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林茂光
整理/武艾麗毛金歸本刊記者王南方
圖/沈玲
人物名片:林茂光,福建詔安人,1949年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廣州軍區(qū)空軍工程建設(shè)局局長、高級工程師,首批空軍級專家,專業(yè)技術(shù)少將軍銜。廣東省政協(xié)八、九、十屆委員,入伍41年,立功受獎48次,其中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空軍優(yōu)秀技術(shù)人員標兵3次。2001年,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他所帶領(lǐng)的工程局全部優(yōu)質(zhì)完成國家和軍隊重點工程160余項,一半以上獲優(yōu)質(zhì)工程獎,獲1項國家魯班獎,創(chuàng)造了國防工程建設(shè)的“18個第一”。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5項。
人是怎樣才能算成功
我1949年2月出生,是共和國的同齡人,我們這代人的童年是辛酸的,也是幸福和幸運的。我們從小在黨的陽光雨露下沐浴成長,盡管建國初期國家很貧窮,我們過得很苦,在入伍前,我沒有穿過鞋子,沒有屬于自己的一床被子、一頂蚊帳,光著腳板,穿上人生的第一雙鞋——解放鞋走進軍營,但是我們對黨、對國家始終有一種無比感激之情。在這里我有權(quán)說這個話,因為我們是共和國那個年代的見證人。
我幼年家境貧苦,受人幫助,知道回報,樂于助人,始終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組織,對待工作,對待他人。這些年,我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幫助家鄉(xiāng)辦學校、搞水利、修路、架橋,我能夠做的都做了。我經(jīng)常這樣說:一個對自己的父母都不愛的人,還能愛人民嗎?一個對自己的家鄉(xiāng)都不愛的人,還能愛國家嗎?一個對自己的手足兄弟都無情無義的人,你還能交朋友,干事業(yè)嗎?一個把你扶上馬又送一程的這些組織、機關(guān)、領(lǐng)導和朋友,你都不懂得回報,你這人做得還算成功嗎?
人最終的價值是什么
有些同志說我從林大隊長到林局長,再到林將軍,到了機關(guān)見了誰都敬禮、喊“報告”,我說我永遠定格在“士兵將軍”,或者說是“草根將軍”,因為我把機關(guān)的任何同志都當成機關(guān)的代表,都是我的上級。我們門診所的小陳,8年前她還是個戰(zhàn)士,有一天她對我說:“林局長,你不認識我了嗎?七八年前你在走廊里給我敬個禮,嚇了我一大跳,一個大校居然給我一個兵敬禮?!蔽艺f我就是這樣,我進機關(guān),走一百次、一千次這個大門,我自己開車都要把車停下來,搖下車窗給我們的戰(zhàn)士敬個禮,而且我一直不斷提醒單位的干部戰(zhàn)士,到任何地方,都必須尊重別人,尊重別人就等于尊重自己。人任何時候都要記住:低調(diào)、不要驕傲,你就能夠成功。不要以為自己身上有幾塊錢,就什么都忘了,這是要特別注意的。一個領(lǐng)導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身邊的人。不管是誰,當你站在舞臺上講話,你都始終要注意:說的是不是真話,如果你拿自己都不相信的東西來教育別人,說給別人聽,人家會相信你嗎?所以要實事求是,當領(lǐng)導更多的是一種責任。
會做人、做好人,把人做好,這是人最終的價值。我的一生就是這樣:不管走到哪,好人好事就做到哪里,同時把每一件事都當成是我做人的最后一次機會,這也是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些年我的感悟就是:一個回報社會的人社會就回報你;一個欺騙社會的人,社會就欺騙你;一個懂得回報的人,機遇就永遠和你牽著手。
這些年來,我做人是很認真的,感悟也很多,我不怕別人找麻煩,有些人說有事找林局長問題就能解決。我認為他們是確實有困難,是想了很久才開口的,是認為找我才能辦的,所以我從來不回絕,就是一句:“是,堅決落實!感謝你給我一次做人的機會?!边@并不是開玩笑,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1993年初的一天,我去機場接人,在機場碰到兩個軍人,他們見到我就問:“同志你是不是廣空的?我們是某空的,第一次來廣州,要到后勤花城賓館,后勤機關(guān)說有人來接,到現(xiàn)在還沒見到人”,我立即就說“走,上車”,因為我感覺是兄弟部隊的,第一次來廣州,人生地不熟,有人接卻沒來,如果我不管,人家會很失望。我話也沒說就往市里開,當車開到小北立交的時候,我要接的人來電話了,“林大隊長我到了,你在哪啊?”我才想起我是去接他的,立即說“堵車,馬上就到”(用了一句善意的謊言)。他們一聽知道我不是接他們的,非常的感動。他們下車就問“這個人是誰?怎么這么好啊?”有人告訴他們“是空防某處安裝大隊林大隊長,他這個人對誰都這樣的”。這兩個人回去后見人就說“這廣空的人好啊,這廣州人真好”。說也巧,1998年我們承建某供油工程,這兩個同志都當領(lǐng)導了,聽說我們單位在那里施工,給了我們很多支持幫助。
去年路過廣州天河大廈附近的十字路口時,遇到堵車,我在車后座上看到,原來是一輛新的臥車右前輪掉到路肩起不來。圍觀的人還不少,外面下著雨,我的車擠過去后,快到購書中心了,我心里還在想,這個車我不幫他們處理,恐怕一時半會兒上不來,這路就堵死了。我叫司機小陳停車,推開車門冒雨就跑過去了,到車旁我就對他們說:“司機同志趕快上去發(fā)動車,掛倒擋,我們幫你抬。”這時一位中年婦女,可能是他的愛人,馬上說不能叫司機,他是廳長。這位廳長磨磨蹭蹭地上去了,怎么也倒不出來。這時我就喊了一聲:“小陳(我的司機)上,掛倒擋?!蔽覀兪箘乓惶В囈幌戮偷钩鋈チ?。我站起來,話也沒說就趕緊走,這時就聽后面有人在說:“噢,還是一個將軍啊!”
這件事我的部下回來說給朋友們聽,他們都說不應(yīng)該給這樣的廳長推車,但是我是這樣認為:就算以后再遇到這樣的廳長,我還是會幫他推車。我告訴大家:一個人如果能夠把這些小事做好,還有什么大事做不好呢?
經(jīng)歷生與死的一瞬間
我入伍41年,鉆山蹲洞28年,長期與大山為伍,一直在施工一線。1970年,我當戰(zhàn)士時參加了某油庫建設(shè),我一天上兩個班,干完鉚工活,又干電焊工,每天在山洞里十七八個小時,有時幾天幾夜都不出洞,長期在有毒的氣體、伸手不見五指的煙霧、震耳欲聾的噪音和高空環(huán)境下作業(yè),我1米75的個子,毛重只有54公斤,三兩天我就暈倒一次,醒來我又接著干,有時救護車開到了跟前,我就是不下山,我就是這么拼命。因此同志們給我取了個外號叫“拼命三郎”。
講起某油庫,我自己都想哭。那是我最困難的時候,我剛從一個單位被免職,帶領(lǐng)的46個人是從各個部門組織來的,沒有一個人見過這么大的油罐,有一半人都不知道油罐是什么,“三塊石頭一口鍋,兩捆稻草一個窩”就是當時的生動寫照。我?guī)е?00元,理個光頭就進山了,當時山上冰柱有一米多高,帶著4條狗,連狗都不出門。在那種情況下,大家擰成一股繩,放了開山炮就算開工。沒有設(shè)備,我們自己維修舊設(shè)備,只有7臺破電焊機,其他什么也沒有,就這樣我們要完成全軍最大的油庫擴容工程,我把二十多年從事油庫安裝的經(jīng)驗技術(shù)手把手地教給大家,
終于在1990年11月8日,我們的第一個油罐開始安裝最后一圈板了。就在這個時候,由于一個定位拉桿沒焊牢,油罐在充氣頂升的時候被吹翻,剎那間,一個一百多噸重,二十多米高的油罐,隨著一聲像重型炸彈爆炸的聲響,砸了下來,整個油罐鋼板全部開裂,位移兩米多,把整個山洞口堵得死死的。外面7個人差一點被砸成肉餅,20個人被扣在罐里面。當大家從通風口爬出來,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時候,我第一件事想到的是點名,因為這種情況不可能不死人,我用平生最莊嚴的聲音點了名,結(jié)果一個不少。我?guī)ьI(lǐng)大家集合站隊喊口號,點起鞭炮慶祝大難不死,重整旗鼓繼續(xù)戰(zhàn)斗。8日油罐砸下來,12日總部工作組要來檢查質(zhì)量,這時候整個油罐都變成了橢圓形廢罐,怎么辦?我們連續(xù)三天三夜沒睡覺,趕在12日上午硬是把變形的油罐修復安裝好。12日下午工作組來了,看我們竟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就把第一個油罐安裝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以后我們就憑著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用一年零三個月完成了通常四年才能完成的任務(wù),創(chuàng)造了我軍油罐史上每10天安裝一座5000立方米非標準型洞庫油罐的奇跡。我林茂光從這時就出名了,“油罐大王”名聲鵲起,1992年,我立了一等功,被樹為空軍的標兵。
把機會當成最后一次
成功是刻苦刻出來的、是努力努出來的、是認真認出來的。雖然沒有人這么說過,但道理就是這個道理。我平時做事特別認真,勤于學習、注意總結(jié)經(jīng)驗,機關(guān)布置的工作任務(wù),我雷厲風行,就是一個“是,堅決落實”,任務(wù)從來不留過夜;機關(guān)要我的一個文件、一個報告,我都要親自把關(guān),寫過的文章最少看十遍、改十遍,不能有一個標點符號錯誤和一個錯別字;我所有的演講稿,需要我去做的匯報,我不大喜歡別人寫,都是自己獨立思考。一個領(lǐng)導一定要有工作標準,我就提出“產(chǎn)品就是人品,產(chǎn)品不合格就是人品不合格”、“100-1=0”的管理理念。我經(jīng)常教育部屬:越怕麻煩越麻煩!沒有責任心的人就是廢物!要把每一件工作、每一件事,都當成給你的最后一次機會。
今年4月20日我在廣東省天然氣管網(wǎng)工程某機場干線開工典禮上講話,為了那三分半鐘的演講,我籌備了三天,每一個字都是我自己寫的,改了至少10遍,背了又背、講了又講,在深夜2點鐘,還把家屬從床上叫起來聽我演講,然后天亮再背給大家聽。到了現(xiàn)場一講,把全主席臺的人都鎮(zhèn)住了,某機場和市五套班子、中海油、中石化、粵電集團、省發(fā)改委上百個領(lǐng)導,臺上臺下一個勁叫“好”,全場起立鼓掌,就這三分半鐘的講話,壯了軍威,表現(xiàn)了我們這個團隊的作風和精神風貌,上上下下都說,有這樣的團隊來干我們的工程,我們放心,這個工程非他莫屬、非廣空莫屬、非空軍莫屬。就是這三分半鐘,我認真了!我刻苦了!所以我成功了!
給一點陽光就要燦爛
我經(jīng)常說,只要給我機遇,我就要挑戰(zhàn);只要給我希望,我就要拼搏;只要給我一點陽光,我就一定要燦爛。
20世紀90年代初,我?guī)е鴦偨M建的安裝大隊,接受了當時全軍最大的油庫擴容工程——空軍某油庫的施工任務(wù)。這是全軍×個油庫擴容工程中投資最高、容量最大、施工條件最艱苦、唯一由部隊自己組織施工的工程。
進場一個月后,總部工作組來看,什么都沒有,當時全軍八項工程,唯獨某油庫還沒有動工,八字還沒有一撇,一分錢都沒有,就說:你們怎么回事?怎么就這么幾個叫花子在這里,然后跟軍區(qū)空軍說“你們不把他們趕走,這工程就算了,我們不撥款了?!?/p>
再后來,總后勤部在某地召開全軍油庫擴容工作會議,其他單位的項目都準備驗收了,而我們的項目還沒開工。全軍有幾十個將軍在那里開會,空軍就去了4個人,除了我之外,還有一個油庫主任、兩個助理,會上總結(jié)說:“現(xiàn)在除了空軍的工程沒法完成外,其他都能按時完成?!苯又蛡鱽硪粋€聲音很難聽,說穿藍褲子的就是另搞一套。下來以后他們3個都冒汗,都說林大隊長你說說看,你要不行就趕快說,反正人丟都丟了,完不成就完不成。這時我也急了,我想機遇就給我們一次,人生難得幾回搏,再說我不搏什么戲都沒了,這一搏我還有希望。下午我在會上表態(tài)時斬釘截鐵地說:請總部首長放心!如果某油庫擴容工程不能按總部要求的時間節(jié)點完成任務(wù),我林茂光就跳樓!從這個城市最高的樓上跳下去!我這句話把大家給鎮(zhèn)住了,他們下來說:林大隊長你千萬不要跳樓,有你這句話我們就放心了。最后就是這一搏,我搏出了一個一等功臣,搏出了一個油罐大王,從此我們安裝大隊走出了大山、走出廣東、走向全國。
空白常被填補的背后
我一貫重視在施工中搞技術(shù)發(fā)明和工藝革新。當戰(zhàn)士不到兩年,我總結(jié)出“油罐罐頂旋轉(zhuǎn)胎具拼裝法”安裝工藝,提高工效5倍多;當兵第5年,我又率先用“充氣頂升法”取代以往的“手拉葫蘆吊裝法”,在全軍推廣沿用20多年;隨后,我又創(chuàng)造了“罐頂洞外成型”、“管道快速下料”等新工藝、新方法,研制了專項工具60多件。
全軍戰(zhàn)備工程建設(shè)以來,我局共承擔了62項工程建設(shè)施工任務(wù),特別是戰(zhàn)備工程偽裝技術(shù)的突破。偽裝這個課題,是目前世界難題,各國軍隊都把抗精確制導武器打擊作為重要的實施課目。隨著高科技偵察手段的快速發(fā)展,境外衛(wèi)星對我國防工程和戰(zhàn)略設(shè)施實行了全天候、全時段、全方位的偵察,對我戰(zhàn)備工程造成嚴重威脅。傳統(tǒng)的迷彩遮障偽裝不但起不到偽裝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還暴露了目標。因此在“發(fā)現(xiàn)即意味摧毀”的今天,實施有效的偽裝更為重要。從2001年開始,我們進行了新的偽裝課題研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我們采取“小核心、大聯(lián)合”的方式,在多所科研院校的聯(lián)合攻關(guān)下,歷經(jīng)8年,終于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究出“高仿真精確偽裝”這一成果。去年我們這項成果報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時獲得了全體專家的一致通過,填補了我軍、我國的空白。
林茂光向林茂光學習
我被當成典型宣傳30年了,要講對榮譽的理解,我情有獨鐘。早在1991年,我大女兒就對我說:“爸,你現(xiàn)在是孔雀開屏啊,你知道嗎?孔雀開屏的時候從后面看,也是挺臟的啊?!边@話提醒了我。一個孔雀開屏,你站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結(jié)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們看問題要一分為二。
這么多年來,我就是用這種心態(tài)一直來檢討自己,我失去了很多很多,但是我也得到了很多很多。這些年很多人就問找老林啊,你這么多榮譽,一直當?shù)湫?,你有什么感?我說:就是奉獻和犧牲!我要更加的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創(chuàng)造新成績,創(chuàng)造新成就,不斷立新功。1992年9月,當空軍首長在空軍表彰大會上把一等功臣的軍功章戴在我胸前的一剎那間,我就想:林茂光啊林茂光,
從今天開始,你要脫掉三層皮,你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你要一年上一個臺階。我的最低標準,是不能讓給我表彰的、給我寫材料的、幫我說好話的、關(guān)心我的領(lǐng)導、朋友和我的戰(zhàn)友臉上無光。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在用行動實踐著自己的諾言。因此,我1992年立一等功后至今又連續(xù)獲得了40多項獎勵,僅2008年一年就獲得了7項榮譽。
我把榮譽歸功于集體、歸功于組織、歸功于全體同志的共同奮斗,是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所以多少年來,我經(jīng)常講,我林茂光也要向林茂光學習。如果我把榮譽當成包袱背起來,那我早就被壓垮;如果只看到軍功章的金光閃閃,就會丟掉它的責任和義務(wù)。因此我們要崇尚榮譽,但不能追名逐利,這樣你才能不斷地激勵斗志、永遠前進。
站在巨人肩膀上成才
我入伍時是老三屆畢業(yè)生,靠自學成才。我白天干活,晚上挑燈夜戰(zhàn),寫總結(jié)、編文章、寫教材,通過在連隊的刻苦學習,我直接從戰(zhàn)士提升為技術(shù)員,又破格提升為工程師,這在我們?nèi)姂?yīng)該說是不多見的,但是盡管我當了工程師,我始終感覺自己的知識還很貧乏,我做夢都想到學校去深造。我36歲那年參加了全國統(tǒng)考。我抓住了這次機會,終于考上了武漢工業(yè)大學,那時候年齡這么大,到學校,同班同學是18歲,我是18“公歲”。為了考這個試,從初一到高三的課本要從頭學,我以前沒讀過解析幾何,一本解析幾何,要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學完,我硬是把它從頭背到尾、從尾背到頭。春節(jié)大年三十,我隨便吃點東西就上床復習功課,一刻一分一秒都沒浪費,草稿紙寫了一堆又一堆。在考最后一門語文課時,我發(fā)高燒人都說胡話了,但還是憑著堅強的意志堅持把它考下來,因為我知道如果不去考,那我最后一次機會就沒有了,最后我終于考上了大學。這幾年的大學生涯,對我這一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有著決定意義。所以在武漢理工大學三校合并五周年請我去作演講的時候我就說了:母校的這三年,是我最幸福的三年,是給我知識、給我力量的三年,是我林茂光和工程局走向勝利、走向輝煌的開始。
從讀大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20多年了,我在事業(yè)上已經(jīng)有所成就,但我更抓緊了學習,因為在新時期,我要靠著不斷地學習,接受新鮮事物,不斷創(chuàng)造新成績。盡管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60歲了,但我始終覺得人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給自己充電,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我從來沒有節(jié)假日、沒有星期天,我認為星期天是最好的學習時間,多少個春節(jié),除了集體活動之外,我從來都是聘請專家、學者和資深的教授來單位給我上課。一個人如果你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就可以看得更遠,進步得更快?,F(xiàn)在我有十幾個這樣的老師,分批分階段地輔導我、教導我,我的母校武漢理工大學還專門成立了“林茂光軍事工程技術(shù)研究所”,他們還自發(fā)地寫了一本《解讀林茂光》的小冊子。
軍事醫(yī)學科學院的吳樂山、王松俊兩位教授,從事戰(zhàn)略研究的理論水平都很高,今年“五一”三天假我就通過朋友把他們請到了單位。他們從理論上幫我提高,給我講了很多新知識。這三天使我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和啟發(fā)。受益匪淺。
心中要有親人的心跳
我經(jīng)常說:在我的眼睛里有孩子們天真的笑臉,‘在我的耳朵里面有父母的呼喚,在我的心中也有妻子的心跳。這41年,我沒有回老家過一個年三十。記得1982年我當連長那一年,送退伍老兵回福建,正好可以回家過個年。一到家,老母親就說:“兒啊,你是一連之長,你回來了,連隊還有100多個孩子怎么過年啊?”母親淡淡的一句話讓我特別感動,我立即趕在年二十九前回到了遠在河南鄧縣的連隊。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放棄了年三十回家的念頭,好在家人理解我,當然我也用一些其他方式來彌補我對父母、妻兒的這分情、這分愛,但是當工作需要的時候,我都會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妻兒情、父母愛。
這些年,我始終以“忘其親、忘其家、忘其身”的精神投入在工作中。“三忘精神”這是一個典故,就是說:軍人在接到作戰(zhàn)命令,你就要“忘其親”,把親人全忘了;部隊要出發(fā),你就要“忘其家”,把家庭都給忘了;聽到?jīng)_鋒號你就要“忘其身”,奮不顧身,不怕犧牲。
我從最艱苦的某油庫工程時期,就提出“五個一”:堅定一個信念、樹立一種風尚、弘揚一種精神、培養(yǎng)一種作風,造就一支隊伍。為了工程局的發(fā)展,為了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天地,為了確保工程局有一個安定的前方和穩(wěn)固的后方,這些年,我們用“事業(yè)留人、環(huán)境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的理念,構(gòu)建了一個用親情、友情、感情、緣分匯集起來的和諧溫馨大家庭。從20世紀90年代初最困難的時候開始,我們一起吃大鍋飯,每餐一菜一湯就這樣走了過來。現(xiàn)在,我們工程局上下依然吃大鍋飯,一年365天一日三餐,家家戶戶都在飯?zhí)妹赓M就餐;官兵職工的小孩入托入學、家屬隨軍安置、婚喪大事籌辦,都由局里統(tǒng)一安排,被稱為“準軍事共產(chǎn)主義的大家庭”?,F(xiàn)在的工程局孩子們樂,老人們笑,前方的同志沒有后顧之憂,都一心一意在一線拼搏奉獻。
回顧我這一生,幾十年來,我在黨和軍隊長期培育下不斷確立堅定的政治信念,抱定了一生奉獻、回報祖國和人民的決心。在漫長的成長道路上,逐漸形成了“知道感恩,懂得回報,臺得給予,善于關(guān)愛”的做人理念,我經(jīng)常講:“知道感恩,幸福就永遠陪伴你;懂得回報,機會就一直與你牽著手;舍得給予,你一生都不會貧窮;善于關(guān)愛,你就永遠不會寂寞?!?/p>
我今年60歲了,愛爾蘭著名作家蕭伯納曾說過:“60歲才是真正的人生?!苯衲甏汗?jié),我在中央電視臺的訪談節(jié)目中有感而發(fā):我是60歲的年齡、40歲的心臟、30歲的激情、20歲的夢想,正是這種激情,讓我保持著一個永遠年輕的心態(tài),讓生命的每一天都那樣的燦爛。有人曾問我:你為什么始終保持著這樣的激情?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卻從不知疲倦?那是因為,我把生活的每一天都當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責任編輯/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