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像一首柔情的音樂令人沉醉。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選入了該詩。關于其詩意的闡釋,從教參到其他教輔資料,多釋為詩人對母校的眷戀之情。但是相信不少人在讀過之后都有一種疑惑,詩人留戀的僅僅是母校嗎?其實,這背后還隱藏著一份詩人對一段無法實現(xiàn)的愛情的痛苦告白。
關鍵詞:《再別康橋》 徐志摩 林徽因 痛苦告白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要準確理解這首詩的含義,其創(chuàng)作背景是不可忽視的。這里我們必須提到徐志摩與林徽因的故事。早在2000年,由黃磊主演的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曾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徐志摩熱”。但影視畢竟是娛悅大眾的媒介,夸張、虛構太多。其講述的徐志摩與原配夫人張幼儀、愛戀情人林徽因、以及再婚夫人陸小曼之間多情的往事,遭到了徐志摩和林徽因兩家后人的反駁,他們否認徐林之間有過愛情。的確,誰又愿意承認自己父輩有過不忠于家庭的事呢?
林徽因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建筑學家和作家,才華與美貌都對她無比偏愛。1920年,徐志摩有機會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劍橋當時譯為康橋)。在與狄更斯的交際中,結識了隨父來英的林徽因。如果說他們之間產(chǎn)生了戀情,倒不如說是甜蜜與憂愁的無奈。因為林徽因當時只有16歲,徐志摩長她七歲,已是有了一個孩子的父親了。林徽因的清純才氣讓徐志摩動了情,甚至有過表白。面對英俊風雅的徐志摩,在當時的年代,年幼的林徽因是不敢也承受不起這份情感的。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倒是一個極其大度的人,他曾代女兒給徐志摩回信:“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為答,并無絲毫 mockery(嘲笑),想足下誤解了?!毙拍└窖浴盎栈諉柡颉?。果然,這年7月,林徽因與父親悄悄地回國了,與徐志摩不辭而別。
次年,徐志摩做了中國現(xiàn)代離婚第一人,與自己的原配夫人張幼儀宣布離婚。但林徽因最終在家人安排下,與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結婚。徐志摩的《偶然》可謂是他多情的內心獨白: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驚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1924年,泰戈爾訪華時,給徐、林帶來了禮物。徐志摩與林徽因一起接待進出會場,又一起演出泰翁的詩劇《齊德拉》,林徽因扮演公主,徐志摩扮演愛神。與泰戈爾的合影被當時報刊贊為“金童玉女”。后徐志摩與才女陸小曼結婚,但有一重要細節(jié)不容忽視,那就是他的日記和信件等文字存在友人凌叔華處保管,因為其中有關于和林徽因的情感記錄的康橋日記及通信,是不能讓陸小曼看到的。徐志摩在感情上可謂可憐,因為不久陸小曼就移情別戀了。如冰心所說:“陸小曼不但揮霍成性,還抽大煙,不知道徐志摩怎么能跟這么個癮君子過日子?!毙熘灸ΦK于面子,也只得勉強維持這段婚姻。1931年,徐志摩從上海乘飛機去北平聽林徽因的講座(同時幫她當翻譯),飛機失事,不幸身亡,年僅36歲。噩耗傳來,林徽因幾乎昏厥。徐志摩失事飛機殘骸的一塊木頭,被林徽因掛在臥室墻壁上做永恒的紀念,一直到她去世。
在胡適的幫助下,林徽因最終要走了徐志摩的康橋日記和信件,除了編輯成冊的目的外,還有重要一點,就是其中有文字真實記錄了二人曾經(jīng)的情感經(jīng)歷,涉及個人隱私。但康橋日記并未公布,據(jù)說文革時又被銷毀了??梢哉f,當年兩人曾漫步康橋,泛舟康河,既是廣大讀者的臆想,但也并非無半點依據(jù)。
徐志摩對林徽因的愛是刻骨銘心的,可林徽因只能做他一生的朋友。林徽因是一個非常理智的女子,面對鐘情于她的徐志摩,甚至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岳霖,她只是忠于丈夫梁思成。她對徐志摩的感情,由年幼時的不知所措,到后來的深藏內心。在徐志摩去世四周年后,林徽因寫下了悼念徐志摩的意味深長的詩作《別丟掉》: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
現(xiàn)在流水似的,
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嘆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持著那真!
一樣是明月,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有人不見,
夢似的掛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話——
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著
有那回音!
讀者從這里終于看到林徽因對這一份情感的珍視。徐志摩向她要過什么話?“回音”是徽因的諧音嗎?不難想象。
梁實秋在其散文《詩人》里寫道:“大概每個人都曾經(jīng)有過做詩人的一段經(jīng)驗。在‘怨黃鶯兒作對,怪粉蝶兒成雙的時節(jié),看花謝也心驚,聽貓叫也難過,詩就會來了,如枝頭舒葉那么自然?!痹娙吮仨毷嵌嗲樯聘械?否則今天我們看到的好詩可能會很少。徐志摩曾經(jīng)說過:“我這一生的周折,大都尋得出感情的線索。”徐志摩詩的成就更多的都源于他的情感。
1928年秋,徐志摩只身再次來到英國,故地重游。由于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他先在羅素家中逗留了一夜,第二天來到康橋,可是一個朋友都不在。他獨自在這曾經(jīng)有過歲月痕跡的地方一一駐足。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中寫到:“我這一輩子就只那一春,說也可憐,算是不曾虛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他走上了文學之路。正是在康橋,他遇到了令自己心儀的女子,同時也戴上了一生的情感枷鎖。往事的美好一幕一幕浮現(xiàn),《再別康橋》就這樣誕生了。
我們有理由相信,《再別康橋》在徐志摩對母校眷戀情感的背后,還有隱藏的更深的東西,那就是對一段無法實現(xiàn)的愛情的苦痛告白。在這七個小節(jié)的詩歌里,首尾呼應,“輕輕地”“悄悄地”都在暗示自己微不足道的渺小,以及那個承受著孤獨寂寞的心,所謂“作別”云彩,“不帶走”云彩,就是對執(zhí)著追求又無法獲得的情感的失望與告別。
沉浸在愛戀中的人,什么東西看去都是美的。夕陽中的金柳就像是新娘,令自己心潮澎湃。軟泥上的青荇是那樣的熟悉,因為在康河的岸邊,與自己心愛的人有過漫步的足跡,然而時間無法永駐,一切都已逝去。王洛賓的歌中寫過:“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每天她拿著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假如時間可以停止,詩人愿意讓往日的愛戀時光定格,沉浸其中,意亂情迷,不離不棄,自己甘愿付出生命做康河里的一條水草,永久的依偎著。但是人又怎么可能變成水草呢?只能是一種幻想罷了。榆蔭下的潭水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卻是被揉碎了的彩虹。作者是尋夢而來的,假如夢可以尋到,誰又不愿意放歌呢?但是他不能,他知道自己的夢是碎的,是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詩人只有選擇“悄悄”,這是典型的中國男子對情感的壓抑方式,不敢告訴別人,也不能告訴別人,就這樣悄悄地埋藏在內心,嚙噬著自己的靈魂。只有夏蟲,只有康橋看得明白,它們沉默了。帶著“悄悄”,帶著孤獨寂寞,帶著一個痛苦的靈魂離開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作為新月派代表詩人,徐志摩的詩主張靈性,清新流暢,藝術形式富于變化。難怪朱自清贊揚道:“現(xiàn)代中國詩人須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英年早逝的不公,給我們的記憶永久烙下了詩人純真的影像。胡適曾經(jīng)這樣評價徐志摩:“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蔽覀冊嘎收娴脑娙四軌蛟俣嘁恍?帶給我們更多心靈的震撼。
(譚剛旬 陜西西安戶縣余下鎮(zhèn)惠安中學 710302)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