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平
“化學研究性學習”是一門全新的課程,隨著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實施,“研究性學習”已被正式列入課程計劃.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滲透于學生的所有學科中.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再一味地以教師為主體,而是應當貫徹實施現在的新教材所倡導的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未來生活和終生學習打基礎的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研究性學習.
一、化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研究性學習是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直接體驗和研究探索為基本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個性養(yǎng)成教育為歸宿的活動課程.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看,它具有以下優(yōu)點.
1.研究性學習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傳統的化學教學由于課業(yè)負擔過重,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因而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化學研究性學習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它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提高實踐操作、解決生活中與化學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研究性學習活動有利于轉變學生固有的學習方式.
當前化學教學中接受性學習方式普遍存在,難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實踐、發(fā)現和體驗,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利于轉變學生固有的學習方式,使單一的接受性學習轉變?yōu)榻邮苄詫W習和研究性學習相結合,使研究性學習成為學生自主性學習的一種常規(guī)學習方式.
3.研究性學習有利于發(fā)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學生盡管有這樣或那樣的差異,但都具有無限的學習潛能.傳統的化學教學沒有適當的方式去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研究性學習活動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課題,自主獨立進行研究,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因此,研究性學習活動為學生個性發(fā)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間,提供了適宜的學習條件和環(huán)境.
4.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學生不僅可以獲得不少間接經驗,而且還可以獲得更多地直接經驗,在課堂上學知識,在現實生活和實踐中檢驗,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二、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策略
在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核心.要搞好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作為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克服舊的教學思想所形成的定勢,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
1.研究學生.有些地區(qū)或有些學校的領導受社會評價、家長的壓力,既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又不愿意開展研究性學習.有時間不如多做題多考試,怕耽誤學生,這實際上是一種短視行為.研究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在一定情景中發(fā)現問題、自主探究、分析綜合的能力,這恰好與現行高考要考查的內容是相吻合的,是完全一致的.實際上,不同類型的學校都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當然不要盲目開展,要結合實際充分研究學生的興趣愛好,比如白酒中醇的檢驗、食鹽中碘的檢驗、廢舊電池的回收與利用等.
2.研究課題.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強調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綜合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對學生自主選擇的問題進行跨學科研究,以獲取學生自己的結論,通過問題解決形成對世界的認識和體驗.中學生受知識水平限制,所以題目不要過大,最好能結合正在學習的內容.課題開始不一定要追求價值性,但要有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重過程、重體驗.
3.研究過程.研究性學習的本質是教會學生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走出課堂,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上網、搞調查、做實驗等方式收集有關信息,考察記錄、體驗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形成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要有教有導,應時刻關注學生,對學生的活動及時分析總結,使學生設計出合理的、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事關整個課題研究的進展和成敗.
4.研究結果.研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或實驗報告、一本研究筆記,也可以是一項實驗設計的方案.教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準,對此做出合理的評價.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得不出結果或得出帶有局限性的結果應該是有可能的,關鍵是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要深入研究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從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三、結語
研究性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科學探究過程,獲得探究體驗,養(yǎng)成自主探究、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習慣,形成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信息搜集加工和應用等能力.
研究性學習也使教師變成研究者,成為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一種趨勢.這種以課題為載體、重在體驗研究的整個過程的學習方式,由學校教師開發(fā)課題,由教師和學生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共同開發(fā).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大突破.隨著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隨著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和推廣,將使我們的教育改革充滿活力和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