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沂
多年前,曾經(jīng)讀過,也很有感觸,而今卻意外地在08年高考廣東卷上又一次碰到了她——《河的第三條岸》,像是突然看到了一個多年不見的舊情人,曾經(jīng)以為會有很多話要說,真正見到的那一刻卻發(fā)現(xiàn)沒什么要說的了。面對這篇《河的第三條岸》,我也突然生出這樣的感覺來。
文字屬于我們,又不屬于我們。像是細(xì)密的汗珠,從縱橫交錯的毛孔里滲透而出,我的一部分慢慢與我毫不相干。想象屬于我們,更屬于別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喜歡塌實的感覺,對于不確定的東西越來越不敢言說。猜謎畢竟是少數(shù)人擅長的事情,像是湛藍(lán)地天空飛過一群褐色的鳥群,它們可能去南方,也可能不去。我所說的,不過是我在這一次猜謎過程中動的小心思。如果不正確,請你原諒。
這個是一個充滿隱語和象征、充滿荒謬和恐懼的故事。站在“父親”角度,我可以看到時間、理想、選擇、命運、死亡……從“我”的角度,我可以看到反抗、幻想、崇拜、失落、恐懼……從“母親”的角度可以看到強硬、妥協(xié)、遺忘……
這是一個不可能的故事。所有聰明人在講一個不可能的故事的時候,一定會帶著隱語和象征。除非他搞惡作劇。
“父親是一個盡職、本分、坦白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誰更愉快或更煩惱,也許是更沉默寡言一點?!弊髡哂眠@樣的方式,把這一個特別的人拉入了我們的世界。暗示了發(fā)生在他身上的所有故事都有可能發(fā)生在你我身上。
時間永遠(yuǎn)都是神秘的,在過去的歲月中也許我們都按照同一個節(jié)奏不緊不慢地進(jìn)行,但是沒有人敢肯定明天我們是否濤聲依舊。我們習(xí)慣于用很長的時間打造一種生活,然后發(fā)覺,那卻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然后用更長的時間去證明自己的理想。于是“父親”拋家棄子,帶著一條獨木舟踏上了追求理想的旅途。在一條河流上漂流似乎算不上理想。正如我們所謂的理想在別人看來往往也是微不足道的。有許多固執(zhí)的選擇,注定是邏輯所無法解釋的,正如我們的現(xiàn)實一個人無法理解另一個人的悲哀。
我不知道獨木舟是不是能代表棺材,代表死亡。如果是的話,那么“父親”追求理想的過程就似乎暗含著所有追求理想的過程實際上都是一場以生命為代價最終一無所獲的暗示。這樣灰暗的想法會讓人恐懼,但是我沒有辦法不這么想。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拔摇睂Ω赣H的做法最初的支持應(yīng)該是出于一種對父親反抗行為的盲目崇拜。在我們的世界里,很多人會認(rèn)為:誰站出來反抗我們想反抗的,那就是我們的英雄。這樣的英雄觀是有缺陷的。付出青春年華去崇拜,當(dāng)真正可以接近的那一天,卻突然想要逃離。逃離之后,又希望還是能夠有一個理想。因為人不能沒有理想。但是在面對這個理想時已經(jīng)是完全不一樣的心情?!拔铱峙禄畈婚L了。在我死的時候,我要別人把我裝在一只小船里,順流而下,在河上迷失,沉入河底。”可惜廣東卷把這一段刪掉了。
“母親”代表了現(xiàn)實主義,對自己的生活有著強烈的支配感,一直認(rèn)為自己很強大,可以面對一切問題??墒沁@樣的態(tài)度卻使“父親”往著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向發(fā)展了。無可奈何之后只好妥協(xié),妥協(xié)得允許自己的孩子偷偷地給“父親”送食物。隨著時間地推移,這種妥協(xié)歷史必然地發(fā)展到遺忘(離開了河岸)。他們有一種天生的能力,對于不可能改變的事情總能自我安慰地遺忘。
“父親”代表著理想主義,對自己的理想有著堅定的勇氣和不懈的努力,哪怕眾叛親離??僧?dāng)他陷入對自身理想的追求的時候,卻忘記了所有,忘記了他必須也是一個現(xiàn)實的個體。
“我”代表這混沌和猶疑,既不能像母親那樣立足于現(xiàn)實,安靜地生活,也沒有父親那樣無畏的勇氣去追求理想,甚至都沒有屬于自己的理想,最后只能在理想和現(xiàn)實的夾縫中,混沌地耗費自己的生命,孤獨地迷失,孤獨的沉淪。
就這樣,三種人生觀去了三個不同的世界。沒有人能肯定哪一個世界更完美。
我們的世界有如此多的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各自的命運。其中注定有孤獨,有挫折,有不完美。無人能幸免。
在最后,我依然不知道整個故事說了什么。也許,一切都是不可信。唯一重要的是我們從微不足道的事情上面,獲得過不可磨滅的印象。我想這或許是作者寫《河的第三條岸》的原因,也是我寫這篇文字的原因。
金沂,男,華中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