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1959年5月27日下午,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吩谏虾J籽荩幌伦泳娃Z動了中國樂壇,進而震驚世界。屈指數(shù)來,至今已整整50年了。半個世紀以來,《梁?!肪醚莶凰?,已成為世界音樂經(jīng)典曲目,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因為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我們知道了作曲家陳鋼、何占豪,知道了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還有一個人也是無論如何不能忘記的,那就是《梁?!返摹翱偛邉潯泵喜?。
1958年冬,上海音樂學院黨委辦公室,黨委書記孟波打開一封學生來信,這是學院管弦系一年級小提琴民族化實驗小組關于為國慶10周年獻禮的3個創(chuàng)作意向的選題:1.全民皆兵。2.大煉鋼鐵。3.梁祝。此時,窗外煉鋼小高爐的嗆人氣味一陣陣襲來,報喜、祝捷、“放衛(wèi)星”的鑼鼓聲此起彼伏。沉思許久,他毅然在“3”上畫了一個圈,然后長出了一口氣,揉了揉有些發(fā)木的太陽穴。
1958年,正是“大煉鋼鐵”的“大躍進”年代,從上到下,大家都頭腦極端發(fā)熱,急著“趕英超美”,“跑步進入共產(chǎn)主義”??梢哉f,就當時的形勢而言,有一千種力量,有一千個理由,會把選題定在“大煉鋼鐵”或“全民皆兵”上;有一萬種力量,有一萬個理由,會把《梁祝》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墒菤v史偏偏就在這里發(fā)生了奇跡,《梁?!肪褪窃谶@偶然得不能再偶然的機遇中孕育了,在這狹小得不能再狹小的歷史夾縫中誕生了,因為這里有一個睿智而果敢的“催產(chǎn)士”孟波。
回頭想想,真叫人有些后怕。倘若當時音樂學院的黨委書記不是孟波,隨便換一個人,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把圈畫在“1”或“2”上,因為這既趕時髦又出自本能,既貼近“時代精神”又與獻禮合拍,而且絕對是“政治正確”,即使今天看來,也在情理之中,無可厚非。如果真是這樣,經(jīng)典名曲《梁?!肪蜁ニ栏怪校利惖摹昂本筒豢赡軉柺?,這將成為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即使是最早提出“梁?!边x題的何占豪、俞麗拿、丁芷諾等人,當時的本意也是要搞“全民皆兵”或“大煉鋼鐵”,“梁?!辈贿^是拿來湊數(shù)的。因為他們也覺得,在那個“火熱”的年代,搞卿卿我我的愛情曲目似乎不大合“時宜”,根本不可能通過。可沒想到,他們遇到的領導是孟波,一個獨具慧眼的人,一個極具藝術鑒賞力的人,一個頭腦異常冷靜的人。這個黨委書記既是老革命,也是著名作曲家,既有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同時又有著深厚的音樂造詣,他創(chuàng)作的抗戰(zhàn)歌曲《犧牲已到最后關頭》曾風靡一時,《高舉革命大旗》更是廣為流行。于是,在孟波的大力支持下,這首世界級名曲的誕生便有了一個柔軟溫暖的產(chǎn)床。
不僅如此,《梁?!返某醺逋瓿珊?,首次試奏時曲中還沒有“化蝶”一節(jié),只寫到“英臺哭墳”與“投墳殉情”為止。一曲終了,大家都覺得憋屈極了,非常壓抑,總感到有些不對勁。孟波及時提出:要讓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形象再美些、再亮些,就應該寫“化蝶”,這是愛情的升華,也是一種浪漫的、更為強烈的中國式的反抗。有人覺得“化蝶”是不是有宣傳封建迷信的嫌疑,孟波解釋說:“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是人們對美好的向往,不能把它與迷信等同起來?!甭犃诉@個意見,大家不由得眼睛一亮,馬上著手修改,很快就增加了明快而婉轉的“化蝶”一節(jié)。這樣,在音樂結構上也可以首尾呼應。后來,作曲家陳鋼高度評價說:“孟波的這一圈一點,對《梁?!返恼Q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p>
其實,陳鋼說的并不全面,孟波還有非常重要的“一爭”。在決定當時還是作曲系四年級學生的陳鋼能否參加《梁?!穭?chuàng)作組時,就有幾個人提出措辭激烈的批評意見,說陳鋼的父親有“歷史問題”,向國慶獻禮這樣的重點創(chuàng)作,怎么可以讓他參加?在院黨委會上,孟波據(jù)理力爭,力排眾議:“老子不等于兒子,看人關鍵要看個人表現(xiàn)?!笨梢圆豢鋸埖卣f,如果沒有孟波這一爭,被稱為有“四只音樂眼睛”的高材生陳鋼就不可能進入《梁祝》創(chuàng)作組,《梁?!肪筒灰欢軉柺?,即便勉強問世,也未必會是今天這樣的華麗、纏綿、雋永。
孟波對《梁?!返呢暙I,放在今天也許稀松平常,然而不要忘了那是在幾乎人人頭腦發(fā)熱的“大躍進”年代。作為一個主管音樂創(chuàng)作的領導干部,在一首“不合時宜”的曲目上畫了一個圈,出了個有迷信嫌疑的“化蝶”的點子,大膽起用一個父親有“歷史問題”的年輕人,這既需要超人的慧眼與卓識,更需要過人的勇氣和膽略,甚至還需要有承擔風險和壓力的堅強脊梁。果然,在十年動亂時,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繁徽_為宣揚“封資修”的大毒草,孟波也被打成“授意炮制大毒草,毒害青年學生”的“反黨分子”、“反對三面紅旗”的“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重用“問題學生”的“階級異己分子”,到處挨斗、戴高帽、蹲牛棚,受盡屈辱,差點兒送命。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辈唤?jīng)意間,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芬褑柺?0個春秋,成為蜚聲世界的名曲,與它的誕生相關的人都在一個個老去、逝去,而《梁祝》卻永遠年輕,它那如泣如訴的美妙旋律將與我們民族共存,美麗的“愛情蝴蝶”永遠在我們身邊翩翩起舞。
(戴曉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