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姬
一般發(fā)達國家的稅收征收成本率低于1%,而我國近年來已接近8%。只要烽低我國政府征稅成本的一個百分點,老百姓的“月餅稅”就可以免了。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頻發(fā)文件,關系到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六大稅種的相關問題。從年底“雙薪”不再單獨計稅,到企業(yè)發(fā)放交通通訊補貼按工薪所得征個人所得稅,老百姓需要上繳的個稅名目似乎越來越多。而南京、昆明等地稅務部門更表示單位發(fā)放月餅等實物也要并入工資薪金所得扣繳個稅,網(wǎng)友戲稱“月餅稅”。
“月餅稅”的出臺,究竟是我國稅收稽查力度的收緊或稅收制度正在規(guī)范的表現(xiàn),還是政府過高的稅率正在蠶食老百姓的財富?激烈爭議背后,隱藏的也許是我國稅收制度的尷尬和無奈。
舊稅新征
我國目前的個稅實施條例由1994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2號發(fā)布,經過2005年和2008年兩次修訂而成。根據(jù)2008年的最新版本,個人取得的現(xiàn)金、實物和有價證券或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應繳納所得稅。而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的所得稅: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由主管稅務機關參照當?shù)氐氖袌鰞r格核定應納的所得稅。因此,單位、企業(yè)在發(fā)放實物或其他有價證券給員工時,應按稅法規(guī)定并入員工的工資薪金所得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
從這個角度看,“月餅稅”有法可依且并不新鮮。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財政與稅收研究室研究員楊志勇對《新民周刊》所說:“月餅屬于非貨幣收入,理應折算為貨幣收入后納稅??此菩乱?guī)定,實則不然。只是有的地方以前沒有按規(guī)定辦事,現(xiàn)在統(tǒng)一加以規(guī)范。這次社會上之所以有許多誤解,與稅收知識的普及不到位有關?!?/p>
但上海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沈開艷對“月餅稅”不太認同,她對《新民周刊》表示:“月餅票在購買時應該已經繳納過消費稅了。也就是說,一張t00元的月餅票,其中就有20元左右屬于稅收部分。如今再向消費者征稅,那是重復征稅,于情于理皆不通?!鄙蜷_艷的同事劉社建則向《新民周刊》指出了“月餅稅”可能兩頭不討好的命運:“一方面,收月餅稅讓老百姓覺得政府征稅控制過嚴;另一方面,企業(yè)完全可以采取其他變通方式為員工規(guī)避類似月餅稅這樣的稅賦,國家也未必能收到這一部分錢?!?/p>
和劉社建想法一致的人不在少數(shù)。有人提出,月餅要征稅的話,怎么征收?怎么計算?能夠征收多少?問題搞得如此復雜,是不是真的能夠增加稅收2如果月餅征稅的話,粽子、饅頭或其他發(fā)放的種種東西是不是都應該計入個人所得稅當中?既然單位發(fā)放的。要征收個人所得稅,其他來源的,比如贈送的月餅,是不是也要計收個人所得稅?這些天,不少人的MSN簽名換成了“要錢沒有,月餅借你咬一口”,戲謔中分明有著怨氣。
一連串的問題,把國家稅務總局推到了風口浪尖。稅務總局近期強調,對單位發(fā)放的交通補貼、通訊補貼的個人所得稅政策沒有做任何調整,各地稅務機關仍應按現(xiàn)行稅法規(guī)定執(zhí)行。
沈開艷建議,如果國家從完善稅制的角度對政策作調整,建議著重從縮小貧富差距的角度,針對一部分收入極高的富裕階層征收高稅,這也是國際慣例,而不要老是把眼光瞄著普通工薪階層。而國家稅務總局似乎已經在行動了,今年以來,稅務總局連續(xù)出臺了三條針對高收入者運用資本、管理等要素取得所得而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的規(guī)定,包括《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股權轉讓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管理的通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票增值權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激勵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等文件。但老百姓唯獨對“月餅稅”這一本應執(zhí)行而從未執(zhí)行的“合法稅種”印象深刻,也許會讓國家稅務總局感到委屈吧。
高稅之惑
17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財政部部長柯爾貝有一句名言:征稅的藝術就像從鵝身上拔毛,既要多拔鵝毛。又要少讓鵝叫。而中國老百姓之所以對“月餅稅”發(fā)牢騷,是因為中國的稅負那是已經“相當?shù)母摺薄?/p>
曾有專家宣稱,美國的35%的稅負遠遠超過中國。但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導師李煒光向《新民周刊》指出,美國的總體稅負包含了社?;?,不含社保基金的稅負水平為21%。因此,中國不含社?;鸬暮暧^稅負水平已經遠遠高于美國、日本以及許多歐洲國家的水平,而社會保障水平卻遠遠低予這些發(fā)達國家。在當前經濟走勢仍不明朗,各國政府都紛紛減稅之時,政府卻逆勢而行,加強征稅的政策或類似的活動接二連三地出臺,耐人尋味?!斑@不像是在正常征稅,說準確些,這是‘征斂。”李煒光說。
今年6月,財政部公布的《我國個人所得稅基本情況》顯示,近年來工薪所得項目個人所得稅收入占個人所得稅總收入的比重約為50%。換言之,工薪階層仍是個稅的納稅主體。李煒光建議,政府不如減少個稅的比重,這樣未必會減少稅收總額。如英國在降低個人和公司所得稅的同時,對壟斷行業(yè)開征了暴利稅和煙草稅;德國在大規(guī)模實施減稅方案的同時,增加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等稅的征收;俄羅斯在實行取消銷售稅等一系列減稅政策的同時,新開征了統(tǒng)一農業(yè)稅……這些國家的經驗表明:只有主體稅種的減少或稅負的下降才可能對宏觀經濟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但我國稅務部門并沒有學習國外先進經驗,而是在2009年集中精力加強稅,收征管。國稅總局的最新統(tǒng)計顯示,今年前7個月,稅務部門共查補稅款413億元,其中僅六七兩個月就查補了212億元。在“查稅風暴”的作用下,近期月度財政收入同比增幅實現(xiàn)了由負轉正。而且,稅務部門的稽查力度仍在加碼,“月餅稅”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更為夸張的是,一些地方的稅務部門竟然要求企業(yè)“預征稅款”,以便實現(xiàn)單月稅收猛增的“業(yè)績”。
劉社建表示,稅收的目的應該是促進經濟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在實現(xiàn)政府目標與保證公眾收入以及民問投資能力等方面實現(xiàn)一種平衡。過度稅收不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擴大消費,也不利于啟動民間投資。
李煒光也指出,政府出現(xiàn)財政困難,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似乎是提高稅率或者加強征管。這種方法雖可解一時之急,卻是在竭澤而漁、殺雞取卵,不僅不利于當前民營企業(yè)發(fā)展,還會影響長遠的稅基。經濟危機來臨之際,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壓縮行政機構、減少行政費用支出,為市場騰出更太空間,而不是加強稅種征管。越是單方面加強征管,人們的被剝奪感和不公平感就越強烈,對稅收就越反感,稅反而越難收上來。
更重要的是,在稅收相關法律有明顯缺陷的時候加強征管,負面效應要大過正面效應。目前的稅法對政府征稅和用稅的規(guī)定含義模糊、籠統(tǒng),這給稅務機關留下了過大的自由裁量空間。實踐中征納雙方的很多沖突與不合作現(xiàn)象,也都與此有關。對這種情況,不能依靠稅務機關較大的自由裁量權或繼續(xù)擴大這種權力來解決,而應對稅收法律中的不確定概念和稅收執(zhí)法中遇到的新問題,啟動司法解釋程序。
李煒光說,加強征管確實會帶來稅收的增加,也應考慮到納稅人的感受。如果單方面加強征收,可能會造成征收更加困難。一般情況下,大部分人是愿意照章納稅的,因為“交了稅大家都安生”。但現(xiàn)實中,征稅的有關部門一方面竭力強調公民的納稅義務,不斷加強征收力度,另一方面卻不能自律,忽略納稅人的權利,這可能帶來納稅人心理的不平衡。從1978年到2005年,我國的財政支出增加了29.24倍,國家的行政費用開支卻增加了122.11倍,政府用在自己身上的錢越來越多,這不是一種應該長期存在的現(xiàn)象,更不能人為地強化它。
此外,我國的征稅成本那也是“相當?shù)母摺?。一般發(fā)達國家的稅收征收成本率低于1%,而我國近年來稅收征收成本率已接近8%。也有專家指出,只要降低我國政府征稅成本的一個百分點,老百姓的“月餅稅”就可以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