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
大學排行榜何去何從
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公開質疑大學排行榜制作者索取“贊助費”。大學排行榜怎樣才能具有公信力?其途徑有三:首先,加大教育信息公開力度;其次,建立大學排行榜行業(yè)規(guī)范;最后,嚴厲打擊排行榜中的“潛規(guī)則”。
《半月談》
怎樣破解“一考定終身”
近年來,人們對“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一直爭議不斷。然而,旨在打破“一考定終身”的新課改高考,同樣引起了強烈爭議。人們關注的焦點是:如何做好科學的制度設計,既能打破“一考定終身”,讓中國的學生擺脫應試教育,同時又能保證公平,真正選拔出優(yōu)秀人才。教育學者熊丙奇建議,對高考制度的改革,必須堅持的方向是:逐漸打破集中錄取制度,穩(wěn)步推進高校自主招生,目前比較可行的方式是,高校自主招生與集中錄取制度相結合。
《小康》
科研的舞臺在中國
與國外的“夾縫中求生存”相比,科研人才在中國受到的重視令許多海外留學人才心動。2008年末,吸引海外留學人才的“千人計劃”出臺,進一步堅定了海外高端科研人才回國的選擇??蒲泄ぷ髡叩拇笪枧_在中國。
《南都周刊》
“物欲兒童”:兒童超前消費行為調查
當商家意識到兒童消費已經成為最強勁的利潤增長點時,“人小錢大”的“物欲兒童”已經出現(xiàn)在中國父母的面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大都市的兒童人均年消費已高達10700元。兒童過早被物欲包圍,這無法不讓人感到憂慮。
《中國新聞周刊》
民辦教育或將分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教學引爭議
盡管一些官員和學者贊成實施民辦教育分類管理,但條件顯然尚未成熟,“產權和會計師制度都還沒跟上”,“民辦非企業(yè)法人不僅僅存在于教育一個領域,單憑教育部門的力量,要改革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登記管理辦法顯然不現(xiàn)實”,“實施分類管理,還必須修訂《義務教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全國人大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一位參與過《義務教育法》修訂、《民辦教育促進法》起草的官員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
《法制與新聞》
假高校網上橫行
從偽造現(xiàn)存高校學歷到“網絡虛構大學”,從國內文憑到國際學歷,從假文憑的制造、販賣到購買、使用,我國法律法規(guī)如果能將其全部予以囊括,并進行有力規(guī)范,對文憑打假及從根本上消除假文憑現(xiàn)象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 鄧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