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讀者問:拍片子,到底如何入手?其實這跟選機器一樣,別問要買什么,而是先問問自己,什么適合。無論什么類型的影片,主題一定是首要問題。于是或邊緣,或特殊......總之一定是別人沒見過的。
要我說,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找到有趣的題材當然好;而若經(jīng)濟允許,異國風情也可能帶來靈感——就算沒拍片,能玩兒高興了也不失是次有趣的經(jīng)歷。不過,搞不清楚我們干嘛老惦記看別人家的風景。
有時幻想,如果眼睛是鏡頭,大腦是硬盤,每個人都可能是個絕佳的紀錄片工作者。只要靜心觀察,生活是那么不一樣。
也曾因周圍被逐漸拆除的胡同,不斷被刷新的墻壁而煩惱不已, 好像永遠懷念過去的日子,小時候沒有高樓大廈的北京。但某一天,一個穿城而過的早晨,忽然看到胡同里山東大餅、杭州米線以及桂林米粉的招牌一股腦兒地亮相,忽地被當下北京的美迷住了。
眼睛常常被思前想后迷惑住,卻忘了今天就是昨天的明天,明天的昨天??傁M钊肷钪腥ヅ臄z一部“像樣”的紀錄片,如《曰明的暑假》,這種“大餐”是會留給人深刻印象,但生活永遠是由無數(shù)甚至都記不起來的細節(jié)組成的。想得起來昨天中午吃的是什么嗎?前天呢?看著過去的舊照片尋思早已逝去的時光,想著明天還有機會可以做點什么,卻一次次的被機會甩掉。人就永遠患得患失。
這期秀場讓人驚喜的是見到不少作者記錄身邊的小事,如畫面精致的《三亞風光》,記錄老同學聚會的《農(nóng)場摘杏》等都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卻實實在在地把一份快樂與感恩的心情傳遞出來。DV記錄了一段和諧,分享的卻是一份最細膩的歡喜心。
優(yōu)秀作品名單
一等稿酬
曰明的暑假(紀錄片) 張忠 北京
二等稿酬
2008年4月20日 (劇情片) 李學昭 山西
宮保雞丁(實驗片) 魏偉 江蘇
天空下的城市(紀錄片) 萬運磊 上海
三等稿酬
MJ(實驗片) 梁德鵬 江蘇
壽慶(紀錄片) 鄒學民 東北
奧運村里的奧運年(紀錄片)金峰、劉憲龍 北京
額爾齊斯河畔的牧人(紀錄片) 李克 甘肅
三亞風光(風光片) 杜海軒 北京
優(yōu)秀作品
愛情上甘嶺(劇情片) 孫航 大連
包袱驢子板凳(劇情片) 石彬 西安
一支春天的歌(劇情片) 帥華山 浙江
苗鄉(xiāng)孩童(紀錄片) 楊晟虔 北京
消失的綠洲(紀錄片) 趙燦輝 甘肅
農(nóng)場摘杏(紀錄片) 杜雙修 北京
我們都是好兄弟(紀錄片) 黎建新 湖南
人偶情未了(劇情片) 張依然 上海
街霸前傳(劇情片) 高博 北京
天堂日記(劇情片) 天堂映畫 武漢
一等稿酬
《曰明的暑假》
作者:張忠
類型:紀錄片
時長:35min
主持人:邊緣題材卻沒有怪異的噱頭,引人注目的是影片中的樸實。
穆威:相對這次參賽的其他作品,《曰明的暑假》更加深刻,當然也更加注意所要表達的東西。
李有杰:能看出來作者用心地拍攝,時間的積累也較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作品。
石文燕:談《曰明的暑假》時,要講眼光,作者的眼光放在哪里?我們(觀眾)的眼光放在哪里?
二等稿酬
《天空下的城市》
作者:萬運磊
類型:紀錄片
時長:28 min
主持人:打工子弟學校中的生活。
穆威:還是結(jié)構(gòu)的問題。重要的是,很好的題材卻沒有看到太多的亮點,給人冗長的感覺。
李有杰:影片題材不錯,但視點在哪里?作者太想說話,也想讓這些孩子們有說話的權(quán)利,但是說來說去,要說得太多就不知道自己站在哪了。
石文燕:大學生關(guān)注社會題材的作品在學生作業(yè)中并不多見,這部作品確實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但作者過于主觀,很多話都被拍攝者說了。
位置?位置!
《曰明的暑假》點評
想象得到的,垃圾山,撿垃圾,男孩艱難的背影……
想象不到的,小曰明和伙伴躺在床上討論社會主義高級階段什么時候到來?是否會到來?到來時自己可能已老,或者早已死。同時也感嘆“掙錢太難”、“人生太難”,理想是“有錢重情義”。十五歲,應該是個充滿樂趣,充滿夢想,離自己最近,離社會最遠的年齡。這樣的對白多半是故事片中落魄老男人的沉重掙扎,那些逼迫性的問題。從兩個孩子嘴里講出來,于觀者實是當頭一棒。
幾代人的夢想何時實現(xiàn)?回到影片,作者用接近直接電影的方式記錄著一切,它是在場的,也是平實的,有始有終的。沒有刻意煽情和做作,催人淚下,投之同情。只是一個傾聽的觀察者。
相比其他影片,如《2008年4月20日》,一個主題沉重刺激卻非常真實個人的情感,卻用了非常公共的央視方式的作品顯現(xiàn)出來的不協(xié)調(diào)。或盡管情懷難能可貴卻幾乎找不到作者位置的《天空下的城市》,這部《曰明的暑假》卻非常明確,但在縱向含義中卻實在可以進一步放心大膽地再深入下去。
所謂“邊緣人物”,通常指的是主流以外,這里說的還有弱勢,被支配靠邊站意思。中國最早的獨立紀錄片導演幾乎都是拍“邊緣人物”起家,至今二十多年過去。觀眾們已經(jīng)不自覺地對這種“邊緣人物”題材的紀錄片產(chǎn)生麻木甚至抵觸。
麻木是因為我們本身正生活于其中,抵觸是因為看到太多的紀錄片背后作者的“搶銀行”心態(tài)。但其實今天并不是所有人都白領(lǐng)、金領(lǐng),都奔小康了。如果紀錄片作者還沒有忘記生活,還在努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話,這些依然是現(xiàn)實的部分,在很多被遺忘,不會被正眼視之的角落,有人視之、記之是可貴的。
不過,就作者來說,可貴的不是把作品做出來,而是作者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眼睛和心靈——被拍攝者和攝像機在這個過程中的碰撞糾纏,才是紀錄片真正意思和魅力的所在,不知《曰明的暑假》作者是否同意?
歸真,不做“華麗的白紙”
《宮保雞丁》點評
DV拍攝技術(shù)一直是DV作者最關(guān)心的,在拍攝作品時把更多精力放在追求影片的畫面效果,尤其是學生作者,當然這個無可厚非,好的畫質(zhì)、色彩、構(gòu)圖是給觀眾的第一印象,但是作者往往忽略了影片最本質(zhì)的基礎(chǔ)——故事。
在我們土豆網(wǎng)上,每天都有大量原創(chuàng)作品,編輯們無法將所有影片仔細地看完,那么決定編輯們是否仔細看完這部作品的第一條件就是畫面質(zhì)量,色彩,構(gòu)圖。當我們發(fā)現(xiàn)一部色彩,構(gòu)圖很好的作品,便會認真地看完,但是往往看完后覺得有些沮喪,華麗的畫面包裹的不過是個平淡的甚至支離破碎的故事,就像是一張“華麗的白紙”一樣,毫無內(nèi)涵。
但這“張”有著樸素外表的《宮保雞丁》如何吸引住我們的眼睛呢。簡單的構(gòu)圖、色調(diào),左右分屏,一飾兩角,大段的對話敘述故事,看似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對話卻通過簡單的連接詞形成有機地串聯(lián),簡單而巧妙。
再來看看影片的故事??梢园l(fā)現(xiàn)作者在講故事時是下了工夫的。左右兩個角色“一正一邪”,在大學校園里具有代表性——大學校園的兩類人。畫面左側(cè)的角色被賦予了“搖滾青年”、“憤青”的特質(zhì),從消極的角度講述大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畫面右側(cè)的角色被賦予了“三好學生”、“好孩子”的特質(zhì),對于校園中不盡如人意的事情給予正面的理解,但在正面理解的同時隱含帶出不滿情緒。雖然是“一正一邪”,但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這樣的設計很贊,更加強化了影片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通過簡單的對白涵蓋了大學校園里兩類人群,各類話題、爭論的焦點。
《宮保雞丁》的表現(xiàn)形式回歸了影片的最本質(zhì)的基礎(chǔ)——故事。作者知道如何去講故事,如何用故事去吸引人,同時讓觀眾產(chǎn)生共鳴,這是一部內(nèi)容大于形式的影片代表。
回歸本真,學會講故事,不做“華麗的白紙”。
二等稿酬
《宮保雞丁》
作者:魏偉
類型:實驗片
時長:5min
主持人:對話?相聲?全不搭界卻相當完整。
穆威:這部影片不涉及太多的鏡頭語言,但相對豐富。兩個“不同”的人說著完全相反的話,卻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李有杰:在做實驗短片時,時間的控制上恰到好處是很難的事,尤其遇到這種完全用“語言”來表現(xiàn)的時候,更需要注重時間的控制。
石文燕:形式簡單,卻不單調(diào)。
三等稿酬
《奧運村里的奧運年》
作者:金峰、劉憲龍
類型:紀錄片
時長:30min
主持人:奧運來了,山里人是如何看待奧運會的?一群“城里人”帶給“山里人”奧運會的信息,在同一個夢想之中,分別與偏見全都不見了。
穆威:饒有趣味的紀錄片,雖然主題是奧運,但片中通過“2008”字樣的面食、孩子們的“玩意兒”、老年人的故事等等,無不顯現(xiàn)出“山里人”對于奧運的夢想。
李有杰:角度上略顯“官方”,有些情節(jié)有設計的嫌疑,但不得不說很好看。
石文燕:技術(shù)上比較專業(yè),題材卻不寬泛。
《三亞風光》
作者:杜海軒
類型:紀錄片
時長:6min
主持人:三亞旅游風光片。
穆威:普通的旅游的風光片,鏡頭卻很漂亮,作為居家旅游的片子來說,技術(shù)的表達已經(jīng)比較好了。
李有杰:精致的短片,也看到了老年生活的愉快,但作者依然是按照活動順序安排下來的,在結(jié)構(gòu)上可以更注意重點。
石文燕:挺生活,很好玩。最后點題落到沙灘上,兩個人慢慢地走,讓人生出“執(zhí)子之手,夫復何求”的感嘆。
專業(yè)匠人與業(yè)余天才
《壽慶》點評
就像名片上一定要有頭銜一樣,總有作者喜歡把自己歸類到“業(yè)余”或者“專業(yè)”中,但做了幾年DV雜志的編輯,你現(xiàn)在問我到底什么是專業(yè),什么是業(yè)余,倒真不好界定。你認為你玩DV玩得有名了,電視臺采訪了就算專業(yè)?那電視臺、電影公司的算干嘛的?也許你只是自己在家把幾年的素材混在一起成了一個片子,根本沒想當導演,可興許參加個電影節(jié)就獲了獎,而且評委還非說你這種拍法前所未有。
要我說,很多“業(yè)余”(沒有受過專業(yè)視覺訓練并自稱業(yè)余)作者,其實都是“天才”,他們不依靠“學院派”的專業(yè)知識來制作影像,完全憑借著自己的感受來安排鏡頭,像梵·高一樣有股質(zhì)樸勁兒,一臺演出的記錄有可能從買票進場到閉幕散場全部如實記錄下來,可這又如何?往往是這樣的作品常有靈光乍現(xiàn),而反之水平高超的“專業(yè)人士”們也許早就淪為匠氣十足的手藝人了。據(jù)說剛到一個新幼兒園的孩子往往最誠實,因為他們還沒來得及學會說謊,在DV這所“大班”中,確實新來的更可愛一些。
在玩了五六年DV后,有一天,七十好幾的鄒老爺子到編輯部,送一部“完整作品”拿來參賽。片子是鄒氏家族四代一百多人歡聚一堂,為鄒老爺子九十歲的哥哥祝壽的記錄。盡管老爺子有二十幾部作品的經(jīng)驗,但參加比賽確是頭一遭。老人家一再地說,“我這個不是專業(yè)的……”雖然這么說,但是在臨評選之前,鄒老爺子還是將在“DV活雷鋒”郝大鵬老師指導下重新完善的版本再送了過來。
當然,最后評選鄒老爺子的獲獎和他兩次來編輯部并沒有太大關(guān)系,在“專業(yè)”眼光中,《壽慶》也許只是部中國千萬普通家庭成員的聚會錄像,上綱上線地愣說也不過是當代中國家族縮影中的一瞬間。但這部紀錄片感人的地方除了一個四世同堂的家族帶給我們的和諧與美滿之外,另一個是在影片后半段,幾個子女對老人深厚感情的表達實在感人至深,無一不體現(xiàn)出中國人至真至善的孝道。在我看來,這種情感的表達,早已躍出畫面了。
二等稿酬
《2008年4月20日》
作者:李學昭
類型:劇情片
時長:12min
主持人:作者的母親去世之后,在感念的心情中記錄了一系列影像,從分表達了情緒。
穆威:想法不錯,但結(jié)構(gòu)略顯混亂。
李有杰:導演的位置還是沒有找對,有時候是第一人稱,有時候是第三人稱。
石文燕:創(chuàng)意不錯,也能給人以啟示,音配畫的方法使用過多。
三等稿酬
《額爾齊斯河畔的牧人》
作者:李克
類型:紀錄片
時長:30min
主持人:額爾齊斯河畔牧人的生活狀況,讓人想起《北方那努克》。
穆威:中規(guī)中矩的影片,至少讓我了解到不曾知道的事情,如果放到網(wǎng)上,會成為吸引部分人關(guān)注的影片。
李有杰:電視臺風格,但技術(shù)上有一些色溫不對的瑕疵,技術(shù)上的問題。
石文燕:拍攝手法相對扎實,拍此類題材作者可更多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
《MJ》
作者:梁德鵬
類型:實驗片
時長:4min
主持人: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具,這也是生活需要。
穆威:時間有點長。
李有杰:如果實驗的部分更加非現(xiàn)實,可能更有意思,現(xiàn)在做得太像傳統(tǒng)的劇情片,把好創(chuàng)意都耽誤了。
石文燕:有形式感,但還是學生作品氣息濃郁。
《壽慶》
作者:鄒學民
類型:紀錄片
時長:35min
主持人:為90歲老壽星祝壽的記錄。
穆威:首先是作者讓我們感動,但在普通市民的作品中,《壽慶》仍然屬于上乘之作。
李有杰:這類普通市民的作品還是應該多鼓勵,家庭錄影的形式很好,但依然看怎么用,如果不多加注明,很容易變成只能一家人看的“小眾”影片。
石文燕:片中老人長子的訴說讓人動容,最讓人驚奇的是我們看到了一家四世同堂的和諧,但也是這一段,角度略顯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