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學者、國學大師、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季羨林先生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301醫(yī)院辭世,享年98歲。本刊特摘發(fā)季羨林先生語錄,讓我們一起分享季先生的智慧光芒,并以此表達對季先生的紀念。
季羨林簡介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zhèn),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
季羨林先生語錄
●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愿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時光流逝,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
●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真話。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環(huán)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占‘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為此,我在這里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學大師桂冠摘下來。”
“這樣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現(xiàn)在卻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這個泰斗又從哪里講起呢?為此,我在這里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學界(術)泰斗的桂冠摘下來?!?/p>
“是不是因為中國只有一個季羨林,所以他就成為‘寶。但是,中國的趙一錢二孫三李四等等,也都只有一個,難道中國能有13億‘國寶嗎?為此,我在這里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寶的桂冠摘下來?!?/p>
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
根據(jù)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我還發(fā)現(xiàn),壞人是不會改好的。
●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tài)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wěn)定,此亦長壽之道。
●自己生存,也讓別的動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我快一百歲了,活這么久值得。因為盡管國家有這樣那樣不可避免的問題,但現(xiàn)在總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我的家鄉(xiāng)在山東。泰山的精神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國之魂魄,民之肝膽,屹立東方,億萬斯年。人民的靈魂,百姓的脊梁,中華民族大有前途。
●西方采取的是強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東方則主張采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學家張載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p>
●你們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運融合在一起才有價值,離開民族大業(yè)的個人追求,總是渺小的。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第二,人與人的關系,包括家庭關系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系。這三個關系,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靜安先生第一境寫的是預期。第二境寫的是勤奮。第三境寫的是成功。其中沒有寫天資和機遇。我不敢說,這是他的疏漏,因為寫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認為,補上天資與機遇,似更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干事業(yè),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富者有禮高質,貧者有禮免辱,父子有禮慈孝,兄弟有禮和睦,夫妻有禮情長,朋友有禮義篤,社會有禮祥和。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為人類文化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