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曉琳
曾去過那座湘西小城,那時初二,學校組織去寫生。經(jīng)過一夜的顛簸勞累,天亮的時候,一片片開滿油菜花的梯田終于展現(xiàn)在眼前,那樣一層層深淺略異的金黃,漫遍了一個又一個小山坡。那一刻,我們真興奮啊。恰巧遇上當?shù)刳s集的日子,蜿蜒的山路上時而有牽著大黑水牛的老頭兒和三三兩兩纏著靛藍布頭巾、背著竹簍的婦人。
天有點兒陰,路一旁的山寂寂的,另一旁的田地也寂寂的,這就是鳳凰嗎?那個你筆下令我陶醉的鳳凰。
有著青石板小巷、蔚然深秀山林的小城不只有鳳凰,但其他的地方斷沒有鳳凰這種特殊的魅力。因為鳳凰有你——沈從文這樣的赤子。
16年生于斯長于斯,卻畢生書寫著對這片土地的愛戀。會有什么宣傳能比得上被深情描繪在一本本書里,刻劃著一個個可愛的“凡夫俗子”的故事呢?這便是文學的力量的強大吧,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人認識鳳凰,都是先從你的書里,就像我一樣。
就像我,在初一的暑假里,一個個下午,父母都午睡了,我捧著《邊城》倚窗坐在書桌上,一看就看到日暮。有時候傍晚時分,天下起雨,雨滴落在窗外一叢茂盛的美人蕉上,慢慢滾落,同時也在窗玻璃上劃下了一道道水痕。這時候我的腦袋里好像有點兒恍惚,不知是因為濕暑天積了一下午的倦意,還是為了翠翠。那是我第一次讀你的書,真被你的文字打動了。后來又找了一些你的短篇小說看,透過你的文字,我在心里也暗暗構織著一個湘西的輪廓。
所以待到我真正去那里時,與其說是在游覽如今的鳳凰,不如說是來到相同的空間,在不同的時間下,夢幻般地尋覓你書中湘西的蹤跡。
也算是在沱江上泛過舟吧。江面寬闊,江水平靜,江邊也有些古式的小塔、牌樓,碧波時而漫一下長了青苔的搗衣砧。
臨江一排吊腳樓以那種獨特的姿態(tài)佇立著。二老就在這兒賽過龍舟吧?如今逢年過節(jié)那吊腳樓上是否還有帶著條黃狗,穿著碎花布襖的女孩子,用清純?nèi)缢碾p眸望著熱鬧的江面呢?瞧那片小山林,那是翠翠領著“弟弟”采野果子的地方嗎……
人一到鳳凰,只覺得心是柔軟的。
古城的街巷狹窄而曲折,稍有些破敗,但是在那兒,心里卻總有著莫名的感動。因為總想到你書里曾描寫的畫面:鐵匠鋪赤膊的鐵匠,逬濺的火星,小酒店前三五個談笑的男子,有的提著根扁擔,有的肩上搭一件布衫;賣針線活的老婦人,又偶爾一個砍柴的年青人背一捆柴走過,或是三兩個少女剛上山回來,挎著一籃子的野果野花。還有一群赤腳的小孩兒追著跑著過去了,濺起一點兒石板凹處薄薄的積水,這便是我想象的鳳凰小街的圖景。
這座南方小山城給我的印象總是陰雨天,有點兒冷,煙雨朦朧的。是山間霧氣和淋濕了的柴火的煙嗎?總彌漫著那種引人愁緒的薄薄的凄涼。我腦里像放電影似的現(xiàn)出一些畫面,但準確點兒說,該是無聲電影吧,因為我如今走的,是一條不一樣的小巷。
也許我終究看不到你筆下的那個最古樸的鳳凰了。太多的名勝舊跡已成了一個個可憐的擺設,山海關、滕王閣、西湖都逃不過,鳳凰又怎能幸免?你把湘西寫得唯美,人們說,那本就是你的夢想,不是現(xiàn)實。如果說你當年是悲哀迷茫的,你那時就看到了“現(xiàn)代文明”與人類“樸素文明”的矛盾,只能在書本里建一方遠離世俗庸碌的城市文明的樂土,那么今天的我們,不是更悲哀迷茫嗎?我們眼見之處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多鄉(xiāng)村已沒有了鄉(xiāng)村的感覺,傳統(tǒng)的手藝消失殆盡,還有那遠去的“樸素文明”……
提起鳳凰,我多想也只看它的美,但目之所見有些東西實在不同了。古老的祠堂都成了設卡賣票的小景點,夜里,沱江之畔早已沒有了那一曲清幽的笛聲,也再沒有年輕人在對岸為心愛的女孩子唱一夜的歌,使她“在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了吧。取而代之的是穿著花布衣的女子和一群財大氣粗的老板,在仿吊腳樓式的卡拉OK歌舞廳里夜夜笙歌。你若是看到了這些又會作何感想呢?
我又想起到聽濤山上去看你的墓。那句“一個士兵若不是戰(zhàn)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xiāng)”是多簡單、直白的一句話,但品味起來又有著很悠遠的意味。你后來是回到了故鄉(xiāng)的吧?
或者至少是在精神上回到了故鄉(xiāng)嗎?前幾天看了一段你的《自傳》,看你把年少時的逃學生涯描繪得那么有聲有色,仿佛寫那文章時還存有頑童似的興奮和自豪感。是的,你是屬于大自然的,大自然賦予你自由不羈的天性。質(zhì)樸,有點兒莽撞,敏于觀察,熱愛生活,有云水般的柔情。
你曾是魯莽少年獨自去“征服”北京,在冠蓋京華獨自落迫憔悴。你又曾在大革命的戰(zhàn)鼓聲中不合時宜地、固執(zhí)地大肆宣揚人性美,表現(xiàn)你的“湘西世界”中優(yōu)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為這你遭了多少指責,受了多少寂寞。但你只是你,一個“小兵”、“鄉(xiāng)下人”。你是柔弱些,但好在不是周作人式的“把玩文化”的文人。還有那十年血雨腥風里,被逼迫著寫違心的文章,你又是多痛苦,但你仍然說:“我一生從不相信權力,只相信智慧?!?/p>
雖說你是“大家”,但在讀者眼里更像是個普通的性情中人,質(zhì)樸地與我們交流著你的觀察體會和感嘆。我覺得在如今這個時代,人們是很需要你的作品的。處在太有心計的人群中時,需要你書中的淳樸民風來平衡;在紛擾、喧囂中則需要你書中的寧靜、安謐,更需要你喚醒我們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最本真、原始的東西的感悟。
走在鳳凰古城里時,讀你書里的湘西時,我覺得自己像個憑吊者,憑吊你的那個鳳凰。
指導老師:林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