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函
一九四〇年一月生于河北省棗強南吉利村,一九六七年畢業(yè)于北大中文系漢語言專業(yè)。寫詩多年,兼寫散文,出版詩集六部,散文集兩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居河北省衡水市。
[小序]
一直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將近古稀之年,忽然想起記下一些零星的所見所聞所感。
這里的坡,跛也;坨,駝也。坡駝二字連在一起,即暗合了我生命形狀的畸弱和不堪一擊,又明示了我的這些雜亂文字的不正規(guī)和不成體統(tǒng)。它們到底和文學沾多大邊,我心中無底;文采和深刻更不敢奢望。唯一聊以自慰的庶幾還算真實。
如今返身讀著它們,時而如同重歷,時而喚起新悟,時而不禁莞爾。慶幸身后留下這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影子,使自己沒有揮霍掉這一段本來很容易虛擲的歲月。
一
二〇〇七年六月十六日,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第三屆端陽詩會在某縣風景區(qū)召開。照例由當?shù)毓賳T致歡迎詞。該縣副縣長是位年輕的女性,長得不難看,當她用生疏的普通話如同背書般笨手笨腳說著言不由衷的官場套話,不知怎么,我覺得她有點凄慘,可憐,值得同情。倘若是一男性官員,身強力壯,不得已在特定場合說幾句違心話還算罷了。而一個弱女子,特別是有些姿色的弱女子,受這份罪,怎不讓人心疼!
二
一首詩剛寫成時,自我感覺甚佳。放一段時間,再回頭以一個讀者的角色去讀,卻發(fā)現(xiàn)平庸無奇。一般情況,詩成一個月后,仍能經(jīng)得起挑剔目光審視的,十首中能有三首,那就不錯了。有的詩作尚須對不如意處稍加修改,使之趨于完美,有的則根本就是失敗之作,不可救藥,只好棄之如敝屣。故詩成之后不可急于示人,須經(jīng)一段冷卻再作取舍。
三
二〇〇七年九月六日午睡醒來,看央視《動物世界》,有雌蜘蛛將剛剛與之交配結(jié)束的雄蜘蛛吃掉的畫面。雄蜘蛛為了愛情(性愛),竟置生死于度外,不惜將小命送掉,真的實踐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詩境。而于當日伏法的原山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段義和,是先將姘頭劉梅平炸死,隨后自己也賠了命,將愛情和生命“二者皆可拋”了,他玩得更徹底、更壯烈,也更新潮一些。
四
國家語委公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列出一百七十一條漢語新詞語,我瀏覽一下,至少有一半以上不知為何物。如白奴、白托、半糖夫妻、抱抱團、抱抱裝、村證房、大肚子經(jīng)濟、電子環(huán)保亭、丁寵家庭、動能車、凍容、2時歇業(yè)令、法商、飯?zhí)?、飛魚族、沸騰可樂,等等,等等。
五
自擬余生律條如下——
1. 健康和安全高于一切,并充分享受當下的健康和安全。
2. 力戒自視過高,承認自己是蕓蕓眾生的一員,長處和短處皆由天定,皆為自然。
3. 安于平凡的、簡單的、低處的生活,并從中體驗寧靜和樂趣。
4. 忘記過去;須知曾經(jīng)的選擇、遭際乃至失誤自有其必然的原因,不必耿耿于懷。
5. 做力所能及的善事,善待、尊重任何人,包括陌生人和有缺點的人。
6. 享受生命、大自然和愛。
7. 最高的夢想是做一個混沌未開的孩童。
六
上午去吉美超市,回來路上見麗華建材市場一售木地板門市前搭一簡陋舞臺,正進行促銷演出。臺上一穿白色羽絨服女子,手持話筒學著港臺歌星邊唱邊舞。一曲結(jié)束,也伸手彎腰向臺下示好。臺下觀眾只有稀稀落落十幾人,竟也有二三男孩前去與之觸手相親。這一切都是從電視上學來的,演唱者和觀眾大概都自我感覺是熒屏中人物吧,也算過了癮了。一笑。
七
我反思最近一段時間寫的詩,太實,幾乎就是生活本身,就是說,只有此岸性,沒有彼岸性。詩應(yīng)基于生活,但又要有比生活更高更遠的東西。兩頭,失去一頭,詩就是可憎的、無趣的、呆頭呆腦的、沒有感染力的。我讀最近寫的一些詩,越讀越覺得乏味,提不起精神,丟人,對不住自己。莫不是寫散文所致?散文總是需要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如細節(jié)、觀點、想法等。曾聽一個人發(fā)言時說:任何感想都不是詩。信然也。我還要加上一句,生活本身也不是詩,這是我從失敗中得出的經(jīng)驗。
八
我的一個親戚曾是本省新聞出版局局長。一次我去省會公干,順便見了他。在他遼闊的辦公室里,我看到頂天立地的書架上那排山倒海的書的長城,不禁兩眼放光,兩腿不由自主就移向前去。親戚說,但凡你喜歡的盡管拿去。我看出他的真誠,大度,并非虛讓。要是在前幾年,我決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肯定會狠狠掃蕩一番,回去好填充一下我那荒涼的書架,滿足我一個讀書人的虛榮心。但是那天我沿著書架從這頭走到那頭,努力睜大獵人般的眼睛,竟連一本我所需要的書也沒找到。返程時朋友一邊開著車,一邊笑送我一句“進寶山而空回”,我卻一點也沒有覺得遺憾。
九
畢飛宇我不認識,他的小說我只讀過《玉米》。但是在報紙上讀到一個叫黃詠梅的對他的訪談文章,其中有一句畢飛宇說的話,我必須記在這里:“人活著,可以沒錢,沒地位,沒相貌,但是一定要體面?!?/p>
黃詠梅說畢飛宇:“所以,他總是時刻不忘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正一正內(nèi)心的衣領(lǐng),掖一掖內(nèi)心的袖管,理一理內(nèi)心的發(fā)鬢,使內(nèi)心保持一種優(yōu)雅,讓內(nèi)心顯示一種從容,于是他便覺得自己仿佛成了人類靈魂的騎士。”說得好。
十
快進四月了,天氣還這樣陰冷,今天最低氣溫接近零度。暖氣早就停了,很不舒服。想想三月十五日以前暖氣未停的那幾天,最高溫度曾超過20度。大自然有時就是這樣反其意而行之。聯(lián)想到春節(jié)時南方的冰雪災(zāi)害,大自然真是值得敬畏。人在自然面前何以處之?處變不驚就是了。什么時候都應(yīng)在心里說:這是正常。
十一
“我要把你從床上培養(yǎng)到主席臺上!”這是安徽省宣城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長趙增軍在擔任績溪縣縣長時,對一位二十歲的美貌情人的許諾。他也確實言而有信,一諾成真。后來該女子接連升任鄉(xiāng)黨委副書記、鄉(xiāng)黨委書記兼人大主任、縣婦聯(lián)主任、市人大某職。
應(yīng)當承認,這個叫趙增軍的貪官在語言表達上很有文學天賦。此言生動,形象,言簡意賅,令人過耳不忘。那位美人肯定會被打動,事實證明也真的被打動了。但令人深長思之的是,趙增軍落馬的直接原因并非道德敗壞、用人唯親。如果趙增軍之貪至今不敗露……
十二
晚上與陳超通話時,他告訴我他獲得了第六屆華語文學獎。我聽了很高興,不僅為他,也為我自己。因為我曾當眾說過(也曾在文章中寫過),河北省文藝界有四個全國一流人物,即作為小說家的鐵凝,作為戲曲演藝家的裴艷玲,作為漫畫家雜文家的韓羽,作為詩評家的陳超。榮幸的是此四人都沒讓我看走眼。鐵凝不用說了;裴艷玲當了省文聯(lián)主席,又以京劇《響九霄》更上層樓。我說上面這些話時,陳超顯得有點軟,但此后他進展甚猛,在這次華文獎之前,還得了魯獎;就說曾兩獲魯獎,如今已七十七歲的韓羽老頭,如今依然寶刀不卷刃,不斷以全國獨此一家的圖文,博人一笑一思。我要謝謝諸位,沒有讓我給人留下笑柄,沒有讓我成為一個我本人很討厭的那種說話沒準頭的“瞎煽”的人。
十三
參加一個小小的低級別的頒獎會,再次體驗坐在會場聽報告之苦,當做一枚棋子被人擺布之苦。如果在浪得虛名與無干擾的寧靜生活之間讓我選擇,我寧愿選擇后者。但仔細想來,真正能擺脫名韁利索的,古往今來又有幾人?往往是青年時趨之若鶩,暮年才稍稍明白。本人不亦如此?
十四
雜牌的《中華新聞報》選中衡水小城開年會,想來有企業(yè)贊助。石家莊文聯(lián)退休的余某也到場,以書法家身份亮相。我與他認識,飯后去他房間坐了坐。聽樓道里喊開會了,他急忙換上大紅唐裝,提上精致的書寫工具,一邊往外走,一邊和我說:“唬一唬人唄!”說完做了個鬼臉。我說:“你在我面前的真誠還是讓我高看你一眼。”
聯(lián)想到某些文藝圈內(nèi)人慣于在外包裝上下功夫,如有的書法家練氣功,有的蓄長髯,剪怪發(fā),表演時前傾后仰。而那些真有超高技藝的卻不搞怪,如吳冠中就是平常衣著,啟功簡直就是一鄰居老頭,韓羽穿短褲叉子,搖蒲扇,與目不識丁的街頭小販無異。
十五
這兩天我正在看書或?qū)懽鲿r,不時傳來電視中《我是中國人》的京劇聯(lián)唱,這是老伴在另一房間收看央視戲曲頻道的賑災(zāi)義演節(jié)目?!拔沂侵袊恕?,一遍一遍反復(fù)用生、旦、凈、末各種角色唱著同一句唱詞,沒完沒了,沒完沒了。盡管我們有一萬個理由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但老這么唱起來沒完,多乏味,多煩人。好像自己理虧似的。“文革”時有一首歌“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至今傳為笑談。
十六
世間萬象,你不理解也要理解。你說養(yǎng)狗有什么意思,放風箏有什么意思,打麻將有什么意思,人家也會說看書有什么意思,寫文章有什么意思,聽音樂有什么意思。世界就是這樣,都有意思,都沒意思。當然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別。但總得承認種種的合理性、必然性、必要性。但一個人又要有一種堅持,守住底線,不為外力所動,所左右,才能獲得“塵世的幸?!?。
十七
《河北日報》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日發(fā)表拙文《詩無盡》,重讀之,至下面這段話:“二〇〇〇年退休后,進入老年,隨著心態(tài)的平靜與淡然,擯棄了名利的考慮,反而加深了對詩歌的感情。”覺得有點不準確和言過其實。對名利真的完全“擯棄”了嗎?平心自問,不敢說得如此絕對。別人讀到此,怕要譏我自我美化,而這正是我歷來不屑的。如果有機會,我想把“擯棄”二字改為“削減”,心中就踏實了。
十八
報載:一位主持《讀書》雜志十余年的老知識分子(范用?沈昌文?)偶讀保加利亞瓦西列夫的《情愛論》原著,為之折服,立即著手組織翻譯出版。由于種種原因,只能忍痛刪去“情欲是愛情的基礎(chǔ)”這個觀點。為此有人撰文曰,這等于一個健康的男子被割去全身重量的千分之一而成為太監(jiān)。
十九
央視心連心藝術(shù)團赴四川綿陽地震災(zāi)區(qū)慰問演出。其中一個節(jié)目是趙忠祥當場解說《動物世界》,王小丫則用四川方言重復(fù)一遍。我很佩服王小丫,這么多年用普通話主持節(jié)目,還沒忘記喂養(yǎng)自己長大的家鄉(xiāng)話,而且說得叮當作響,趣味橫生。而我看到周圍很多孩子長大后只會說普通話,本地話早被扔到九霄云外了,使語言失去了生命的豐富性,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二十
北京奧運會主題歌,共四十三個字,還有六字重復(fù)。這大概是所有奧運主題歌中最短的了。贊之者說傳遞了和諧,人性化,舒緩,去浮躁。我的看法,一味柔弱,柔美,內(nèi)斂,低調(diào),太過了。如果加之以昂揚、開闊的元素,剛?cè)嵯酀M不更好!且內(nèi)容有點空洞,沒有一處敲擊心靈的地方,時間一長會被遺忘,成為一首短命的主題歌,更何談經(jīng)典!
二十一
在我們幾個老人散步聊天的這段馬路上,有三幾個掃大街的(失敬了,應(yīng)該叫環(huán)衛(wèi)工人),因為整天見面,也就熟了。他們干完了活,還不到下班時間,就坐在馬路牙子上和我們說說話。其中一個女的,還不算老,后來被提拔當了“片長”,不再掄起掃帚掃街,只負責檢查其他人的出勤情況和清掃質(zhì)量。這個片長在外人眼中也許不算個官,在部、局、處、科、股的序列中也沒這一號,可是她卻自感高人一等,重任在肩。這天我看見她,穿著也講究了,發(fā)型也時髦了,坐騎也由人力三輪車換成電動自行車了。下得車來,和她原來的同事,現(xiàn)在仍然在掃街的人說話,臉色一板,也有了幾分威嚴,很像個當官的樣子。
二十二
我從外面回來,老伴說,剛才王秋紅來電話了。我說:“唔。”擱在過去,我肯定要馬上回電話的,但是現(xiàn)在我不想回了,我知道她也不會有什么事。人一年一年變老,就要有意慢慢疏遠年輕的朋友,因為你的形象越來越丑陋,你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幫助別人了,再保持聯(lián)系,只會拖累人家。再說人一老,有時是很討厭的,愛嘮叨,愛教訓人,人家還得裝著聽,裝著尊敬你。時代變化很快,你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這不是悲觀,誰也有老的時候,客觀規(guī)律誰也改變不了。
二十三
河北青縣二中的祝相寬,詩人,電話告知寄我詩集一本,讓我注意查收。他另外還說,他的父親也是像我一樣身有殘疾,所以那次在孫文強的詩集研討會上見到我,感到格外親切。我聽了眼淚幾乎流下,一個人輕易把別人與自己的父親作比,這是怎樣一個純潔的、心無纖塵的人。
二十四
某某劇在某地演出數(shù)場,收到觀眾熱烈歡迎。
傳媒上這樣的新聞多了,但經(jīng)不起推敲。請問你有什么事實根據(jù)證明觀眾是“熱烈歡迎”的?你親自調(diào)查了多少人?即使調(diào)查了,那被調(diào)查者是否說的真心話?如果沒有根據(jù),說“熱烈歡迎”不是騙人嗎?這樣的新聞不用到現(xiàn)場采訪,呆在屋里就能寫出,而且人人都注定要寫“熱烈歡迎”。記者沒有意識到這是在騙人,讀者也不認為自己在受騙。
還有,上級領(lǐng)導(dǎo)去某地視察,都是對某地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似乎一評價必是“高度”,沒有“中度”和“低度”,因為不說“高度”不會說話。如果媒體上充斥著這樣不負責任的新聞,使語詞和事實嚴重隔離,這樣的媒體有什么用?
也有用,就是破壞作用。
文風可不僅僅是文風的事——“修辭立其誠”啊。
二十五
近日我在本城晚報上發(fā)表過幾篇小文。這天傍黑我在樓南邊空地活動身體,住在同一單元的一個中年人從旁走過,和我打招呼,說:“姚大爺近來還是筆耕不輟啊?!彼演z讀成zhui。若在過去,好為人師的我肯定要當面糾正他,現(xiàn)在我不這樣了。一個老人,和人家只是一般關(guān)系,連人家姓名都不知道,動不動就顯擺比別人高明,這不是很討厭的嗎?
二十六
饒陽李東海電話中大贊我的散文,并一再說是真心的,不是當面吹捧。我也承認他的真心,但這是他的閱讀范圍狹窄所致,只把關(guān)注點局限在衡水小地方。放在全國,比我寫得好的人多去了。想到此,我還能夠暗中竊喜嗎?
二十七
近日閑來無事,從書架上抽出三十年前出版的海明威獲諾獎的小說《老人與?!?,僅僅一百〇三頁,我斷斷續(xù)續(xù)下了幾次決心才讀完它。也許是我欣賞能力低下,說實話我看不出它怎么好??菰?,沉悶,單調(diào),乏味,不感人,不動人。所謂“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永遠不會被打敗”的形象及主題,也是很牽強的。最起碼和它享有的巨大聲譽不對稱。莫非我是《皇帝的新衣》中的那個小孩?
二十八
下午五點,離我家很近的一所小學放學了。我看見一老一小牽手相伴往家走。老的可能是奶奶或姥姥,小的當然就是孫子或外孫,老的背著書包,小的又蹦又跳。
走著走著,老人發(fā)現(xiàn)小孩外衣的一個扣子開了,就彎腰幫小孩系上。這時老人的頭正好和孩子的兩眼處于等高位置。我看見老人在幫孩子系扣子的同時,小孩便用手撫摸老人的頭發(fā),好像在仔細尋找什么。我離他們有二十米左右,看不很清楚,猜測是小孩告訴老人說你的頭發(fā)中有一根草或一根白發(fā),老人就低頭讓小孩摘下。
這樣,老人和孩子互相構(gòu)成的這個姿勢,在一瞬間就成為一個凝固的雕塑,這座由活人軀體構(gòu)成的雕塑,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只存在了不到半分鐘,竟讓我幸運地看見了。
我用眼睛——這個心靈的相機,及時地把這個場景抓拍下來,長留于我的內(nèi)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