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格
美點賞析
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風氣,以希求其稱揚和介紹于主持考試的禮部侍郎。本文就是貞元九年,韓愈在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時寫給韋舍人的信,目的是希望韋舍人能幫助他做些宣傳,擴大自己的聲譽。此文篇幅雖然簡短,但行文藝術性極強,頗值玩味,現擷取一二,試析之。
1.比喻貼切,對比鮮明。作者自比“怪物”,言此“怪物”如若得水,即可呼風喚雨,變化無窮,上天入地,隨心所欲;相反,如若不及水,即淪為平常之物,一旦陷于窮涸之境,就只能被獱獺一類的水獸嘲笑,而這樣的情況又是經常出現的。一得水,一窮涸,境遇竟是如此懸殊,讀之不禁讓人撫膺嗟嘆。作者借此貼切的比喻,蓋述已超凡出眾之才華抱負,而慨嘆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之遭際,以表其得韋舍人一援手之急切,不可不謂之妙絕!
2.詞卑意亢,懇切含蓄。韓愈嘗三上宰相書,擬宰相為周公,又與尚書書,譽其“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獨行”,后再與陳給事書,曲意逢迎以干進,其積極用世之心,匡國濟世之志可見一斑。然其處德、憲之朝,其時任用奸諛,崇信異學,總難得賞識,其久旱望甘霖之急切可以想見。此再與韋舍人書,以“水”喻韋,以龍不得水自況,自稱“疏愚”,望其“亦憐察之”,“轉之清波”,其言辭極為謙卑、含蓄。然其借“怪物”之口,稱“爛死于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貼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此次上書,亦“聊試”而已,即不得“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甘心認命,自負之心,清高之志終不肯輕棄。
3.語言洗練,氣勢充沛。此篇以“窮”為骨,以“鳴”為旨,以“命”作結,表意曲折,但文氣貫通,渾然一體,足當“寸幅煙云”之譽。另外,本文在句式上明顯的特點就是整散結合,參差有致,富于變化,表現力極強。
難點指津
韓愈屢屢上書求人干進,不乏溢美之詞、曲意逢迎之語,此文雖稱“若俯首貼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卻不能避其搖尾乞憐之嫌,以故后人多有貶抑,有評者認為“以如是之才學品地,而屢上書求人,其不滿人者,此也”。更有人認為韓愈乃“真無骨氣者也”。這些評介都拋棄了時代背景,沒有設身處地從韓愈的角度考慮,有失慎重。觀后此征稅、佛骨兩諫,皆坐貶退,實在是有龍德而無龍遇,與其說是命中注定,不如說是時勢造成。若韓愈得逢任人唯賢,唯才是舉之朝,何用違心背意,低三下四,干謁不已?讀者須知韓公其文詞是謙卑,其品節(jié)仍是高傲的。蘇軾說:“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贝搜源蟾艑ξ覀冇兴鶈l(fā)。
考點訓練
一、在對稱的句式和短語中,一般而言,處在相同位置上的實詞,詞性是一致的,意思是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處在相同位置上的虛詞的用法是一樣的。掌握了這一規(guī)律,可以幫助我們推斷文言實詞的意思和虛詞的用法。比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中,已知“用”為“任用、重用”之意,可推知“以”亦為“任用、重用”之意。據此,請推斷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
1、天地之濱,大江之潰
2、常鱗凡介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古今同形異義詞:
1、變化風雨2、蓋十八九矣
3、哀其窮而運轉之4、上下于天
三、找出文中的成語,并借助工具書弄清楚這些成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