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穎華
《拉貝日記》4月底在全國上映。這個“中國版辛德勒”的傳奇故事,再現(xiàn)了南京那段驚心動魄的慘烈記憶,也讓所有中國人忘不了一個名字——
1908年,26歲的他來到中國。當時,他的一家就一直住在南京小粉橋1號的一棟二層小樓里。街坊鄰居不知道這個人的名字,于是,就管這個個子很高、時常穿著藏青色西裝、戴著一副眼鏡、臉上留著大胡子的德國人叫“老毛子”。
1931年至1938年前后,他出任西門子公司駐華總代表,同時擔任德國納粹黨南京分部副部長。1937年8月,日本飛機開始轟炸南京,轟炸一直持續(xù)到12月南京淪陷。他在自己的院子里建了一個防空洞,上面覆蓋著一面巨大的納粹旗幟,從空中看特別顯眼。日軍飛機好幾次都沖下來了,看到這么大的旗幟就又飛走了。南京百姓后來打聽才知道這里是南京國際安全區(qū),住在里頭,日本人就不敢亂抓亂殺,結果大批難民涌入他的小院。在敵機的呼嘯聲中,他堅持讓抱著嬰兒的婦女們優(yōu)先,坐在防空洞的中間,其次是抱著較大孩子的婦女,最后才是男人,而他本人常常只能留在外面。對于一些不守規(guī)則的人,拉貝用中、德、英文寫了醒目的大海報——《致我的客人們和本洋行成員的通知》,貼在防空洞口,聲明如有違反婦嬰優(yōu)先規(guī)則的,將不得再使用防空洞。
他家的院子,庇護了600多名難民,很多人在他家的院子里住了一年多。一天,一個在他家院子里避難的叫丁永慶的人實在餓極了,便出門想去找點吃的,可一抬頭,看見竹籬笆墻上有個被日軍用刺刀刺死的小姑娘,嚇得趕緊回身。他讓助手韓師傅給丁永慶拿來了一小杯米和幾片咸蘿卜根,說,天冷,地上又潮濕,你們把蘿卜根煮著吃,這樣能去濕。不管怎么樣,我要保證給住在這兒的難民每人每天發(fā)一小杯米,一個星期發(fā)一次蘿卜根和蠶豆,雖然少,可我已經(jīng)盡力了。
為了讓更多的人得到庇護,他和十幾位外國傳教士、教授、醫(yī)生、商人等,共同建立了3.88平方公里的“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并擔任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主席,利用自己的身份“更好地與日本當局進行談判”。在日軍的腥風血雨里,他的納粹黨標志成了對付獸性日本兵的最好的盾牌,他曾不容抗辯地用德語痛斥企圖強奸婦女的日本士兵,揪住他,把他扔出院子,以致那些日本兵一見到藍眼睛的德國人,就大呼“德意志”,悻悻而去。安全區(qū)為大約25萬中國難民提供了暫時棲身避難的場所,使他們不至于暴斃街頭。而在此期間,安全區(qū)之外的30萬人則慘死在日軍的屠刀之下。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展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南京——在日軍的鐵蹄下,頓時成了人間地獄,面對日軍的燒殺奸淫,他的良知受到巨大震動。他在這一天的日記中寫到:“直到我們環(huán)游了城市一周,才了解到事情嚴重的狀況。地上布滿平民的尸體,背上有槍傷。這些人多半是在逃命時從背后被射殺的?!彼宰约禾厥獾纳矸?目擊了日軍制造的南京大屠殺,在日記中詳細記錄日軍的殘暴行徑,1937年9月21日至1938年2月28日止,他的日記長達2117頁,記錄了五百多個慘案,記錄了一系列的連續(xù)不斷、時刻發(fā)生的但令人毛骨悚然的南京大屠殺真相。
1938年初,他被西門子總部召回國,在被迫離開南京的時候,金陵女子大學的3000多難民跪在路旁為他送行,哭叫聲鋪天蓋地,跪求他不要走,不要離開南京。他承諾一定會把日軍的暴行公之于眾。4月,他抵達德國后立即四處公開演講、播放紀錄片揭露日軍暴行。1938年6月8日,他給希特勒寄出一份揭露日軍暴行的報告。報告寄出沒幾天,兩名蓋世太保到他家里將他逮捕,他的六本日記和有關日軍暴行的照片被搜走了。他還被警告要對日軍的罪行保持沉默,不得再舉辦報告會、出版書籍,尤其不允許展示日軍暴行照片。
雖然最終他獲許繼續(xù)保留有關日軍暴行的證據(jù),但是相關的紀錄片卻被毀掉了。在二戰(zhàn)剛剛結束的一段時期,因為他的納粹背景,他遭到了很多憤怒的指責。首先,他被蘇聯(lián)人逮捕,被審訊了三天三夜。然后,他又被英國人抓去折磨了一整天。最后的羞辱是因為一位熟人的告發(fā),他被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非納粹化”的過程中。在面見了朱可夫元帥并證實他沒有犯錯之后,他在1946年6月被同盟國“去納粹化”和釋放,但是卻從此陷入了生活拮據(jù)之中。在這期間,他必須支付辯護費用,他還失去了工作許可證,耗盡了積蓄和精力,而且他柏林的住所也在轟炸中被毀。因為自己難堪的境遇,他甚至拒絕了宋美齡要他到審判日本戰(zhàn)犯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
1950年,他最終因中風死于西柏林。去世前,他留下了一份記錄他在中國工作情況的文字遺產(chǎn):兩千多頁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材料,這些材料都由拉貝進行了打印、排序和裝訂,甚至還有圖片說明。直到半個多世紀之后的1996年,當年12 月在美國紐約的南京大屠殺紀念大會上,他的外孫女賴因哈特女士才將這兩千多頁的日記副本首次向外界公開。這份珍貴的日記,因此得以重見天日,他的名字也才重新為世人所知。于是,他被稱作“中國的辛德勒”, 但辛德勒用1200名猶太人做工時納粹德國已顯敗象,除商業(yè)利益外,辛德勒也有對自己前程的考慮;而拉貝和很多人建立安全區(qū),保護了25萬難民,是完全出于單純的人道主義動機,并與納粹德國在世界各地的惡行相反。客觀地說,他并不關心政治,他加入納粹只是為了能夠維持他在南京開辦的一所德國學校,希望得到國家撥款。他的外孫女也認為,他只是一位商人,并不是傳教士,也不是人道主義工作者。他在南京的行為——不顧自己的安危去保護另外一個國家的民眾,這并不是他的義務。他是個好人,他知道人的尊嚴。相比于辛德勒事跡的廣為流傳,他的義舉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辛德勒因為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而成為全世界猶太人感激的對象和二戰(zhàn)中典型的民間英雄;然而,他的事跡卻幾乎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唯獨這2117頁日記,還原了南京的那段歷史,也還自己以公正。
傷口可以愈合,疼痛可以淡化,但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記憶,卻不容我們忘卻。當年在這個世界最黑暗最猙獰的時候,在黑云壓城城欲摧的當口,成千上萬幸存的南京人從他的身上得到了愛的溫暖和生命的救贖。Give peace to the world,and have mercy on man.——給世界以和平,給人類以慈悲。我們應當在自己的民族記憶中,深深銘刻這個名字——約翰·拉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