種果園的土壤肥水管理,是一種節(jié)約灌溉用水,集中使用肥水和加強自然降水蓄積、保墑的新技術(shù)。其主要操作技術(shù)如下:
棗樹春季發(fā)芽前,在樹冠外緣下方根系密集區(qū)內(nèi),均勻挖掘直徑為30~40厘米、深40~50厘米(依土層厚度、根系分布狀況而定)的穴,穴的數(shù)量依冠徑大小、土壤狀況確定。山地棗園或幼樹的樹冠挖3~4個穴,7~8年生棗樹冠徑達3.5~4米時挖4~5個穴,成年大樹挖6~8個穴。挖穴時,每穴內(nèi)直立埋入1個直徑為20~30厘米、長30~40厘米的草把。草把用玉米稈、高粱秸、麥秸、谷草、雜草等捆扎而成,并用水、尿混合液或10%尿素液浸泡1~2天,使其充分吸收肥水。草把上端比地面低5~10厘米,草把四周用混有少量磷、鉀、氮肥(每穴用過磷酸鈣50~100克、硫酸鉀50~100克、尿素50克)的土壤埋好,踏實。草把上端覆少量土,再施入尿素50~100克,或以氮肥、磷肥和有機肥(比例為1∶2∶50)的混合肥料與土拌勻后,回填于草把周圍空隙中踏實,使穴頂比周圍地面略低呈漏斗狀,以利于積水。最后每穴再澆灌7~10升水,然后將樹盤地面修平,覆蓋地膜,在膜中心處捅1個孔,孔上壓1石塊,以利保墑。覆膜面積依樹冠大小、儲肥穴的數(shù)量而定,8~10年生的喬化棗樹覆膜4平方米,成年大樹覆膜6平方米。
覆膜后,施肥灌水都在穴孔上進行。一般在花后、新梢停長及采果后3個時期,每穴各追施50~100克三元復合肥或尿素,由小孔施入穴中。土壤瘠薄地在雨季還可增施1次化肥。土壤較肥沃的棗園,每穴每次追肥50克,肥力低的增至100克。覆膜后至新梢旺長后期,每隔10~15天澆水1次,每次每穴施3~5千克,由穴孔澆下。如遇降雨,可少澆或不澆,為防止雜草生長頂破地膜,應在覆膜前對地面噴1次除草劑。覆膜后,如有雜草生長,可在膜上適當壓土抑制雜草生長。
實踐證明,穴儲肥水技術(shù)方法簡單易行,取材方便,投資少,一般可節(jié)水70%~90%,省肥30%左右,增產(chǎn)增效顯著。
2. 農(nóng)用稀土微肥的施用
稀土微肥是以稀土元素為主的一種新型微量元素肥料。稀土元素是鑭系元素及與鑭系性質(zhì)極相似的鈧、釔等共17種元素的總稱。施用方法有葉面噴施、土壤溝施、浸種、拌種、蘸接穗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棗樹盛花期、幼果膨大期和采果前30天各噴1次。施用濃度因品種、生育期而異,一般前期噴灑濃度為400~500毫克/升,后期為600~700毫克/升。
3. 光合微肥的施用
光合微肥可改善鮮棗營養(yǎng)狀況,促進生長發(fā)育,提高光合效率,減少營養(yǎng)消耗,加速養(yǎng)分轉(zhuǎn)化,增加物質(zhì)積累,提高果實產(chǎn)量10%以上。
光合微肥主要用作葉面噴施,從坐果后至落葉前均可噴施。一般于5月上旬噴第一次,以后間隔15天左右噴1次,連噴3~4次。果實采收后可再噴1次,以增強后期葉片功能,提高樹體儲藏營養(yǎng)水平。噴施濃度為500倍左右。為提高葉片吸收能力,以下午4時后噴施為宜,葉片正反面均要均勻噴布。若噴后遇雨則需重噴。
光合微肥為微酸性,含有多種金屬微量元素,故開花期不宜施用,以免影響坐果。若與有機肥和其他化肥配合土壤施用,則效果更好,但需注意不要將它與堿性農(nóng)藥混用。
4. 樹干強力注射施肥
此法采用強力注射機注射。強力樹干注射機現(xiàn)有3種型號,分別為氣動式強力樹干注射機、手動式強力樹干注射機、注射及噴霧兩用機。操作方法:先用鉆頭的曲柄鉆在樹干基部(愈靠近根基愈好)垂直鉆3個深為3~4厘米的孔,然后用扳手將針頭旋入孔中,針頭與樹干結(jié)合要緊密牢固,針頭尖端與孔底要排凈空氣,連接上針頭即可注肥。目前此法多用來治療棗樹缺鐵失綠癥。
5. 管道施肥
管道施肥技術(shù)是采用大儲藏池統(tǒng)一配制肥液,用機械動力把肥液壓入輸送管道系統(tǒng),直接噴施于樹體上的一種施肥新方法。適宜于管道施肥的肥料必須具有易溶、速效、不易結(jié)晶或沉淀等特點。注入方法有自流混合泵吸水注入和壓力泵注入。
6. 根系灌溉施肥
根系灌溉施肥實際上就是灌根施肥,是借助于滴灌輸水系統(tǒng),根據(jù)棗樹需肥要求,將肥液注入管道,隨同灌溉水一起施入土壤。此法特別適合于缺水少雨的丘陵山區(qū)和沙漠土壤、鹽堿地等棗園。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海南新科匯農(nóng)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 郵編:5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