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霞
近幾年來,隨著教育界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各地教委紛紛加大投資力度,部分農村學校也相繼購置了電腦,配備了多媒體教室,開設了信息技術課。面對全國范圍內,普通中學(包括農村初級中學)都將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的新局面,如何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探索適合農村學生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成為了許多教師關心的熱點。筆者結合在農村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切身體會,對農村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對搞好農村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以下見解。
教學形式要求講練結合,注重學生上機實踐的時間安排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特別強的學科,學生只有通過動手實踐,才能掌握信息技術,培養(yǎng)信息技能,探究新知?!吨行W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規(guī)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上機課時不應少于總學時的7O%”。這種講練結合的教學形式,一方面使課堂教學動靜結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節(jié)奏,符合農村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另一方面,注重學生上機實踐的時間安排,為農村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解決農村學生因對信息技術接觸過少而產生的神秘感和陌生感。
精講多練,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少講多練,在操作中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一言堂”、包辦代替,導致學生的思考與操作時間相當有限,使一門有趣的課程變成了大篇的理論講解,剝奪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筆者教學信息技術課的經驗是“少講多練”?!吧僦v”就是將學生必須了解掌握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述,其它內容由學生自己學習。由于學生小學學習信息技術的條件不同,基礎也不同,在初一年級的起點自然也不同,學生在理解、認識和實踐操作上自然存在差別。因此,同樣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并不適合所有的學生,教師可將一些易懂的或易于自學的內容讓其自己去完成,把盡可能把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多練”,在實踐中“多思考”,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思維與想象空間,讓學生親身體驗自我學習的樂趣。
精講多練,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傳統(tǒng)學科的學習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講授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去理解及延伸。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成為被灌輸?shù)膶ο?。它的缺陷在?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特點未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的是將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踐操作,在實踐中檢驗所學的理論知識,并使學生在實踐中動腦、聯(lián)想、發(fā)揮,從而使學習變?yōu)閷W生的一種自覺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精講多練是指教師在教學中精講重點和操作難點,其它的學習內容交給學生去完成。如在教學表格制作時,教師只需演示已做出幾種效果的課程表來,并講解制作表格的幾個要點,余下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去完成??梢宰寣W生制作一個不規(guī)則的表格(如人事檔案表、求職表等),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鞏固所學的知識,而教師主要起指導啟發(fā)作用。
教學內容應具有可拓展性,保證部分特長生有所突破
信息技術發(fā)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課堂教學的重點不是一兩個知識點,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能,要求“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符合《普通初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這種“適當放手”在具體操作中是有很大彈性的。無論是教師的“講”,還是學生的“練”,都是既可以按部就班,又可以海闊天空;既可以點到為止,又可以深入探究;既可以“收”,又可以“放”。
如教學“在Word中插入表格”時,教師要求學生插入表格后,對表格的邊框和底紋進行設置,然后再調整行高和列寬。學生在練習時,往往因為個人能力的差異以及興趣驅使,而花很長的時間用于嘗試各種邊框的顏色及底紋的樣式。這時教師應針對學生個人掌握情況,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保證特長生的有所發(fā)展。
尊重農村學生個體發(fā)展差異,對差生耐心指導,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勤作嘗試
由于農村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情況不一,以及學生家庭經濟環(huán)境、曾經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程度不同,同一年齡層次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的起點是參差不齊的,在學習過程中也會分化很快,這會給教學帶來諸多不便。例如:初一年級的新生因為來自不同的小學,這些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水平不同,會造成同班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的起點差異很大。家中有計算機的和家中沒有計算機的學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別。這些因素使得教學時要針對學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異設計不同難度和層次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個體發(fā)展差異,對差生應耐心指導,并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勤作嘗試。
例如,在講解Microsoft Word啟動方法時,可重點講解2種方法:1)單擊“開始”菜單,單擊“程序”,單擊“Microsoft Word程序圖標;2)雙擊桌面上的“Microsoft Word”快捷圖標。在學生實踐操作掌握上述2種方法后,可鼓勵學生繼續(xù)探索其它方法,并倡導學生合作學習,共同進步。經過多次嘗試,引導學生共同歸納總結,指出啟動程序的5種方法:1)從“開始”菜單的“程序”子菜單中啟動應用程序;2)雙擊桌面的應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的圖標;3)單擊任務欄上的快捷方式的圖標;4)從窗口或資源管理器中雙擊應用程序的文件名;5)從“開始”菜單的“運行”項中啟動應用程序。
因材施教,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
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運用適合的方式方法。比如:在學習網頁制作一章時,要求學生制作一個網頁,學生所做的網頁千奇百怪,各具特色。這時教師不僅要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作,而且要在此基礎上,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使其更好地掌握制作要領。在教學過程上,教師重視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鼓勵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
因生施教,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同樣的一個班里,肯定會有因學生學習程度、接受程度差異而導致的學生個體學習的差異。因此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對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具有重要作用。一位美國教育家說過:“當教師充分了解學生,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天才,啟發(fā)引導學生,不但成功地取得了超越他們過去水平的優(yōu)良成績,而且達到了他們認為應該達到的預想目標時,那他們的學習就變得更加切實可行了”。個性化教育已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教學中,成為激勵學生學習自信的工具。
(作者單位:河北省盧龍縣大李佃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