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金 王光舉 馬 忠
摘 要:運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將園林植物進行合理配置,創(chuàng)造各種優(yōu)美的景觀環(huán)境。隨著自然規(guī)律韻“動”而生的植物景觀,使我們感受到了春的萌動、夏的蔭實、秋的成熟、冬的浪漫,給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以美的享受。文章闡述了植物造景的幾種形式,分別是孤植、對植、叢植、列植、群植、小樹林、花壇;并對植物與其它素材結合造景、相互作用以及意境美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園林植物;植物造景;景觀
中圖分類號: S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7-0005-03
1 引 言
植物造景,就是運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fā)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體)來創(chuàng)作植物景觀。美麗迷人的景觀集中了大自然的精華,千姿百態(tài)的植物為景觀設計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園林植物的配置形式千變萬化,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場合,由于不同目的及要求,可以有多種多樣的組合與種植方式。按照園林植物生態(tài)習性和園林藝術布局的要求,進行合理配置,創(chuàng)造各種優(yōu)美景觀,使自然風景再現(xiàn),給人以現(xiàn)實生活美的享受。園林植物隨自然規(guī)律而韻“動”的景色形成了“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勁”的四季景象?!皾M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種春季的萌動,“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夏季的蔭實,“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季的成熟,“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冬季的浪漫,讓人們感受到生命無比激情,帶給人們無盡遐想,產(chǎn)生豐富的意境美。
2植物造景的獨立景觀與主要表現(xiàn)形式
園林植物是經(jīng)過長期人工選擇的各具特色的觀賞性植物,以它們優(yōu)美的形態(tài)、絢麗的色彩、自然的聲響、沁人的芳香在園林中可以獨立構成豐富多彩的景觀。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
2.1孤植
所謂孤植也就是周圍沒有同樣樹種栽植的孤立樹,有時在特定的條件下,可以是2~3株同種或同類樹靠近栽植,組成一個單元,遠看起來可創(chuàng)造孤植樹的效果。孤植樹宜選擇體形高大、枝葉茂密、樹冠展開、姿態(tài)優(yōu)美的樹種,如銀杏、槐、榕、樟、懸鈴木、樸、白樺、楓楊、七葉樹等。也可選擇觀賞價值較高的樹種,如雪松、云杉、檜柏、南洋杉等,它們的輪廓端正而清晰。羅漢松、黃山松、柏木等,具有優(yōu)美的姿態(tài);白皮松、白樺等,具有光滑可賞的樹干;楓香、元寶楓、雞爪槭等,具有紅葉的變化。如在空地、草坪、山崗上配置孤植樹時,必須留有適當?shù)挠^賞視距(圖1);以藍天、水面為背景,更能襯托其形體、姿態(tài)和色彩的美(圖2)。孤植樹可種植在開闊的草地、河邊、湖畔,作為交點樹;也可在園路或河道的轉折處,園林局部的出入口部分種植,作為誘導樹。孤植樹應盡可能利用原有大樹兼具紀念性、標志性作用。
2.2 對植
多用于園門、臺階、建筑物入口、廣場、橋頭或路口兩旁,以及規(guī)整式綠地花園等。在自然式種植中,不要求絕對對稱,但也應保持形態(tài)的均衡(圖3)。
2.3叢植
是指園林中3~9株單一樹種或多樹種不等距離的組合種植,花木多種植在不等邊之角點上。樹木前后、左右呼應,前樹不擋后樹,形態(tài)上有高低、遠近的層次變化;色彩上有基調、主調與配調之分。隨著觀賞視點的變換和植物季相的演變,樹叢的群體組合形態(tài),色彩等景象表現(xiàn)也隨之變化,是園林中普遍應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離措施。樹叢可以分為單純樹叢(圖4)及混交樹叢(圖5)兩類。叢植配置宜自然,符合藝術構圖規(guī)律,既表現(xiàn)出植物群體美,又烘托樹木個體。
2.4列植
多用于街道、公路兩側或規(guī)則式廣場(圖6),成行、成帶栽植樹木,景觀比較整齊、單純、氣勢大。如果作園林景物的背景或隔離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樹屏。
2.5群植
由20~30株以上及數(shù)百株左右的喬灌木成群配置,是以樹木群體美為主的樹叢群體的擴展形式??刹捎眉兞?更宜混交林。群植的植物樹木不能太復雜,要有主調,常綠和落葉樹穿插搭配,由喬、灌、花草共同組成自然式樹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緣線,起伏錯落的林冠線和疏密有致的林間層次,立體感強,更帶自由性,接近自然和隨意。樹群是城市綠地中較大的植物群落,可作主景或背景使用(圖7)。
2.6 小樹林
指達到一定綠化面積的樹木群,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功能價值。人們在穿越叢林過程中享受大自然美好的環(huán)境。樹林式的栽植規(guī)模有大有小,有純樹林,如:竹林、杉木林、楓樹林等;也有混合樹林,形式多種多樣,有很大的自由性,林中彎彎曲曲的小道顯得十分重要,可增添動感和美感。小道的兩旁可栽植一些低矮花草,林中還可栽植一些小鳥喜愛吃的結果樹,動聽的鳥鳴使樹林更幽靜,穿越其中有一種特殊的享受,心靈上可以得到最好的慰藉。(如圖8、圖9)
2.7花壇
在一定范圍的場地上,按照整形式或半整形式的圖案栽植觀賞植物,以表現(xiàn)花卉群體美的園林設施。以艷麗的花卉群體色彩表現(xiàn)花壇的圖案紋樣或模擬造型,具有工藝美的表現(xiàn)特點?;▔鳛橹骶皶r,大多都設在大門和建筑前廣場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廣場中心。作配景時,常設于道路、廣場兩側,以帶狀、花緣和花徑形式表現(xiàn)。由于花壇的色彩艷麗、明快,表現(xiàn)形式多樣,所以有較強的景觀效果。(如圖10、圖11)
3園林植物與其它景觀素材相互作用
3.1園林植物造景與園林建筑相互作用
園林植物造景對園林建筑有著自然的隱露作用,“露則淺,隱則深”,園林建筑在園林植物的遮掩下若隱若現(xiàn),同時從建筑內向外觀景時,窗前檐下的樹干、樹葉又可以成為“前景”和“添景”。 如位于岳麓山下清風峽的愛晚亭(圖12),原名“紅葉亭”,亦名“愛楓亭”,皆因滿谷古楓而得名。后據(jù)唐杜牧《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意,改名愛晚亭。該亭三面環(huán)山,東向開闊,有平縱橫十余丈,紫翠菁蔥,流泉不斷。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楓林,深秋時紅葉滿山。愛晚亭因漫山紅葉而揚名天下,足見植物對于園林建筑的重要作用。
3.2植物造景與山石水體相互作用
山石水體是園林中不可缺少的、富有魅力的景觀要素,尤其中國古典園林,幾乎是“無園不水,有水必石”。李清照認為“山光水色與人親”。人們的習慣視覺心理是:山是堅硬的,水是柔軟的。用柔水襯托山,山更秀,水更清,“山本靜水流則動,石本頑樹活則靈”,可見植物在山水景觀中增添的生命活力,此為山、石、水、植物和諧相生的完美意境(圖13)。
4 植物造景的意境美
植物是存在空間的實體,所謂睹物思人,這些實體往往會勾起人們對于此空間發(fā)生種種經(jīng)歷的回憶,植物由此產(chǎn)生了意境。人們常常賦予植物以人格特征:或偉岸、或柔美、或忠貞、或純潔,使植物不僅停留在物態(tài)景物,而上升到靈性空間。被人們最為熟知的如松、竹、梅“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四君子”;紫荊象征兄弟和睦;含笑藏著深情;紅豆最相思;“白楊蕭蕭”惆悵傷感;“垂柳依依”綿綿不舍。此外枝葉沐浴春風,春夜喜雨為我們奏起了松濤陣陣、雨打芭蕉的甜美樂章。植物造景由此得到了升華。
5 結 語
合理地運用園林植物造景,為我們緊張忙碌的生活增添一份詩情畫意。當我們漫步其中,迷人的風景,撲鼻的芳香,甜美的樂章,切身體會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激情與幻想。
參考文獻:
[1] 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1.
[2] 尹吉光.圖解園林植物造景[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3] 顧小玲.景觀設計藝術(設計篇)[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4] 顧小玲.景觀設計藝術(植物篇)[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5] 劉榮鳳.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與應用[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6] 胡長龍.城市園林綠化設計[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