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玫
自二零零三年十月份接到臺灣成功大學召開學術會議的邀請函之后,我就開始緊鑼密鼓地著手辦理赴臺開會手續(xù),沒想到手續(xù)辦到關鍵之處,正趕上臺灣“公投”。于是事態(tài)變得復雜起來,幾次山窮水盡,卻又峰回路轉(zhuǎn)。整個辦赴臺手續(xù)的過程一波數(shù)折,險象叢生。直至最后坐在機艙內(nèi),望著機翼伸展向高空,往香港方向飛去,近半年為辦理赴臺手續(xù)所有的疲憊還在記憶中慢慢發(fā)酵。
到香港再轉(zhuǎn)機到高雄小港機場入境。東道主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已派專人在機場等候。大約過了兩個小時,大陸另一位被邀請的學者攜夫人也到達高雄。于是前來迎接我們的陳梅香老師和研究生李芳蓓小姐開車把我們?nèi)怂屯_南。從高雄到臺南的路上,車輛相當擁擠,時時堵車,不少是大型貨車,就像一幢幢高樓似地在你身邊移動,鼻腔里還不時吸到異物。天空基本上是看不見的,難得窺到—角,竟然是灰蒙蒙的。加上路途甚遠,車內(nèi)人擠,胸口異常沉悶。
約莫一小時后,車進臺南,天色已向暮。煙塵與陰霾不知何時已退去,眼前是闌珊的燈火,似曾相識的閩南小城鎮(zhèn)模樣,狹小的馬路上擠滿摩托車、自行車、轎車。與閩南小城鎮(zhèn)不同的是,兩旁騎樓前面伸出許許多多的招牌,繁體豎寫,擁擠中透著俗世的溫馨。路旁不時掠過“易理卜命館”之類的字樣,使人的意識在現(xiàn)實與夢境中游移,迅速進行著時空板塊的切換。商業(yè)氣息與閩南文化以及不同意識形態(tài)下的話語形式交相匯合,這一切又因現(xiàn)實政治環(huán)境的差異,給人的心理所造成的時空錯覺,便產(chǎn)生夢幻般的感受。同樣的人生故事,竟然有不同的述說方式。
在臺南狹小的街道小作盤桓后,我們被徑直帶往一家餐館。此家餐館名號頗有意思,叫“八股廚房”,那里正在進行的是此次會議的歡迎酒會。因為正是掌燈時分,狹小的街道上人頭攢動,燈火閃爍,酒店內(nèi)更是熱氣騰騰,尤其是來幫忙的女研究生圍了兩桌,她們高聲談笑,鼓掌拍手,肆無忌憚,把酒會氣氛渲染得熱烈非常。只見她們成群出擊,一會兒給成大中文系主任江建俊教授敬酒,一會兒又跑到另一桌與詞學專家王偉勇教授干杯,所到之處不時爆出一陣陣笑浪,震耳欲聾。沒想到臺灣的女生這么“瘋”,我心里在嘀咕著。我們不得不拉長耳朵聽鄰座說話,放大音量與別人交談。突然,有人在輕拍我的肩膀,回頭一看,原來是那幾位女生,緊接著七八人次第游來。其中高個子貼著我耳邊,指著另一個身材矮小的女生說:“她想跟您說一句話”,然后神情詭秘地與幾個人互換眼神,一臉壞笑。這時那個小女生被推到我的面前,在眾人極力慫勇下,她羞羞答答地對我耳旁說:“我愛你”。還未等我回過神來,一股笑浪頓時鋪天蓋地,還有劈里啪啦的掌聲。仿佛是干柴著火,我頓時也興奮起來,連聲說“感謝你的愛”,“我也愛你”。然后我們一起舉杯。直到后來我才從王偉勇教授那里得知,她們選擇我作為敬酒對象的原因,是想看看剛到臺灣的大陸學者會有什么反應———不知道她們得到的是什么結論。
酒罷燈闌,我們被送至成大校內(nèi)招待所。當時臺南下起了小雨。進入校園,燈光暗淡了下來,小轎車在潮濕平滑的路面緩緩前行,兩旁是蓊郁的林木,路燈隱藏在樹叢中灑落著些許光芒。路上幾乎看不見人影,偶爾有一兩個學生的身影匆匆掠過。夜,闃寂而遼遠,以至令人忘記自己是置身于海峽彼岸一個完全陌生的小城市之一角,春天的氣息竟是那么相似,那么熟悉。
與沉靜大氣的校園環(huán)境相比,招待所之簡陋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它使我想起大陸七八十年代的招待所,而且蜷縮校園一角,毫不起眼。據(jù)說由于我們來晚了,招待所房間幾乎已滿,我們被安排在一樓住房。屋內(nèi)收拾得很干凈,鋪著簡易地毯的地面透著幾分潮氣,家具皆已舊,樣式也老,若不是蚊子干擾,加上窗口臨街,車聲轟鳴,倒還是不錯的住處。在江主任的關照下,第二晚我們移居隔壁條件稍好的“迎賓苑”。
次日上午至中文系開會,始知招待所是在成大成功校區(qū),理科院系皆在于此,校舍莊重樸素而且大氣。中文系則在光復校區(qū),須穿過一個地下通道。一路上仍然沒什么人,只見燕子在漫天飛舞,雨后空氣異常清新。從通道中出來,眼前就是一座紅磚樓,稍一轉(zhuǎn)彎但見紅花翠樹,綠草芳甸,—片春光爛漫。文科校區(qū)果然與理科有別,這也是我始料未及之處。漸至中文系,驀然看到碩大無比的榕樹數(shù)棵并列,遠遠望去就像大蘑菇一般,而樹下的人則似小螞蟻。中文系正門右側路旁也有一排大榕樹,前方則是一灣綠水,即“成功湖”,湖上一座小橋,橋下有鵝,還有鴛鴦之類的水禽,湖的四周翠柳春花環(huán)擁,姹紫嫣紅。中文系門前有一尊鳳凰雕塑,還有一小截壁堵雕像。大門是木制的,有窗格,帶點古色古香,正門內(nèi)擺放著一些花籃。中文系辦公樓很古雅,樓中有一個小庭院,雜樹亂草,頗有情趣。一樓的走廊還列著櫥窗,擺放著一些戲曲道具、戲裝、曲譜、樂器等。原來是本系戲曲課程所用的教具。后來又聽說成大校內(nèi)就有一個劇院,時常上演學生自排自演的作品。正對庭院的一堵墻上有巨大的兩個字的拓片摹本,一是“忠”,一是”孝”。
由于成大處在鬧市區(qū),幾條交通主干道把校園劃成幾塊。校園圍墻外車水馬龍,可奇怪的是一旦進入圍墻內(nèi),或者說只要鄰近成大校園,所有的喧囂頃刻消失,一切都安靜下來。校園內(nèi)見到最多的不是人,而是麻雀、松鼠、燕子、烏龜,還有各種各樣的樹,尤其是榕樹,單是根深葉茂、亭亭如蓋的大榕樹恐怕就有幾十棵。校園之靜謐安祥肅穆,與外面的喧囂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從而看出這個小城市大學校的品格。
會議結束后,胡紅波先生帶我們參觀臺南市容,并品嘗當?shù)匦〕?。街道上行人不?沿路可以慢慢欣賞五顏六色的招牌,于是發(fā)現(xiàn)此地商店的名稱也透露出與大陸不同的風格。地方小吃的名號簡直就像臺南土生土長的作物,帶著濃濃的海腥昧,有的可以意會,有的卻難以揣測?!笆蒸~”、“棺材板”、“魚肚粥”、“安平蝦卷”、“鱔魚意面”等等,都是當?shù)匦〕缘拿Q。不少字眼里當?shù)赝猎挼囊糇g,字典里查不到,在電腦里更打不出,只能在當下的時空里感受其濃厚的地域風情。小吃店門面很淺,廚房裸露,鍋里的濃湯、調(diào)料、碗碟及所有操作經(jīng)過一目了然,食客坐在街邊,一邊看街景,一邊就著熱氣騰騰的食物吃得唏哩嗦嚕,然后打個飽嗝,揚長而去。也有東洋和西洋的東西,還有古典的。如果前面說的小吃可以叫作“俗吃”的話,這邊就該叫“雅吃”,店名怎么雅就怎么叫,怎么離奇就怎么稱呼。什么“和風歌呂”、“伍角船板”、“我在拐角等你”;還有“八股廚房”、“度小月”、“歐風館”、“香草花園”等不一而足。日本料理、韓國鐵板燒、越南菜、上海菜的招牌在街面不時可見。據(jù)說臺南最大的一家百貨店就是日本人開的。在臺南的大街小巷,它們共存著,正如這個小城市所呈示的多元文化,標明它開放包容的品格。
臺南看來并不洋氣,但是卻有一個相當洋氣的博物館,名稱“奇美博物館”。據(jù)帶我們?nèi)⒂^的江主任介紹,其中收集到的各種畫作皆是世界各地的真跡,購價上百億,且是私人收藏。其實不必走到館內(nèi),館外大片的草地和一些大型雕塑,已經(jīng)相當氣派。館內(nèi)展出的畫作主要是油畫,分各時期排列,也有按題材單列一館的,如兒童畫展。除畫之外,還有歐式家具、樂器、兵器、雕塑、動物標本、化石,分為藝術館、自然史館、樂器館、兵器館、古文物館等等。館旁商場專門出售館內(nèi)藝術品的復制品及各種工藝品。可惜時間太倉促,只能走馬觀花。
臺南還有一景即是廟宇。從高雄到臺南的路上,問起此地有何可看的景色,成大研究生芳蓓小姐思索了半晌回答說:廟宇。果然沿路不時可見廟宇之一角,在煙霧噪聲彌漫的途中,讓人的精神找到一個飛逸的出口。到了臺南,廟宇更多,有供奉關帝的“祀典武廟”,也有媽祖廟、臨水娘廟。各個廟內(nèi)基本上不是只供一神,而是各方神仙共處。祀典武廟中就供養(yǎng)著“五文昌”、“月下老”等神靈。在祀典武廟門前,還看到一段在大陸尚見不到的情景。一張矮小的方桌四周圍著一群高中生模樣的少年,他們低頭邊竊竊私語,邊在寫著什么,旁邊還站著幾位也在相互交流。見我發(fā)問,其中一位很有禮貌地指著門邊另一張桌上的一疊紙,示意我去拿。我原以為進門要填表,覺得新鮮。取來一看,原來是一種粉紅色表格,上面頭兩行是繁體橫排由右到左的字:“臺灣祀典武廟”、“五文昌帝君”。第三行字體略小,一格中分兩排:“祈求”、“金榜題名”。以下則是豎格,分別列有八行: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址、考試種類、考期、考場、準考證號碼、考場座位號碼等。走進山門,但見身邊多是拿著粉紅色紙張的學生,不過他們對前面幾個殿內(nèi)安坐的神靈似乎興趣不大,而直奔最后一個小殿。小殿實在不怎么氣派,就像在廈門爬山時驀然撞到的小廟之規(guī)模。殿內(nèi)所供的神靈被鋪天蓋地的粉紅色紙張簇擁著,簡陋的供桌上擠滿各色供品、紙帛,幾個女學生正在那里下拜。旁邊還有一張簡陋的木桌,上面堆著一摞摞的紙帛,每捆紙帛的最上方是各考生的準考證復印件。除了我之外,來的都是學生,偶有與我年齡差不多的男女,可能是家長。
既然廟宇多,最少不得的自然是孔廟。臺南的孔廟門首冠著“全臺首學”的大牌匾,雖然比起曲阜孔廟來說,其氣派規(guī)模小得多,但環(huán)境清雅,氣氛肅穆則更像讀書人的去處。有趣的是,孔廟坐落在鬧市之中,門前不遠處是一個開闊地,樹蔭稠密,聚集著不少閑人,大多是老人??墒亲哌M廟里,除了我們,竟然一個游客都不見。如此冷落的門庭讓人不禁想到關帝廟的喧騰景象。讀書中舉、金榜題名之事按理屬于孔子管轄,何以不拜孔子,反而拜關帝去了?可能求功名利祿本非孔夫子所長,而后人已不是為讀書而讀書,升官封爵才是實在目的??鬃庸倘贿€是要拜的,因為首先要把書讀好,然后以此為津梁方可到達彼岸。但是到了生死關頭一如考場上的拼搏廝殺,讀書人出生的夫子就不得不讓位于手握青云偃月刀的關云長了。
看完廟宇,再看古跡。臺南瀕海,明清以來海事不斷,給這座城市也留下一些可紀念的遺跡。赤嵌樓便是當?shù)刈钪墓袍E和精神象征。明代永歷七年,荷蘭人在此興建“普羅民庶城”,當?shù)厝藙t稱之為“赤嵌樓”、“番仔樓”或“紅毛樓”。經(jīng)明清及日據(jù)時期幾番修建,尤其是鄭成功的改造,變原來西式風格而為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一座建筑。今天樓前塑有鄭成功受降的雕像。在臺南,與鄭成功有關的古跡甚多,平安古堡、延平郡王祠即是代表。前者原是荷蘭人占據(jù)地,后為鄭成功父子所居住,故又稱“王城”、“安平城”及“臺灣城”。后者原是臺灣民眾感念鄭成功驅(qū)逐荷蘭入侵者,收復臺灣失地,開疆拓土、矢志孤忠、延明正朔的功績而立的“開山王廟”。清大臣沈葆楨奏請為鄭氏立祠,光緒元年竣工。沈葆楨也是一位與臺南有關的歷史名人,臺南的“億載金城”,也叫“安平大炮臺”,據(jù)說系同治十三年(1874),清政府派沈葆楨來臺籌備海防,沈氏戡定安平形勢險要,于是奏請在此建造西式炮臺一座,由法國人設計,于光緒二年(1876)完工。
在臺南,吸引我的當然不僅是這些廟宇古跡或歷史人物,而是這次邀請我們來的東道主。當時臺灣正在“公投”,余波未息,大學校園竟然絲毫不見政治的干擾。而且,在經(jīng)濟、科技占據(jù)絕對話語優(yōu)勢的今天,在人們?yōu)楂@取現(xiàn)實的政治權力而競逐奔走時,居然有人愿意將四面八方的人召集一處,談論一千多年前的人物、思想。這種俠舉無疑具有極大的親和力。何況面對成大中文系的老師和同學之脫俗的談吐,睿智的思想,妙趣橫生的交談,讓我感到自己如同回到魏晉時代。也許這才是大學精神的真正所在。
臺南這個城市大概更多是屬于傳統(tǒng),屬于歷史,現(xiàn)代化的氣息則隱藏在靜夜的小巷深處,在裝飾新穎的酒吧茶室時隱時現(xiàn)。白天,我們看到的是廟宇、名勝古跡,看不到高樓,甚至街道也是狹窄不堪,路上行人不多。即使在風景點也極少看到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景象。晚上,近距離觸摸到的是閑適安逸的現(xiàn)代生活品質(zhì)。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在學府與市井之間,在“雅”與“俗”的審美追求之間,在大學教授與普通市民之間,一切都結合得那么自然。他們或許不需要高樓大廈來裝點自己的生活,無須向誰說明什么,也無須去印證什么。
去臺灣之前曾聽一位朋友說,臺南城市建設至少比我們落后了二十年。不過我似乎更喜歡這種靜默恬淡的氣氛,一切都是那么平實,而且含蓄。沒有張揚跋扈之氣,沒有虛矯造作之態(tài),就像我們的人生,鉛華洗盡,剩下來的就是無法改變的真實。眼前的臺南,展示的正是這種面目。
【責任編輯 黃哲真】
攝影/陳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