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芳
村級組織是我國組織體系中最基層的組織,是黨的政策的執(zhí)行者,黨的政策明確規(guī)定,要保持農村穩(wěn)定,保證農民增加收入,保障村級組織正常運轉。本文僅就如何建立健全村級組織經費保障機制問題做幾點思考。
一、基本情況
綏化市現有162個鄉(xiāng)鎮(zhèn),1336個村,12376個村民組,94.8萬戶農戶,393萬農業(yè)人口,勞動力180.3萬人。土地總面積2642.9萬畝,其中,耕地2254.9萬畝,水面28.8萬畝,草原198.7萬畝,林地111萬畝,其他49.5萬畝。2008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765.4元,勞動力人均純收入8207.3元?,F有村干部9850人,其中。定額補貼3967人,誤工補貼5883人。五保戶供養(yǎng)30251人,其中分散供養(yǎng)24887人,集中供養(yǎng)5364人。2008年村級收入14712.1萬元,村級支出11346.2萬元。村級轉移支付及補助資金10858.4萬元,其中,村干部工資3785萬元,五保戶供養(yǎng)資金5871萬元,村級辦公經費1202.4萬元。
從我市目前村級組織運轉情況分析,一是村均集體資源較少。全市村均林地830畝,占村均土地面積的4.2%;村均水面214畝,占村均土地的1.1%;村均機動地654.2畝,占村均耕地的3.8%。村級資源相對較少。而且,近幾年又連續(xù)的化解村級債務,使村級可利用資源所剩無幾。二是農民人均收入水平低。2008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765.4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00多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最低的蘭西縣只有1463.5元。農民收入水平低下,造成了農民家庭生活困難,部分農民無力贍養(yǎng)老人,使農村五保戶數量呈增加趨勢。三是村均經費過低。據我們掌握,全市村均經費3.4萬元。其中,干部工資2.5萬元,辦公經費9000元,包括報刊費、取暖費、水電費、差旅費、辦公費等,根本無法維持正常運轉。
二、存在問題
雖然各地在村級資金管理上都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也制定了一些政策和制度,但是目前村級組織經費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1、資金缺口嚴重,村級運轉困難。農村稅費改革前,全市的村提留款23574.8萬元,村均10.9萬元。2002年農村稅費改革后,全市農業(yè)稅附加8624.7萬元,村均6.46萬元,總額和村均比改革前減少了63.4%和40.7%。2004年實行“一免兩補”政策后,村均轉移支付資金大約4.0萬元左右,而且多年來,村級轉移支付資金撥付數額變化不大,只有五保戶供養(yǎng)略有增加,村干部工資和辦公經費沒有變化,沒有建立起村級轉移支付資金撥付增長機制。村級資金缺口進一步拉大。一是村級辦公經費不足,全市村均辦公經費只有0.9萬元左右。二是村干部工資偏低。據我們掌握,幾年來村干部工資年均2.5萬元,定額補貼的村干部人均工資5000元,誤工補貼村干部人均工資2500元。三是村級收入來源渠道窄。目前,除了一些二、三產業(yè)相對發(fā)達的村以外,絕大部分村級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多數村級組織靠有限的轉移支付資金維持運轉。少數村僅有的部分機動地、林地、五荒等資源,也在近幾年化解村級債務時一包多年,頂抵了欠款。部分村陷入“集體經濟無實力,為民辦事無能力,群眾缺乏向心力”的尷尬局面,使村級正常運轉困難。
2、資金撥付滯后,導致新債發(fā)生。目前全市村級轉移支付資金都是由各級財政年底撥付,這對于村干部工資和五保戶供養(yǎng)資金來說同過去使用村提留開支基本一致。但對于村辦公經費來說就為時已晚,使村辦公經費不能真正及時地用來維持村級的正常工作。使本來就不足的辦公經費存在著撥付與實際使用上的時間差。村級所需經費由村干部墊付或借款維持,無形中發(fā)生新的債務。
3、變相擠占挪用,??畈荒軐S谩覀冋莆?,村級轉移支付資金到鄉(xiāng)后,由于鄉(xiāng)鎮(zhèn)沒有什么收入來源,為了完成一些急難新任務,采取還陳欠及向村集體借款等方式,一些資金被挪用擠占,使資金改變用途,不能??顚S谩?/p>
4、管理部門不理順,不利于監(jiān)督管理。目前,村級轉移支付資金中的村干部工資、五保戶供養(yǎng)資金、村辦公經費的核算和管理很不統一。有的在鄉(xiāng)鎮(zhèn)財政所管理和核算;有的在鄉(xiāng)鎮(zhèn)經管中心管理、核算。不利于對資金的監(jiān)督管理。
三、幾點建議
根據目前我市農村經濟實際狀況和存在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重新核定基數,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針對村級轉移支付資金嚴重不足的現狀,應該增加財政對村級轉移支付資金撥付額度,要隨著經濟發(fā)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建立村級轉移支付資金逐年增長機制,我們認為,目前村級轉移支付資金不應少于8萬元,村干部定額補貼年人均工資應在1.5萬元。
2、拓寬增收渠道,彌補村級收入不足。一是加強村級組織的資產、資源管理。盤活集體資產,管好集體資源,使資產、資源增值,增加村級收入。二是應該積極回收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債權,尤其是外部單位和個人欠集體款項,加大力度回收,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三是經濟基礎好的村要通過產權改造來不斷增加村級收入渠道。
3、進一步完善村級預決算制度,實行村級經濟全程監(jiān)督。村級的重大事項,要編制預算。交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決定,報鄉(xiāng)主管部門備案。一經制定,嚴格執(zhí)行,不能隨意更改;對村級的一切開支,都要經民主理財小組審議,杜絕不合理開支,確保村級經費合理使用;年末嚴格按照預算搞好決算,發(fā)現問題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對村級經濟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