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長城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讀本的每一單元都安排了一個"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我認為非常好,這在語文教改史上是一大進步,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通過關注不同領域,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在學習內(nèi)容上,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再拘泥于“語文學科”,而是要關注、關涉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人生以及歷史、現(xiàn)實、未來等科學、文化、藝術、道德各個領域.下面我們以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為例,從中領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涵:
我們可將學生分為兩組,收集橋的資料組和收集橋的文化組。
1.橋的資料組的任務:查找有關橋的相關資料,例如:各國著名橋梁的圖片、橋梁的種類、有關橋的繪畫、雕刻、影片等等。要求:在課堂上演示的同時要用簡練、清晰的語言來介紹,介紹詞要預先設計,字數(shù)200字左右。
2.橋的文化組的任務:查找有關橋文化的的資料,例如關于一些橋名稱的由來、有關橋的詩歌、對聯(lián)、謎語、俗語、諺語、成語等;有關橋的故事與傳說;還有與橋有關的民俗民風、風景名勝。要求:
⑴當當演員,設計劇本,演繹橋的故事與傳說;
⑵當當導游,向游客形象地介紹有關橋亮的民俗民風、風景名勝;
⑶當當文人,有感情地吟詠關于橋的文章詩賦、對聯(lián);
⑷當當藝術家,向大家簡要推薦與橋有關的繪畫作品。
學生在完成以上任務的時候,涉及到人文和自然、社會、繪畫、網(wǎng)絡等不同領域,在獲得相關橋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聽說讀寫能力的鍛煉,而且還受到了一些橋文化的熏陶,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養(yǎng)。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利用各種資源,運用各種學習方法與手段,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再單單通過語文活動來達成某項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種可資利用的資源,運用各種學習方法與手段,包括運用科學探究、發(fā)現(xiàn)學習、資源學習以及小組合作、獨立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與手段;不僅運用傳統(tǒng)的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也可借鑒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不僅要開展語文活動、實現(xiàn)課內(nèi)課外結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實際情境中、社會實踐中、生活體驗中養(yǎng)育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達成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
如,“感受自然”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其中有一項“我有一個‘朋友”的主題活動。開展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如同課文要求的那樣,“投向自然的懷抱”“讓景物像人一樣活起來,同它展開心靈的對話,試著結交幾個自然界的‘朋友”。
所以,在指導這一活動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在“投向”“對話”“結交”的具體活動過程中的投入、體驗和表現(xiàn),調(diào)度、引導學生以心靈貼近自然,在與自然包括動物、植物相融、相知、交友、交心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獨特的體驗、感悟、遐思……同學們可能有各自的不同表現(xiàn)和言說方式,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感受,但這正是要達成的活動目標。教師的責任就是在這一活動過程中給予引導、激發(fā)、激勵,而不能是僅在活動結束后來甄別優(yōu)劣。
再如,開展“探索月球奧秘”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學生探尋出多少月球的奧秘,也無意于讓學生來解開月球之迷。而是讓學生能在“月球文化”的“潮汐”里接受一次沖浪、憑此可以培養(yǎng)探求自然奧秘的興趣與基本的科學方法,可以徜徉在唐詩宋詞的那個古典的人文的“月亮”里,可以想像、漫游在亦幻亦真的迷宮里……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興趣愛好、情感態(tài)度、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由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的特點,依據(jù)學生發(fā)展需要,抓住教育時機,用好課程資源,促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
比如,語文綜合性學習常常要與家庭生活發(fā)生密切的聯(lián)系,這就便于形成學習生活化和生活學習化,能直接通達學生的家庭背景,甚至進入到學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領域和感情世界的敏感之處,這給思想道德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極好的契機和生動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也給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提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深層問題。
“我愛我家”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中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兩項主題活動,都有可能觸及學生家庭生活的底層和文化背景,都有可能觸動、激活學生的心靈世界和生活體驗。另一方面,語文綜合性學習也有可能從某些角度展現(xiàn)、折射出學生家庭的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甚至觸及學生家庭生活中的隱痛。
這些問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際存在,而語文綜合性學習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我們無法回避,必須認真對待。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有善待之心和體察之智,關愛、保護那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處于“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勢群體,使之共享學習資源。如果處理得當,恰恰可以成為生活教育、人生教育、情感意志教育、道德品質(zhì)教育的契機。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切實地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加強了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獲得語文實踐的能力,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我們忠心的希望在這片新的語文學習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
(江西省鄱陽縣教師進修學校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