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磊
摘要:本文對寧國青年隊實驗組(A組)與寧中足球隊對照組(B組)在比賽中對抗均數(shù)以及對抗成功次數(shù)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在訓練中盡早采用對抗練習對青少年掌握足球技巧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對足球訓練的對抗性練習方法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以期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培養(yǎng)提供借鑒。
關鍵詞:足球 對抗練習 方法
現(xiàn)代競技體育的競爭日趨激烈,要提高運動成績,必須進行科學訓練,而科學訓練的一個重要方面就在于訓練方法的創(chuàng)新。訓練方法的創(chuàng)新要根據(jù)訓練目的、任務和內(nèi)容,采取異于傳統(tǒng)訓練方法的形式和手段。本文所要闡述的是在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訓練中通過一定量的對抗練習,能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更能適應比賽,更能有出人意料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說明對抗訓練在青少年 “技巧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必要性。
一、研究方法和對象
1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訪談法
2 研究對象:寧國青年隊隊員
二、研究與分析
1.背景與內(nèi)涵:現(xiàn)代足球向著越來越激烈的對抗方向發(fā)展,專家們的研究也一致證明,足球運動的生命力在于對抗中運動員個人技能技巧的充分發(fā)揮。所以,在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早期訓練中就進行對抗性訓練顯得尤為重要[1]。
對抗的定義:本文對抗是指場上雙方一方對另一方產(chǎn)生干擾或者有身體上的接觸都稱為干擾[2]。
2.日常訓練中,采用了兩個組:
實驗組(青年隊A組隊員);對照組(校足球B組隊員)。
從表1、表2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實驗組(A組)在訓練中練習基本技術時間占到總時間的80%,對照組(B組)為70%;實驗組在練習對抗的時間占到基本技術的60%,對照組為10%;經(jīng)過一年的實驗其結果為:實驗組較能適應比賽,在平均對抗每場125次的對抗中能完成69次(在激烈地對抗中隊員能在進攻中較為自如地控球傳球,接應、穿插跑位;防守時也能積極地圍堵拼搶,運用身體進行合理沖撞。同時在賽中心態(tài)調(diào)整得非常好。對照組在適應能力上表現(xiàn)就有所欠缺在平均對抗每場136次的對抗中只能完成44次(在激烈地對抗中隊員控球、傳球身體僵硬動作變形,表現(xiàn)為控球時信心不足或不敢控球,傳球的失誤也多;接應、穿插跑位表現(xiàn)為動作遲緩,戰(zhàn)術意識不能完全體現(xiàn),配合不流暢,防守時由于身體僵硬,動作反應速度遲緩,上去搶斷不果斷,隊員之間的協(xié)防能力較差,運用身體進行合理沖撞時多以莽撞形式出現(xiàn)。
3.技術動作要領和方法的掌握。任何足球技術的教學,要使學生能夠在實戰(zhàn)對抗中運用技術,必須的前提是要正確合理地掌握技術動作的要領和方法。這需要一個純粹的技術練習過程,這過程沉重要思考技術的要點,體會動作的方法,在反復的練習中和教練的指導下,掌握技術動作的正確方法。一般腳下控制球技術的掌握較踢、停、頂、射等技術動作容易。例如,第一次課的腳背外側扣球技術,在15分鐘左右的時間內(nèi),經(jīng)過學生幾十次的練習和教練及時的指導糾正,就可以達到初步掌握,這時有個別隊員可能技術完成得不夠好或完不成,但是,應當照顧全局,不失時機地提高技術的難度,即進行下一步的半對抗的技術練習。
4.半對抗的練習方法。在隊員沒有牢固掌握技術的情況下,就加入半對抗的因素,是否會影響隊員技術的鞏固?這個擔心是不必要的,在半對抗乃至對抗的練習中,不但可以復習和鞏固技術,而且可以提高隊員的練習興趣,發(fā)揮想象力和潛在能力。半對抗的練習方法,要求設置近似比賽的一些場景和防守隊員的干擾,使隊員在掌握技術方法的基礎上,根據(jù)實踐的要求,在完成技術的同時,能夠觀察環(huán)境和防守者的位置,并根據(jù)防守者距自己的遠近和移動速度,把握好運用技術的時機,以學會和掌握技術的合理運用方法。練習可在一項技術初步掌握之后進行。
5.實踐對抗練習方法?,F(xiàn)代足球技術訓練,要求從一開始的教學就安排對抗性的練習方法。合理有效地采用對抗性的方法,既可以讓隊員在實踐中嘗試使用所學的技術,提高實踐能力,同時對抗的練習具有游戲性,可以引發(fā)其練習興趣。那么,如何把它安排到訓練中?應當采用什么形式?這是下邊要介紹的的內(nèi)容[7]。比如前邊所舉第一次課教學共安排三個控球技術的學習,可以把訓練分成等進的兩段,第一段前45分鐘,學習腳背外側運扣球和運球內(nèi)跨外撥,過程包括技術方法學習和半對抗練習,后15分鐘進行對抗練習;第二段前35分鐘,復習前邊兩項技術,并學習腳底拖球技術,后25分鐘進行對抗練習。當然,對抗練習的安排是因隊員的水平和練習的時段不同而不同的,一般隊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技術能力和接受能力提高訓練應隨之逐漸增加對抗練習時間;而在訓練課的中間安排對抗練習,則必須要針對性強,時間短,以避免隊員過早產(chǎn)生疲勞,影響后半段的訓練。
三、結論與建議
結論。初級階段的對抗性練習,應當把握一些原則,1.人數(shù)不宜多,使隊員有更多的接觸球和運用技術的機會;2.持續(xù)時間不宜過長,教練可以隨時暫停練習,做技術方法的指導,避免過度疲勞;3.要明確目的,提出要求。
教練安排的練習,必須要有針對性,要向隊員提出具體的要求,避免毫無目的的練習[9]。只有在訓練中融入對抗(根據(jù)不同年齡段,采用不同的強度),訓練的效果和隊員掌握技術的情況才有實質(zhì)性地突破,才能使單一的技術動作通過對抗逐步形成多元的足球技巧[10]。
足球技巧的形成更加有利于隊員在比賽中發(fā)揮個人、整體能力。
建議:從單一技術練習到成套技術練習要盡早過渡。每項技術乃至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練習安排都要貫徹對抗性。防守的參與和防守的技術練習要同步進行。
(安徽省寧國中學)
參考文獻:
[1]何志林.現(xiàn)代足球[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0(9):210-220
[2]吳貽剛.運用科學理論進行訓練方法設計的內(nèi)容與原則[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26(1):56-58.
[3]吳貽剛,陳先良.論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指導思想及原則[J]. 2002,(8):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