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海平
地理課程要求學生記憶的東西太多,很多學生為之頭疼,感覺地理知識難以掌握。在地理教學中,我認為老師不僅應在備、講、批、復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上不斷探索,更應該在學生們“談虎色變”的考試這一環(huán)節(jié),作一些有益的嘗試。為了緩解多數(shù)學生在心理上排斥和恐懼地理考試的現(xiàn)象,使學生在面對考試環(huán)節(jié)時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我一直實踐一種將學生的學習考試積極性帶到日常學習中去的方式,將考試轉變成一種延伸的學習,即“開放考試”與“合作考試”。
一、針對學生學習現(xiàn)狀形成制度
(1)注重當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很多學生對地理都抱著模糊的學習態(tài)度和目的,使得他們只是迎合老師的要求,被動學習,死記硬背。這種被動的外力學習是制約學習的關鍵。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理所當然成為地理老師的著力點。
(2)改進考試形式。測試中,我允許學生在考試中查閱資料、討論題目,或在考前開放部分考試要點,即在考試進行中延伸著學習的深度和時間,使作弊“合法化”,這無疑讓學生倍感新奇,在興奮的叛逆心理驅使下,主動迎接這種“另類”的考試。
二、用新穎的考試形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1.開放考試
在堅持獨立答題的基礎上,以不同的形式開放考試。
(1)考試過程中開放筆記,但只允許參閱課堂筆記。
(2)考前講解試題??荚嚽?用一課時的時間講解試卷,提示考點并有側重地講解一些難點,之后留給學生時間去整理、強化相關知識,并趁熱打鐵在第二天或第三天安排正式考試。這種老師特意點明的“細節(jié)”,往往會引起學生的重視,尤其是老師帶著考卷進入教室,抽出進行講解的知識點。這樣,可以制造出一種“分數(shù)唾手可得”的氣氛,用“曝光”的試題緊緊抓住學生的心。
(3)考前開放試卷。將考卷帶入課堂后,在分發(fā)給學生的同時,強調本堂課并非考試,并要求:不允許做筆記(避免抄題);獨立分析題目,不允許討論(避免核對選擇題的答案);可以自由翻閱各種相關資料;時間限制為一課時,下課時收卷。然后,在第二或第三天安排正式考試。有了復習“要點”和方向,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更為了不失去“拿到手的分數(shù)”,很多學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2.合作考試
由兩名學生討論作答試卷,但是不允許參閱資料。在此前提下,我又根據(jù)考試內(nèi)容和時間在形式上做了一些具體要求。
(1)全部考題共答。拿到試卷后,合作人從考試開始到結束,討論完成所有試題,共答一份試卷。
(2)A卷獨立,B卷合作。這是由任課教師完全支配的階段考試,時間一般在90分鐘以內(nèi)。我安排學生在考試之前的60分鐘獨立完成A卷。收卷后,再由合作人討論作答B(yǎng)卷。在考題上,A卷側重地理基礎知識,B卷側重課本知識的延伸和探究性知識。
(3)考試結束前20分鐘的合作。分發(fā)試卷后,學生首先獨立完成各自試題,同時標出模糊難解的題目。待合作信號發(fā)出后,合作人利用20分鐘討論難題。
3.合作兼開放的考試
首先,兩名學生以閉卷形式討論完成題目。對于爭論未果的問題,老師發(fā)出開放信號后,學生利用剩余的有限時間查閱課堂筆記,進一步研究、討論試題。
三、嘗試的積極成果
地理考試中,運用“開放與合作的考試”學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轉變了學生被動學習地理知識的狀態(tài)。首先,老師規(guī)定的課堂筆記可以在“考場開放”,這樣會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上課記筆記、整理筆記的好習慣,突出所學知識重點,抓住要點,為學習和積累基礎知識打下基礎。其次,學生在爭辯過程中,利用表達和說服,加深了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掌握。第三,由于考試必須得出結論,所以出現(xiàn)不少學生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學習現(xiàn)象,這使得考試不僅是對前一階段學習的總結,更成為學習的高質量延伸。第四,學生對學習地理從排斥、畏難漸漸轉向有了濃厚興趣。不同程度的開放考試,普遍提高了學生的考分,使學生建立了學習的自信心。
四、嘗試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開放與合作的考試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作為老師,不能簡單地從相關資料上照搬試題,要避免考題與自己所傳授知識的脫節(jié)。再者,要把握好每次考場的自由度,及時維持考場的秩序。同時,科學確立合作人,兩名學生必須成績相當,避免考試中出現(xiàn)“無能為力的閑置力量”和“無可奈何的單打獨斗”。第三,考分的提高必然會使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給自己定位。這時,老師要及時用“開放與合作的考試”對學生們的階段學習做出具體的、切合實際的評價。
在當前的地理教學過程中,每位教育工作者應積極走進學生的生活和心里,了解并理解學生,不斷改良教育方式,捕捉和順應他們活潑善變的興趣點,可延伸他們對地理的學習,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