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卉
在新課程背景下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要求關注教師研修活動的策劃,積極探求教師學習成長方式的轉變。開展區(qū)域合作研修,促進群體共同發(fā)展。
區(qū)域合作研修,是指將同類型的研究課題集中起來,組織開展專題的協(xié)作研討活動,以共同關注的問題為導向,在一個平臺上,各種觀點充分地碰撞、交流,變潛在的資源優(yōu)勢為可利用的資源。因此以“做中學”科學實驗項目研究為支點,采用“專題性校本研修區(qū)域合作 ”的研討方式,致力建立一個能夠彼此溝通的研究群體,來改變園與園之間不愿呈現(xiàn)自己實際面臨的困惑和問題,改變教研活動時教師不愿意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改變區(qū)與區(qū)之間在實踐中孤軍奮戰(zhàn)的局面,從而體驗在群體合作中的“互惠”,共同來解決實踐中碰到的困惑和共同關注的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群體間相互協(xié)作、相互對話和共同建構意識,激發(fā)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
1 合作研修氛圍的互動化
過去,在教研活動中比較常采用的是請專家進行“課程式培訓”,即“專題討論”。盡管這是重要的,但不是教師學習的最重要形式。面對實踐性知識時,專家的角色更應該從“概念授予”變?yōu)椤盎锇榛印?。此時,專家的作用在于幫助教師基于實踐或案例,更有效地生成有價值的實踐性知識。從“概念授予”變?yōu)椤盎锇榛印?專家與教師之間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前者是單方的居高臨下的,而后者是平等的互動的,其本質是合作與共享。因此建構由學科專家、市區(qū)教科研人員、幼兒園教師、園長等人員共同參與的教師合作研修的群體。從學科專家和市區(qū)教科研人員來看,他們抱著合作參與的心態(tài),與幼兒園教師共同研究、反思問題,一起進行行動研究。在研究中提出更多的供教師思考的問題,提出更多的思路和看法,對教師起到啟發(fā)、引導的作用。從一線教師來看,他們相互協(xié)作,相互交流,站在不同的角度,結合自身的專業(yè)實踐經驗進行思想交流,思維的碰撞,從中得到感悟,吸取和借鑒他人的經驗或思想,并轉化為具體教學行為,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yè)化水平。
通過合作研修,大家形成一種伙伴關系,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在具有和諧、民主的氛圍中進行交流和討論,借助集體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
2 合作研修方式的多元化
2.1 與專家同行面對面的交流采用跨地區(qū)的合作(與青島名師工作室教師的交流互動)、區(qū)與區(qū)之間的交流(同一實驗項目的湖里區(qū)、同安區(qū))、本課題與其他課題的合作研修(做中學科學實驗項目與園本教研、課程資源項目組的合作)、同一課題不同層面人員的合作(做中學項目課題幼兒園與小學的合作)。
2.2 與專家同行網絡上的交流鼓勵教師多上漢博網,運用互聯(lián)網與專家同行聯(lián)系互動進行網上交流研討,盡力為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立體化的研討學習環(huán)境。同時開辟網上空間,進行交流、分享。平常教師可以在QQ群空間上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困惑問題,專題組成員可把自己的相關經驗貼上,及時進行交流與分享。再者,負責人也可把需要教師研討的問題在QQ群上發(fā)布,開展專題性的在線討論。這樣的網絡教研信息量大,互動性強,克服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并且教師可以暢所欲言,共享經驗。
3 合作研修主題的針對性
3.1 針對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教師的參與可能為了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結合本園實際及不同教師的需求,提出幼兒園研究的視點,如廈門第一幼兒園課題組首先聽取各班教師對即將開展的“做中學”活動的設想與困惑,然后幫助教師分析各班情況并確定班級的專題研究內容。此外,在實驗班人員的配置上,每個實驗班都配有一名參加過市級培訓的教師進行傳、幫、帶。并采取“同課同構”活動方式進行師資培訓和研討,即各班教師先自行根據本班幼兒的情況,分析教材并設計活動,然后讓同班兩位教師或異班兩位教師各帶一組幼兒進行活動,課題組成員活動觀摩后及時研討。通過這種形式的研討,能使每位新教師在模仿中感受“做中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并進一步提高教師搭建“腳手架”的能力。由于教師有的承擔主持策劃的任務,有的承擔教學展示任務,有的要在討論交流中發(fā)言,有的負責材料的記錄匯總。這樣參與角色的分工、參與形式多樣化,為不同層次的教師設置了不同參與的可能,獲得各自的需求。
3.2 抓住共同性的問題,實現(xiàn)課堂實踐和理論學習的相結合在確立了“做中學”實驗點后,教研員深入各實驗點發(fā)現(xiàn)教師已有經驗知識,提供專業(yè)的支持,有時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用請教的方式引起教師和自己的共同思考,往往在通過與教師的對話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啟發(fā)自己的思路。通過幼兒園一線實踐的分析,抓住共同性問題。通過園際間的合作研修來解決。由教研員事先把這些研討專題提前告知各個實驗園,讓參與者先了解本次的“研討點”。而各幼兒園課題組的組長會先學習和思考,提煉出幾個相關問題拋給教師,再引導教師根據研討的專題自己查閱和學習相關資料,促進教師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思考,有所側重地觀摩和研討。每個教師結合看到的教學活動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認識、思考甚至是質疑,一系列的問題在參與對話的過程中得到梳理與提升。
經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與探索,教師的觀察力越來越敏銳和精細,善于肯定開課教師的亮點并發(fā)現(xiàn)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教師的思考也越來越深入,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值得討論商榷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提供一些可參考的改進意見與合理建議??梢钥吹矫鎸栴}是平等對話的,對話的同時有交鋒,通過交鋒有提升的,提升以后是能行動跟進的?!?/p>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幼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