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家媽媽
“這個可憐的母親跑到門外來,喊著她的孩子。在外面的雪地上坐著一個穿黑長袍的女人。她說:‘死神剛才和你一道坐在你的房間里,我看到他抱著你的孩子急急忙忙地跑走了。他跑起路來比風還快。凡是他所拿走的東西,他永遠也不會再送回來的!”
“‘請告訴我,他朝哪個方向走了?母親說,‘請把方向告訴我,我要去找他!”
我先生正在給孩子讀書,是安徒生的《母親的故事》,講一個母親為了從死神手中奪回自己的孩子,做出了一切努力。她把荊棘放在自己裸露的胸膛上,她試圖去喝干大湖的水;她犧牲了自己明亮的眼睛、黑色的長發(fā),但當她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到達死神的花園時,她卻心甘情愿地把孩子交給死神帶走了。因為,死神給她展示了孩子的兩種未來:一種是被愉快和歡樂所圍繞的幸福,一種則是“憂愁和貧困、苦難和悲哀的化身”,但死神不能告訴她,她兒子面臨的是哪一種命運。
我6歲的孩子聽得眼淚汪汪。
我不是一個“殘酷”的媽媽,我也不希望孩子小小年紀就被人生的悲哀和人類的苦難壓倒,但這個故事,我不會反對給孩子念,因為書中的母親最終為了給孩子最大的愛而放棄了孩子,這里面展示出的人性的復雜遠遠超出了鋪天蓋地的繪本。這里有經典童話的力量,這是真正的經典。
安徒生的時代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時代,悲慘人生不光發(fā)生在成人身上,也一視同仁地發(fā)生在孩子身上。安徒生的童話不怕讓孩子失望,他是現實主義的,他筆下任性的小姑娘,不管有多么美麗,做錯了事就會受到懲罰,跟所有人一樣經受痛苦、恐懼和失望的折磨?!都t舞鞋》里,愛慕虛榮的女孩子失去了雙腳,在《跳蚤與教授》里,6歲的公主失去了心愛的寵物:小跳蚤終于跟教授乘上氣球周游世界去了,而公主和她的臣民仍然在原地苦苦等待,至今還在那里。
安徒生不妥協,不避讓,因為孩童的世界里照樣有丑惡和黑暗。他的作品常常折射人生的失敗和落寞,這跟其自身的經歷有關,但這同時也是真實的人生,也是其作品深刻的地方。無論在哪個時代,我們給孩子讀童書,如果繞過了這些內容,那都是孩子的損失。
我們希望孩子能一帆風順,能幸??鞓?但我們不能幫孩子閉上眼睛?,F實生活中,不幸和悲傷其實如影隨形。我們仍然需要預警他們人生的路其實曲折復雜。都說幸福童年,其實又有多少孩子的童年是完全陽光燦爛的呢?尤其現在的孩子都面臨著空前的壓力,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第一名,即使能得第一名,也不可能一直穩(wěn)居寶座。真實的人生中總是有winner 和loser的,作為父母,作為了解了一些真實人生的過來人,告訴他們挫折和失敗都可能發(fā)生,告訴他們人性的復雜和命運的不可捉摸,相信對他們會更有幫助。
還有一些故事,比如在《跳高者》中,跳蚤、蚱蜢和“跳鵝”比賽誰能得到公主,結果跳得太高超出人們想象和理解力的跳蚤,以及跳到國王臉上沖撞了權威的蚱蜢都被淘汰出局,而跳得最矮,卻適時地跳到了公主腿上的“跳鵝”最終如愿以償成為了公主的新郎。這跟現實人生何其相似。這些說真話、富于街頭智慧的故事很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細細品味。
重讀安徒生童話,被感動的還有那樣一種超越現實的精神追求。丑小鴨被驅逐,在農夫家他渴望去游泳,備受母雞和貓的奚落:庸俗的人心是不能衡量夢想的美麗和強大的,正所謂燕雀焉知鴻鵠之志。這是一個充斥著物質的時代,我們當然要教育孩子“錢的作用”,但是,最終只有夢想和超出物質的精神追求才能讓我們的人生境界真正開闊,面對庸俗和低級趣味時變得更有力量、更有方法去應對。
我想,童話之所以可以代代相傳,不光是因為故事的精彩,更是因為在某種層面觸及到了人生的真實、人性的暗傷,而這些常常跟苦難和黑暗有關。我先生是一個喜歡直面人生的人,即使在給孩子選擇童話故事時,也不愿意妥協,幸好,安徒生童話中真正可以讓孩子失聲痛哭的,也只是不多的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