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甘雨
新課程標準對對初中階段的寫作這樣要求:“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在表達與交流方面要求學生盡量做到: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
從閱讀上看,這樣的“推敲、錘煉語言”,和寫作時 “借助語感”做到“文從字順”,就是一種“語文意識”。 我通過連續(xù)五年新課程的教學,深切地體會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意識是掌握母語、搞好課程改革的關鍵。
一、閱讀中的語文意識
看文學作品,要引導學生注意它的語言文字。要求學生閱讀時關注文章的精彩妥帖,分析作者心里所要的說的與手里所寫出來的是否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張,能夠用最適當?shù)淖志浒才旁谧钸m當?shù)奈恢?。那一句話只有那一個說法,稍加增減更動,便不是那么一回事,
如魯迅的《故鄉(xiāng)》中的遣詞造句,寫閏土的少年和現(xiàn)在、寫楊二嫂的肖像和她語言的尖酸……這種精確妥帖的語言、準確生動的肖像刻畫需要作者尖銳的敏感,極端的嚴謹和深厚的語言功底。閱讀時要求學生換一個近義詞來取代魯迅先生的語言,然后分析是否還能達到原來的效果。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不同的語言在特殊環(huán)境中的魅力。
現(xiàn)在的中學生閱讀面很寬,許多學生平時也很喜歡看書,但是語言文字水平還是很低,寫一篇作文七拼八湊,詞不達意,要說的問題啰里啰唆,讓別人讀來費勁。也有一些喜愛看書的學生,對生活中的人與事極有見地,但文章總顯得粗糙,文句混亂,用語隨意。
分析其原因,是在讀書的過程中,關注的僅僅是表達的內(nèi)容,即文章寫了什么,卻忽視了表達的形式,即文章是如何寫的,這便是缺乏自覺的語文意識,缺少對語言文字運用上的留心。特別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新的詞匯、新的寓意,吸取從社會變革中產(chǎn)生的新詞,新的文章。取其精華。更要去其糟粕,讓學生不要讀一些流行的烏七八糟的文章。
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其他學科關注的是“說的內(nèi)容”,也即是“說了些什么”簡而言之也就是答案;惟有語文學科最終關注的是“說的形式”,也即是怎么表達。即說的過程。只有用心關注“怎么說”,立足于表達的形式,才能準確地把握“說什么”,領悟表達的內(nèi)容。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正確的閱讀習慣和方法。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意識。
二、寫作中的語文意識
在寫作教學中,關注學生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語言世界,長期不懈地堅持下去,一定能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起學生良好的語感,形成優(yōu)秀的語文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
作文評改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意識的極好途徑,在咬文嚼字中,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反思意識與對文字“尖銳的敏感,極端的謹嚴和極艱苦的掙扎”。關注文字應從意義和聲音兩方面著眼。意義,即把握文字的表達內(nèi)容,品味文字的內(nèi)涵;聲音,即領悟文字的節(jié)奏。
在評改中,從意義與聲音兩方面讀讀、品品、說說、寫寫,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審美情趣,懂得、欣賞、運用,培養(yǎng)學生理性的懷疑與批判精神。我在作文評改的具體實踐中是這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意識的。
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寫景作文,大多數(shù)學生寫的很出色,其中有一篇得了滿分,文章結構平穩(wěn),最突出的地方在于語言的優(yōu)美與雋永。但是再優(yōu)秀的作文也有不足之處,何況是初二的學生作文呢?此文的瑕疵也正是語言。我安排了一節(jié)“挑刺滿分”的寫作評改課,設計了幾個問題:評價一篇好文章的標準是什么?還記得你讀過的一篇好文章嗎?你最看重什么?你關注過別人語言文字的運用嗎?對一本好書,你最關心的是什么?這位同學的作文是一篇好文章嗎?你能找出它語言運用上的不足嗎?
這幾個問題,首先幫助學生站在理性的高度總結評判好文章的標準,并喚起學生記憶寶庫中的好文章,以感性來印證理性,學生大都能從結構、立意、內(nèi)容、語言角度評判。其次,引導學生聚焦語言文字的運用,這是理論上的點撥,學生感覺到原來最重要的是語言怎么恰如其分,并反問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
再次,以這次作文滿分的文章為例,首先賞析語言文字運用上的妙處。最后,挑刺滿分作文,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找出語言運用上的不夠“精確妥帖”之處,推敲斟酌他人字句的差錯。來不及在課堂上思考完整的,則要求課后以讀書筆記的形式,整理寫出賞析與評價。
除了給別人的文章挑刺,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文章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為自己的思想情感(即想要說的)找到合適的表達內(nèi)容與形式(即說什么與怎么說),即選擇合適的新穎的表達內(nèi)容。其次,反思關注自己的表達,對自己文字的有意注意與不斷修正。尤其是后者,在修改中做自己嚴厲的批評者,錘煉自己的審美趣味。再次,整理自己的思考,完成自己的好文章,文從筆順,意到筆隨。
不僅是平時的閱讀、寫作教學,我以為語文意識還需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我布置的作業(yè),全部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意識,其中包括:如整理修改你自己初中以來比較滿意的習作,加強文句上的斟酌推敲,編一本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集;生活中常常能聽到絕妙好語,或幽默生動,或睿智深刻,或準確有力,準備專用的日記本記錄話語與特定情境,并簡要分析,記錄歇后語等。總之,只要堅持注意語言文字,學生的語文意識便在閱讀、寫作中逐步提高。
(江西省廣昌縣盱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