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華
鮮紅的國旗鼓舞人心,嘹亮的國歌振奮精神。每日清晨,天安門廣場非同尋常的莊嚴隆重的升國旗儀式特別受到中國人的注目。
我每到北京無論多忙,看升國旗儀式是我的第一選擇。看升國旗儀式使我心情激動,精神振奮。我想。看升國旗儀式不能為看而看,應該了解她的相關知識,這樣才能達到儀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在北京,我很喜歡找健談的老北京人講述升國旗儀式這一人們感興趣的話題。
我們知道,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用洪亮的聲音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并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如今,60年過去了,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有過哪些變化?經歷了哪些不平凡的歷史?筆者在采風中得知,1949年10月1日至1950年底,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由北京公安糾察總隊負責。1951年至1976年的26年間,由北京市供電局工人胡其俊負責這一光榮神圣的使命。1977年底至1982年12月,由衛(wèi)戍部隊的兩名戰(zhàn)士擔負升國旗任務,一人引路,一人扛旗,經過長安街時,還得給機動車讓行,升旗的場面也不夠莊嚴。
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總隊第六支隊十一中隊五班進駐天安門,擔負天安門廣場升降和守衛(wèi)國旗的光榮任務。從此,中國有了第一套規(guī)范的國旗升降儀式。原來的2人升旗改為3人升旗。一人擎旗,兩人護旗,正步前進。同時,統(tǒng)一了著裝并編制出了升降旗的時間表,從此這個班被稱作“天安門國旗班”。1991年初,“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正式成立。并從1991年5月1日起實行新的升降國旗儀式。國旗護衛(wèi)隊由36名武警官兵組成,負責每天升降國旗。每月1日、11日、21日和重大節(jié)日,武警軍樂團在現場演奏國歌。2004年6月1日起,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每月逢“1”的3次大升旗的勤務改成每月1日進行大升旗,36名國旗護衛(wèi)隊員和62名武警軍樂團隊員和以往大升旗一樣,現場演奏三遍國歌。按照要求,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在四周觀看的各族同胞,凡是軍人要行軍禮,少先隊員要行隊禮,其他人也應立正行注目禮,表示對國旗的崇敬。此時此刻,我與無數人一樣,耳畔回蕩著一支熟悉的歌;“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你歡呼,我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2分零7秒是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從地面升到桿頂的時間,升降國旗的時間與北京地區(qū)一年四季太陽升落時間同一時刻。升旗時,按動電鈕的時刻遵照太陽上邊緣與地平線相切的時刻,國旗升至旗桿頂端歷時2分7秒,是太陽下邊緣與地平線相切的時刻。但是,每天日出時間并不一樣,怎樣掌握升旗的時間呢?原來的國旗班從天文臺要來北京地區(qū)一年365天太陽升、落時間表,并在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個升旗時間。即使如此,還要根據氣候變化隨時進行調整。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難入睡,后半夜剛剛有些朦朧睡意,國旗護衛(wèi)隊的官兵就得起身整裝,因為4點33分太陽在地平線露頭,國旗也得同時升上高度達30米高的旗桿頂。碰到云濃風狂雨猛雪飄天氣,太陽躲了起來,但是五星紅旗依然按日出時間高高升起。
天安門廣場的升國旗儀式一招一式都具欣賞性,人們概括有“五絕”。一絕:升旗。每一次當擎旗手以優(yōu)美的動作,在國歌奏響第一個音符時,將長5米,寬3.33米的國旗展開拋出,到國歌的最后一個音符終止,都是2分07秒,國旗也準時到達30米高的旗桿頂端;二絕:護旗。國旗護衛(wèi)隊從金水橋行到國旗桿基的圍欄,走的正步準是138步,落地都是同一個聲音,絲毫不差;三絕:敬禮。隨著一聲“敬禮”的口令,升旗手按電鈕,護衛(wèi)隊行持槍禮,軍樂隊奏國歌都是同一個節(jié)拍;四絕:禮畢國旗升到旗桿頂端與“禮畢”口令,36名托半自動步槍的衛(wèi)士齊刷刷把槍放下,都是同一時刻。五絕:收旗。1990年通過的《國旗法》規(guī)定,升旗時,必須將國旗升至桿頂;降下時,不得使國旗落地。為此,國旗衛(wèi)士們在降國旗時,練就了過硬的收旗動作,當國旗在2分07秒的時間內降到國旗桿底座對,一名衛(wèi)士迅速用雙手將國旗托住,而后另一名衛(wèi)士將旗面均勻地打成折疊狀,此動作精確在13至15把之間。
通過觀看和采訪升旗儀式,我更加明白國旗的來之不易,更加明白“祖國”兩個字的深刻內涵。國旗,是偉大祖國的圖騰,是56個民族的精魂。艷紅的國旗,撫平百年史上恥辱創(chuàng)傷;招展的國旗,召喚炎黃子孫為國爭光;飄揚的國旗,振奮海外赤子揚眉吐氣;輝煌的國旗,展示中華民族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