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紅 楊 稜
在2008年的高考中,我任教的普通班甲同學數學成績高居我校單科榜首,在學校引發(fā)了不小的震動。學科成績的得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好成績從哪里來?從對該生的回訪中了解到,她在高中期間從未去過任何課外補習班,也沒有請過家教。那么,肯定與學校的課堂教學,以及教師對她的個性化輔導有很大的相關性。
眾所周知,經過中考的篩選,一所普通學校的學生要取得高考高分,除了學生自身因素外,教師在教學中的“支架”作用特別重要。何謂“支架”?即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給予的引領、支持和幫助。要使教師的“支架”作用發(fā)揮得恰到好處,就應該在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建構合理支架,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主動性,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一、教師支架在學習指導中的作用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課堂上教師發(fā)揮支架作用的前提是:先認真地聽,再準確地判斷。我在復習解析幾何時發(fā)現,學生甲的最初想法往往和老師的不同。這時,我先放下自己的想法,聽她的想法,跟她的思路走,而她卻往往不能完美解決問題。我鼓勵她思考,遇到需用特別的方法技巧,我會給她提示,再讓她自己做。這樣就給了她思考的空間,使她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任務。
復習立體幾何時,由于她的平面幾何思維比較好,較容易接受推理的方法,但推導過程卻經常寫得繁雜。我?guī)退治隽藢嶋H情況,建議她在解決“二面角”和“點到面的距離”問題時用“向量法”。開始,她不接受,覺得建立坐標系麻煩。等到復習快結束時,她解立體幾何題目還是沒有太大把握。憑著對同學甲的能力判斷,我對她做了強制規(guī)定:必須每次都用“向量法”把題目解一遍。
教師認真地“聽”,是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目的是為了“斷”——給學生更貼近她的知識體系的幫助。有時教師自己可能有更好的方法,但不能強行“塞”給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學生能記住、會應用的往往是“自己”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產生是需要教師的支架幫助的。而有的時候我們又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對他們提出一些“強行”的要求,使他們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成長得更快、更好,這中間的尺度是需要教師教育智慧的。
二、教師支架在復習中的作用
在高考數學學科的復習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設置教學內容,認真研究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教材中定理定義很重要,可是有些學生事先預習了教材的有關內容,致使我精心設計的動畫演示、探索猜想、概念形成對他們而言,就成了簡單表演。但任何學生都不能脫離教材學數學,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真研究學生的認知水平,仔細分析教材,深入挖掘數學內部的聯系。在此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編排,設計出既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又不同于教材編排順序的教學方案。
在復習時,教師對課本上的例題、習題要熟悉,對于有特殊方法的要特別注意;備課時,要認真挖掘例題,并及時歸納總結,加入配套練習,掌握章節(jié)重點題型;布置作業(yè)是對課上講授的典型題的鞏固;在考試前,綜合串講例題和平時課堂筆記中記載的典型題。這樣有意識的行為,能使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三、教師支架對于形成學法的作用
學生甲有一個小本子,記載著許多關于自己的“故事”,記錄了她歷次考試做錯的題目以及她幫助同學做題時的心得。她曾經對我說:“我有一個小冊子,把應用公式時出現的錯誤標在旁邊,公式旁邊的痕跡越多,就說明這里沒學透,需要有意識地去尋找運用此公式的練習?!边@段話使我感到一個好學生,在她取得好成績的背后,肯定有自己獨到的做法。她的這種做法對其他同學很有感染力,久而久之,在班級里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氣。
作為一名好教師,除了在教學上要給學生建構合理的支架外,對于班級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形成也應該起到支架作用,在班級里樹立一兩個有影響力的學生榜樣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自己主動建構支架時,支架的作用會更加適合個人特點,這樣學生作為學習工程的執(zhí)行者,在向上攀登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編輯 王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