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紅
由于職業(yè)的原因,我會經(jīng)常觀察和思考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有不少家長都覺得與老師溝通很困難,或是溝通后覺得不愉快。
從寶寶上幼兒園開始,寶寶就從家庭中的一個特殊人物變成了幼兒園中的一個普通小孩。如果你想讓寶寶在新環(huán)境中仍然成為一個特殊人物,這個過程只能通過老師來實現(xiàn)。由此你與老師的溝通問題就來了,例如:通過討好老師以引起他們對寶寶的更多關注;投鼠忌器,不敢真實表達意見;當時憤怒,過后擔心;臉皮薄不敢跟老師接觸等等。這些都來源于你自己的內(nèi)心沖突,而最后。這些可能都被歸因為“老師很難溝通”或“這個老師不怎么樣”。
其實,如果你換換角度,換個心態(tài),可能與老師的溝通就沒那么難了。
首先讓我們明確一點,那就是你只帶一個孩子,而老師要帶十幾個孩子,所以不可能像你一樣對你的孩子進行全方位的關注。“今天方方拉了沒有?”“方方有沒有喝水?”“方方會用幼兒園的勺嗎?”……你這一連串急切想要了解的問題,在你看來可能是最基本的信息,而對老師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老師回答不全,你也許就會覺得老師不負責任或態(tài)度不好。這樣的看法就為以后的溝通埋設了障礙。
其次,你有沒有意識到,老師的標準可能和你不一樣。當你希望孩子能更活潑些的時候,或許會聽到老師說“您孩子真乖”。你會不會因此而非常不開心呢?認為這個老師沒法溝通。其實這只是評判標準不一樣罷了。意識到這點,你就可以這樣說:“謝謝你的表揚。不過,今后您能不能調(diào)動調(diào)動他,讓他更活潑一點?”
第三,很多情況下,你的引導可以改善孩子和老師的關系。當你了解到孩子覺得老師非常厲害時,如果你急于去和老師理論,或告訴老師孩子有多害怕的話,可能會讓老師覺得孩子太嬌慣。而且,諸如“怎么能對孩子這么厲害呢?”、“什么破老師!媽媽去找他!”的話,只能讓孩子更覺得委屈,并把他不習慣的方式都看成壞方式,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
你可以試試這種辦法,效果會有不同。先跟孩子講:“寶寶,每個老師都不一樣,你看孫悟空的師父對誰最厲害啊?當然是孫悟空了!因為他覺得孫悟空可以做得更棒。你的老師也一樣,她希望你做得更棒?!边@樣不僅不會傷害到寶寶,而且會使寶寶認識到不同的交往方式。寶寶高興了,你的心態(tài)就輕松了許多,再和老師溝通,心態(tài)就很平和了:“方方挺愿意配合您的,只是有點緊張,相信通過您的努力,他會很快適應的?!?/p>
當然,如果你認為老師對待孩子的方式確實有問題,你就可以直接跟老師溝通。共同商量解決辦法,這樣既有利于老師今后恰當?shù)貙Υ愕暮⒆?,也使得錯誤有效終止。
第四,還有一個阻礙與老師溝通的心態(tài),就是有些家長會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老師對待孩子不公平。“唱歌為什么讓我們站在最后一排?”“元元哭老師就抱,我們方方哭她為什么不抱?”“吃飯時為什么不讓我們方方發(fā)勺?”其實所謂公平原本就是相對的,你非常想要的“公平”,卻可能正是對其他孩子的不公平。
最后,我有一個幫助家長調(diào)整心態(tài)的小建議。老師畢竟是普通人,寶寶會經(jīng)常把老師惹得很惱。如果你的寶寶犯了錯誤,讓老師真的很生氣,你可以替寶寶聽點兒老師的嘮叨,并把這當成是自己的職責之一。其實這也是幫助老師平復自己的不良情緒,也是對孩子的一個貢獻。而且你面對指責的樂觀態(tài)度也會影響到寶寶,讓他更加有勇氣面對錯誤喲!
換個角度,換個心態(tài),與老師溝通就會變得輕松。其實我們與老師溝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寶寶的發(fā)展,好的心態(tài)可以使每一種環(huán)境都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好的心態(tài)能讓我們給寶寶以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