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明高
與《天下》同行
■文/沈明高
與我在“臺北論壇”對話的專家,一位是臺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他是李登輝時期“兩國論”的重要策劃者;另一人就是民進黨現(xiàn)任主席蔡英文。
本文作者沈明高受邀訪問臺灣《天下》雜志社
4月底的臺灣氣候宜人。從北京到臺灣,既沒有時差也沒有溫差,幾乎不需要任何的調(diào)整就可以開始工作或旅游。這一次,我受臺灣《天下》雜志之邀,于4月28日到30日分別在臺北、臺中和臺南參加了3次論壇。
在這之前,很多人問我到?jīng)]到過臺灣,我通常會反問:怎樣才算到過?
1996年6月的一天,我在臺北住過一晚。當時,我還在斯坦??袝?。暑假,從舊金山經(jīng)臺北轉(zhuǎn)機到香港。由于飛機晚點,到達臺北時已經(jīng)是晚上10點左右,香港機場即將關閉,我只能在臺北過夜。
原以為,可以因此借道到臺灣一游。但當護照被沒收的時候,我才知道逛臺北小吃攤是不可能的了。隨后,我們被拉到指定的賓館,一覺昏昏睡去。第二天一早,又被拉到機場,登機直奔香港。
這就是我的臺灣一夜,暮至朝發(fā)。沒想到,當我再次踏上臺灣土地的時候,已經(jīng)是13年之后了。
4月28日,在臺北參加第一場論壇之后,《天下》雜志創(chuàng)辦人殷允女士和副總編賀桂芬女士邀我共進午餐,之后,帶我參觀了《天下》雜志編輯部。
臺灣《天下》雜志創(chuàng)刊于1981年,是臺灣第一本財經(jīng)新聞刊物。在創(chuàng)辦《天下》之前,殷女士曾經(jīng)擔任《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的駐臺記者。談到為什么創(chuàng)辦《天下》雜志,她說,1979年臺灣“美麗島”事件之后,她發(fā)現(xiàn)臺灣政治人物的言行都不可靠,與其每天報道他們怎么說和怎么做,還不如自己創(chuàng)辦一本財經(jīng)雜志,會對增進社會大眾的福祉更有幫助。于是,她把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的前兩個字作為雜志的名稱,英文名叫“Common Wealth”。
吃完午飯離開的時候,才知道,論壇所在的臺北晶華酒店就是陳云林被困的酒店。去年11月5日,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夫婦在晶華酒店宴請海協(xié)會會長陳云林,結(jié)果酒店被圍,由于陳云林堅持不從后門離開,一直到凌晨2點左右才得以返回住處。
在參觀《天下》雜志編輯部之前,殷女士邀請我到編輯部一樓的“書香花園”喝咖啡?!皶慊▓@”是一個集書刊、飲食和聚會于一體的活動場所,類似于大陸的讀者服務部,但似乎更加親切。
我要了一杯臺灣當?shù)禺a(chǎn)的咖啡,品味著咖啡和周圍溫馨的環(huán)境,享受著精神和物質(zhì)的協(xié)調(diào)。臺灣媒體業(yè)的競爭非常激烈,用賀桂芬的話說,媒體業(yè)是在把“一年當三年用”,沒想,還有“偷得浮生半日閑”的一刻。
來到《天下》雜志編輯部,入門處,以草書寫著“與天下同行……”幾個大字。另一側(cè)整面墻上,展示著28年來每期《天下》雜志的封面。其中包括時任臺灣中鋼董事長趙耀東與美國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弗里德曼之間的著名辯論。
這次《天下》雜志論壇的題目是“后資本主義的新世界”,從中國臺灣、中國大陸和亞洲的角度來探討全球成長的新動能,體現(xiàn)了《天下》一貫的時代感。《天下》論壇原本只計劃臺北一場,后來應要求增加了臺中和臺南兩場。論壇的基本形式是對話雙方先做10分鐘的陳述,然后由主持人和觀眾提問,全場歷時兩個小時。
當我看到臺灣方面參與對話的專家名單時,直覺是:要跟民進黨的智庫進行對話。在“臺北論壇”對話的專家有兩位,一位是臺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先生,他曾任民進黨政府的經(jīng)建會(職能類似大陸的發(fā)改委)主任,也曾任臺大經(jīng)濟系系主任,更是李登輝時期“兩國論”的重要策劃者之一;另一位則是民進黨現(xiàn)任主席蔡英文。
臺中這一場相對溫和,對話的專家是臺灣逢甲大學副董事長、東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高承恕先生。高教授的父親高信曾任臺灣“僑務委員會”委員長,他本人也長期研究兩岸中小企業(yè),與大陸很多大學保持了密切的交流與合作。
出席“臺南論壇”的專家林向愷先生是臺大經(jīng)濟系教授,曾任高雄市財政局局長,也是去年謝長廷競選“總統(tǒng)”時有關財經(jīng)政策的策劃人,號稱“謝長廷的頭號軍師”。
看得出來,《天下》雜志的安排確實用心良苦。為了達成溝通、交流的目的,讓看法不同的人直接PK,應該是最有效的。一些好心的朋友提醒我,觀念的“交鋒”或難以避免,尤其是臺北和臺南這兩場。不過,我還是坦然面對,自以為憑著在北大教過3年書的經(jīng)歷,這無非是北大老師與臺大和東海大學老師之間的一次交流,以“理性和建設性”應之。
聯(lián)系編輯:(010)67148585-8006 郵箱:treewal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