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秋惠
許多南京人也許并不知道,眼下在下關(guān)和棲霞之間的長江沿岸,一個嶄新的幕燕風景區(qū)正悄然向我們走來。這是南京歷史上又一個美麗之處的回歸,它向世人重新展示著南京長江岸邊獨特的風景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值得南京人驕傲。早在幾年前,當幕燕風景區(qū)重新被提出時,我便意識到南京人要找回幕府山燕子磯一帶昔日的充滿人文情結(jié)的熱鬧與繁盛。明清之際的幕燕風景區(qū)盛況空前,當時的情形我們從一些地方史料中可略知一二,到了建國初期,幕燕之地在南京仍被看好,國家領導人劉少奇、陳毅等到南京還專程去了燕子磯。其實,幕燕風景區(qū)在南京的名氣不算大,但它也有獨特之處,其中有一點,即它與名著《紅樓夢》之間,我們能找出一些關(guān)系。
根據(jù)記載,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在清初的某一天,到燕子磯江邊移了棵楝樹,植于織造署中,還在樹旁構(gòu)筑了一個亭子,名曰“楝亭”,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喜歡這株楝樹和“楝亭”,他把他的著作以“楝亭”為題付梓,同時還請來當時的許多畫家作楝亭圖,邀征當時文士題詩寫詞,以致《楝亭圖詠》成為清初詩畫領域的一枚雙璧。
或許有讀者會指出上述文字講的是曹雪芹家史人物與幕—燕風景區(qū)的關(guān)系,而與《紅樓夢》一書并沒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那么我們再看看幕府山——燕子磯風景區(qū)還有什么與《紅樓夢》的寫作有關(guān)。
幕府山上有座弘濟寺,弘濟寺寺閣緣崖構(gòu)成,危石半空,山后有一六尺見方的石壁,石壁之形狀如觀音大士,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當年任兩淮巡鹽御史,多次來往于南京和揚州之間,有一次他見到這一石壁,十分喜愛,坐在石壁下久久不忍離去,回去后便趁著游興題詩一首《坐弘濟石壁下及暮而去》。曹寅多次經(jīng)過燕子磯,多次賦詩描寫燕子磯和弘濟寺及其石壁,曹寅是曹氏家族里對曹雪芹在文學上影響最深的人,無論從血統(tǒng)繼承還是從文化因緣上看,都可以講。沒有曹寅便沒有曹雪芹,這是紅學界共認的話題。曹雪芹也是愛石頭的,他的《紅樓夢》本名即為《石頭記》,按照他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曹雪芹一定也去過幕府山上的弘濟寺,面對他爺爺喜愛的大石壁和那首題弘濟寺的詩,曹雪芹怎會無動于衷呢?于是曹雪芹后來畫了一幅石圖,并作《題自畫石》詩:“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朔原應太古,墮世又何年?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不求邀眾賞,瀟灑做頑仙?!北容^這爺孫倆的詩,我想曹雪芹喜愛的這一拳石也許即為他爺爺曹寅“愛此一片石”的“弘濟石壁”,南京有位被紅學界譽為“補白大王”的紅學家認為《紅樓夢》一開頭寫到的大荒山青埂峰下的那塊頑石的生活原型很可能即是弘濟石壁,可見幕府山為《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原始素材。
熟悉《紅樓夢》的人知道,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四十回中寫賈母兩宴大觀園,酒宴上為了熱鬧,命鴛鴦用牙牌(即骨牌)行了一次酒令,當這個酒令行到薛寶釵時,三張牌的順序和牌點子形成了“鐵鎖練孤舟”形,即左右兩張牌上四個斜排的三點和中間一張牌下面斜排的三點,形如五根鐵鏈索,中間一張牌上面聚在一處的六個點,則狀如一葉孤舟。這三張牌配搭到一起,就構(gòu)成了一個想象中的“鐵索鏈孤舟”的畫面,顯然,這時的牌面形象由聯(lián)想而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到“鐵鎖練孤舟”,勢必要引起紅學家的關(guān)注,七十年代末,有紅學家考證“鐵索鏈孤舟”,認為這句話源于慶遠府(府治在廣西宜山)的民間歌謠,并列舉了志書中的原話,“郡城如舟形,東西南三關(guān)外平衍十余里,小石連綿散布。舊有謠云:‘鐵鎖練孤舟,千年永不休,天下大亂,此處無憂;天下大旱,此處豐收。”在《紅樓夢》的注本中也有持此說的,而我卻以為曹雪芹何必舍近求遠,對他來說,廣西宜山的歌謠哪有南京當?shù)孛耖g傳說得來容易,何況古代的信息傳遞又是多么的不便,南京地區(qū)就一直有“鐵鎖練孤舟”的傳說流傳,相傳明代馬娘娘有一天到燕子磯玩,乘船到了燕子磯附近的江邊,忽然江上刮起了大風,浪像小山似的向小船撞來,船身搖晃起來,馬娘娘慌忙摸出金鎖,輕輕往江里一丟,那金鎖變成了一條金龍,龍頭剛接近水面,而龍尾巴還在峭壁上,風就停了,江上就長出了一片綠洲,人們說這片綠洲是馬娘娘的八卦金鎖變的,便取名為八卦洲。后來,金龍的尾巴變成了一條鐵鏈子,那鐵鏈就嵌在峭壁上了,就這樣形成了“鐵鎖練孤舟(一作‘洲)”的勝跡。從此以后,“鐵鎖練孤舟”便成了幕府山——燕子磯的一個景點,今天人們?nèi)ビ^音閣的景點,仍能看到懸崖上用于鎖孤舟的一截鐵鏈,南京關(guān)于“鐵鎖練孤舟”的傳說有好幾種。其實,除了民間流傳外,這一風景名勝在清初確實是很聞名于世的,幾乎與曹雪芹同時代的乾隆皇帝,多次南巡到當年的江寧府,曾幾次游覽觀音山(今名幕府山)上的永濟寺,我們可從他的詩作里看到當時確有“鐵鎖練孤舟”景點,乾隆在《游觀音山永濟寺》里寫到:“飛閣臨江寶筏然,普門愿力度人天。我聞不住是常住,底用孤舟鐵鎖牽(是處俗有鐵鎖練孤舟)?!绷硗庠谕}的《游觀音山永濟寺》詩里分別有“鐵鎖連飛閣”、“緣壁飛樓鐵鎖牽”等詩句,在明清詩人的詩作中寫到燕子磯“鐵索”典故的很多,如明錢謙益《燕子磯歸舟作》詩中有“金波明月如新樣,鐵鎖長江是舊流”句,清曹寅《暮游弘濟寺石壁回宿觀音閣中》詩中有“鐵鎖懸一樓,虛敞戶常辟”句,清蔣師軾《泊燕子磯》詩中“浪淘鐵鎖銷沉盡,終古寒潮咽石導”句等等。
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曹雪芹在他創(chuàng)作《紅樓夢》過程中寫到的“鐵鎖練孤舟”,一定得益于幕燕風景中的景點掌故,可見與幕燕風景區(qū)還是有點關(guān)聯(lián)的。但愿今天幕燕風景區(qū)的管理者莫忘了對這一景點的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