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殿偉
《麥克白》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莎士比亞的重要悲劇代表作之一。劇中描寫一個戰(zhàn)功顯赫的英雄麥克白在邪惡的女巫和追名逐利的夫人誘惑下,殺死國王成為嗜血暴君的故事。然而,幾百年來,它居然成了西方戲劇史上最晦氣、最不吉利的一部戲。
《麥克白》的首次演出就很叫人瞠目結舌。它的第一次演出是1606年在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的王家劇院里進行的。詹姆士一世正是劇中被殺的那位慈祥的國王鄧肯的后裔。由于當時舞臺上不允許女性演出,所以飾演麥克白夫人的是一位臨時雇傭的男演員。令人沒料到的是,戲劇剛開場,那位男演員就因莫名其妙的高燒而暈倒。這下可讓大伙慌了神,無奈之下,莎士比亞不得不親自登臺飾演麥克白夫人,總算勉強把這部戲演完,而那個倒霉的男演員不久就一命嗚呼了。
在此后近百年時間里,這部戲便成了皇家禁忌,許多劇團都對它敬而遠之。直到1703年,一個不信邪的劇團負責人決定在倫敦重演《麥克白》。但是在戲開場不久,倫敦城便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暴風雨,損失慘重。市民們輿論紛紛,把矛頭指向《麥克白》,指責因為這部戲的內(nèi)容褻瀆了神明而觸犯天怒,因此降下這場災害。當時主政的女王安妮為平息民怨,下令《麥克白》立即停止公演,并拘禁了那個劇團負責人。
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里,陸續(xù)有一些大膽的劇團向《麥克白》發(fā)起挑戰(zhàn),但莫名其妙的災禍也繼續(xù)發(fā)生。1849年,《麥克白》首次在美國紐約演出時,劇院廣場前發(fā)生騷亂,支持英國演員的人和支持美國演員的人在廣場上大打出手,甚至動用槍支進行對射,等警察趕到平息騷亂時,已有22人躺在血泊中,另外有36人受傷被送往醫(yī)院。這成為美國歷史上因演戲而造成人員傷亡最慘痛的事件。
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酷愛莎士比亞戲劇的林肯總統(tǒng)在百忙之中也要抽出時間到華盛頓劇院觀戲?!尔溈税住犯莻涫芩嗖A的戲劇,乃至對劇中部分精彩臺詞倒背如流。1865年4月9日,因為林肯政府領導的北方在戰(zhàn)爭中獲勝,林肯高興之余興致勃勃地巡游波特馬克河。在船上,林肯曾高聲向隨行人員朗誦《麥克白》中的對白,他所選的正好是國王鄧肯遇刺后的那個片段。沒想到的是,這可怕的厄運竟然悄悄降臨到這位總統(tǒng)身上,5天之后,林肯在劇院里遇刺身亡。
到了20世紀,《麥克白》這部戲還是晦氣味十足。1920年,美國著名演員貝里木飾演麥克白,這位一輩子享有盛譽的演員在演出時不知什么原因連連錯記臺詞,被人們指責為“糟糕透頂”,從此,他再無顏面涉足戲壇,直到兩年后憂郁而死。
1928年,法國巴黎國家劇院演出《麥克白》,當戲進入高潮時,一大幅布景突然墜落,數(shù)名演職人員身受重傷,其中有一人因搶救無效死亡。10年后,在巴黎另一家劇院,飾演麥克白的男演員正在排演《麥克白》時,舞臺頂棚處突然墜落一個重物,幸虧男演員反應敏捷,才躲過一劫。偏偏禍不單行,不久,扮演麥克白夫人的另一名女演員在前往劇院的途中發(fā)生車禍,更倒霉的是,正式彩排時,劇院老板因突發(fā)心臟病而猝死。
1953年的一次演出更是叫人恐懼。當時在百慕大群島的一個露天劇場里演出《麥克白》,根據(jù)劇情,軍隊在攻入一個城堡后,要燒一把火將城堡夷為平地。可沒想到在演出的那天晚上,火燒城堡時不知從何處刮來一陣旋風,把舞臺上的火焰吹到臺下,嚇得觀眾們四處奔逃,在自相踐踏中踩傷了不少人。
與《麥克白》有關的最近一次倒霉事情是在1980年,歐洲戲劇界著名演員奧托爾初次扮演麥克白。他曾聽到過有關這部戲的種種不祥傳說,因此扮演時小心翼翼,甚至從不敢提及《麥克白》的戲名。可是他的這番苦心依然得不到好結果,排演時意外連連,出了不少岔子,差點使演出泡湯。后來,好不容易正式上演,可結束后評論家們卻將奧托爾的演出說得一無是處,差點毀了他的演藝生涯。
直到現(xiàn)在,在莎士比亞的諸多悲劇中,《麥克白》仍是最少演出的一部戲。戲劇界稱它為“提不得的一部戲”或“不能說的戲”(它們也是該劇的兩個別名),把它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邪惡的戲劇,不愿直接提及戲名,唯恐遭殃。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