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磊
[摘 要]因特網是現代世界的新興產物,它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方便,同時也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文中探討因特網對于思想政治工作雙重影響,闡述如何趨利避害,發(fā)揮其先進性,避免其危害。
[關鍵詞]因特網;思想政治工作;雙重影響
因特網所具有的及時性、綜合性、開放性和虛擬性等特點,對思想政治工作來說,猶如一柄雙刃劍,它既給我們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也帶來了眾多的社會問題,對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一、因特網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機遇
盡管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因特網還處在建設初期,而且目前網絡社會還帶來了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從未遇到的難題,但畢竟信息網絡對人們的工作、生活、文化和娛樂方式正產生越來越大的積極作用,因而也必然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
1.因特網給宣傳思想工作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因特網是對外、對內的重要輿論陣地,也是我們把握國際動態(tài)、了解輿情信息的新的渠道,使宣傳地域全球化;因特網的綜合宣傳形式將增強宣傳思想工作的輻射力、吸引力、感染力,使宣傳形式綜合化;隨著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上快速傳播、同步交流、信息檢索、現實虛擬、游戲娛樂,電子商務等功能的廣泛應用,網絡媒體功能越來越多,給新聞事業(yè)和宣傳思想工作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難得的機遇,使宣傳功能多樣化;因特網的特性為我們宣傳思想工作以最經濟合理的投人來充分利用全球網絡資源提供了新的機遇。在因特網上建外宣網站,各宣傳單位可以資源共享,形成合力,不搞重復建設,且宣傳面更廣、速度更快、容量更大,使宣傳效果經濟化。
2.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優(yōu)勢更加鞏固、經濟功能增添了新的內容。因特網將影響國內政治的對話方式,普通人可以通過因特網表達自己的各方面意愿,因特網將成為政府與社會之間相互交流的橋梁。首先,政府上網便于樹立各級政府在多媒體網上的形象,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實現政務公開,提高辦事效率,有利于勤政、廉政建設。其次,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廣大政工干部及政府工作人員的信息化水平,從而給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質提供了新的機遇。再次 極大地豐富了網上的中文信息資源,使網絡成為便民服務的“窗口”,為實現政府部門之間、政府與社會之間的資訊互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后,實現政府信息資源的市場價值,引導和形成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從而使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加速信息產業(yè)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發(fā)展的功能轉變的機遇。
3.可以更加充分地發(fā)揮我國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優(yōu)勢。在“地球村”生活的人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也將強化而不是削弱已覺醒了的民族文化意識,并將自己的民族文化展示給世界。我國網民的素質和文化自覺意識的大大提高,對遏制文化帝國主義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交流碰撞中,各自不斷吸取精華,剔除糟粕,從而變得更加繁榮和優(yōu)秀,使人類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二、因特網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嚴峻挑戰(zhàn)
奔騰激蕩的信息革命,在短短幾年時間對我國的經濟、文化、科技和社會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使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必須注意和亟待解決的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l.滲透與反滲透較量的挑戰(zhàn)。因特同目前已作為資本主義超級大國謀求跨世紀戰(zhàn)略優(yōu)勢的思想政治工具,它更加廣泛、多樣而便捷地滲透到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從而使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嚴峻考驗。首先,面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信息、優(yōu)勢和網絡霸權的挑戰(zhàn)。其次,面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防御能力的挑戰(zhàn)。網上斗爭也是一場政治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由于我國對現代科技傳播手段的陌生,目前較弱的對因特網的控制力和對信息的屏蔽能力,對現有的信息平臺的未充分利用和網站內容的不夠充實,變化少、更新慢以及缺乏對因特網在意識形態(tài)斗爭中的作用的足夠認識,經濟投入少等主客觀原因,造成了我國信息網絡“跑洋車”、“送洋貨”的局面,使我們在西方敵對勢力進行意識形態(tài)主動攻擊面前呈現明顯的不適應性,處于不利地位。再次,面臨新聞宣傳媒體輿論導向控制能力的挑戰(zhàn)。
2.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思想多變性、多元性和復雜性的挑戰(zhàn)。其一,信息全球化條件下各種社會力量都力圖在因特網上占據一席之地,從而使各種思潮滾滾而來。由于人的自主性空前提高,從而思想問題、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個性化、多元化 復雜化特征也更加明顯,能否改進工作方法將影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其二,網絡世界互動關系的虛擬性,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強了人們感情上的麻木性,思想波動性大,政治意識、階級意識,甚至國家、民族意識的淡化,能否保證人們具有健康的人格,將關系到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基礎。其三,被人稱作第四媒體的網絡孕育了一代網絡傳播者,網絡化生存造就的一代人中已經形成一個新的深受網絡傳播影響的網絡受眾群,人類的思想和財富在網上多維集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面積散發(fā)和頻頻創(chuàng)新。能否在信息全球化條件下隨時捕捉信息、準確地掌握人的思想變化將影響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時性和針對性。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空前挑戰(zhàn)。
3.文化的西方強勢地位和東西方沖突及國內市場的挑戰(zhàn)。其一,西方文化強勢地位的挑戰(zhàn)。網絡世界,西方強勢文化仍然有著穩(wěn)固地位,對不同于他們的異質文化橫加鞭撻,迫使別人接受他們的文化信仰和價值觀念?!坝⒄Z文化”在網絡上取得了最高文化霸主地位,英語作為全球計算機通用語言,它承載著計算機技術最發(fā)達國家以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為基礎的文化。其二,東西方文化沖突的挑戰(zhàn)。1995年,在哈佛大學召開的全球國際工聯網絡學術研討會議上,有人曾提出了“網絡文化帝國主義”一詞。不管這一提法是否確切,但至少說明了在全球網絡化過程中存在的 化沖突及其實質。其三,文化市場治理能力和文化體制發(fā)展能力的挑戰(zhàn)。在因特網上,不良信息泛濫,其種類和數量觸目驚心且愈演愈烈。這些色情、暴力以及種族主義宣傳、宗教仇恨、法西斯思潮、民族歧視和侮辱性言論等等文化垃圾,嚴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網絡接受信息的方便性和隱蔽性,網絡市場的不成熟、不規(guī)范,政策法規(guī)的不健全,也由于文化產業(yè)部門嚴重地條塊分割、相對分離,形不成整體思想政治宣傳的合力,因而給目前的“掃黃打非”等文化市場清理工作增加了難度。
4.整個教育工作的挑戰(zhàn)。(1)教育思想觀念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教育將面臨時間觀念、空間觀念的挑戰(zhàn);面臨傳統(tǒng)教育人才觀念、傳統(tǒng)教育價值觀念,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挑戰(zhàn)。(2)傳統(tǒng)學校、教材的挑戰(zhàn)。網絡教育將取代廣播電視教育,甚至學校教育;網絡圖書對目前傳統(tǒng)的出版形成了挑戰(zhàn),已經引起版權問題上的很大爭議;電子教材的誕生不僅使教材的制作告別了鉛與火的時代,而且這種教材具有傳統(tǒng)教材無可比擬的優(yōu)點:體積小,容量大,功能齊全,成本低,易保存,便攜式和共享性。(3)教育技術的挑戰(zhàn)。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淘汰傳統(tǒng)的教學工具如黑板、粉筆等;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將動搖。
總之,因特網是如此的輕便和快捷,它又是如此蠻荒和混亂。網絡成了現代人的一柄雙刃劍,已引起社會各方面的普遍關注。過去較為簡單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遠不能適應信息全球化發(fā)展的需要,這就迫切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堅持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杜娜. 信息化條件下的企業(yè)思想政治 工作[J].經營與管理,2008,(11).
[2]張建營 .新形勢下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的路徑選擇[J].農業(yè)發(fā)展與經營,2008,(11).□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