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中澳鐵礦大戰(zhàn)未結束 要政客站穩(wěn)立場抗中國
●本報駐澳大利亞、加拿大特約記者 陳小丫 陶短房 ●本報記者 劉洋 ● 陳一
澳大利亞媒體和政壇都像是中了“中國癮”,在中國話題上糾纏不清。澳總理陸克文21日宣稱他領導的政府“有權決定誰能踏足澳大利亞”,為這個月初允許熱比婭入境辯護。他重拾這個舊話題,是因為受到反對黨對他“搞砸澳中關系”的指責。而同樣是上周末,率先向陸克文開炮的自由黨發(fā)言人朱莉又遭到澳媒體的集體炮轟,她被斥責過去曾攻擊陸克文“過分親華”,如今她自己卻“在中國欺凌面前翻了跟頭”。20日,處在暴風眼的力拓公司說了一些與中國“可以合作”,“愿意尊重中國法律”之類的話,全球媒體高度關注,評論風起。澳大利亞有媒體稱,“鐵礦石價格戰(zhàn)遠未結束,中鋼協(xié)依然緊握鋼槍”。中澳關系如何走出困境?環(huán)球網23日的調查顯示,74%的受訪者認為“澳大利亞應在爭議問題上多做讓步”,近26%的人認為要靠“中澳相互妥協(xié)”,認為“中國應多做讓步”的不到1%。中國專家趙國軍說,在成長為大國的道路上,中國沒必要為一些外交顛簸焦慮,生意該怎么做就怎么做,但絕不在觸及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低頭。這是中國在應對未來摩擦時應該把握住的框架。
力拓對華表態(tài)引發(fā)關注
力拓集團20日發(fā)布上半年財報稱,上半年盈利比去年同期暴跌65%,創(chuàng)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大半年跌幅。與之相反,力拓在華銷售收入一年前還落后歐洲和美國,今年卻激增至52億多美元,占整體銷售收入的26.8%,成功超越歐美和日本成為力拓最大銷售市場。
力拓財報稱,利潤下滑是受全球鐵礦石、鋁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影響,但彭博社分析稱,因中鋁收購告吹、鐵礦石價格久拖不決和胡士泰案等引發(fā)的中國壓力也是力拓業(yè)績下滑的原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該公司高層向中國釋放暖意,CEO艾博年21日對彭博社表示,他對今年6月中鋁收購力拓失敗表示“遺憾”,他說:“我們此刻在中國面臨一些挑戰(zhàn),但從我個人及力拓精英團隊來看,我們很努力地坐下來審視這些問題,并(與中國)建立這些關系,這很重要,從中鋁觀點看更是如此,長期看來,我們是可以合作的。”在談到力拓案時,艾博年對中國針對胡士泰等力拓員工的指控“降格”感到高興,并稱力拓將尊重中國法律。而對于鐵礦石價格談判,他表示力拓仍致力于與中國鋼鐵企業(yè)達成協(xié)議。對于中國提出的改變基準定價機制的問題,他似乎也有所松口,表示“如果客戶需要別的價格基礎,我們可以在另外的基礎上跟他們談”。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說,在過去3個月內,力拓與中國的關系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危機。力拓公布的上半年財報卻顯示出雙方關系回歸常態(tài)有多么重要。彭博社21日評論說,艾博年這番話表明,“力拓試圖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好的關系,愿與中鋁重啟合作談判”。22日多家中國媒體也從這一角度解讀,但此事上周末在澳國內引發(fā)的解讀更為復雜?!栋拇罄麃喨藞蟆贩Q,雖然力拓盈利跳水,但對未來依然樂觀,力拓對與其主要客戶中國保持長期關系仍有信心,將開足馬力滿足中國的需求。澳《商業(yè)日報》22日題為“貿易機密:鐵礦石價格戰(zhàn)”的文章卻將2009年鐵礦石談判的僵局統(tǒng)統(tǒng)歸咎于中國,攻擊中國過去竊聽外企行政人員的電話,窺視他們的郵件還都偷偷摸摸,如今卻發(fā)展成公然的脅迫,到上海開會的力拓高管不得不搜遍整層酒店,確保沒有中國便衣這樣的不速之客。文章最后提醒澳大利亞企業(yè),“鐵礦石價格戰(zhàn)遠未結束,中鋼協(xié)手中依然緊握鋼槍”,而現(xiàn)實是中國強硬派“占了上風”,現(xiàn)在力拓必須“按照中國的規(guī)則出牌”。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學者韓鋒23日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目前還很難判斷力拓負責人這番表態(tài)的具體意義,中鋁和力拓有共同的業(yè)務領域,合作實屬正常。如今中鋁對力拓的并購已經以失敗結束,雙方需要探索新的合作。
澳媒掀起集體攻擊,目標——反對黨、陸克文和中國
據澳大利亞聯(lián)合新聞社(AAP)報道,陸克文套用前總理霍華德2001年時的競選名言——“我們將決定誰能踏足澳大利亞”表示,“我所領導的政府是澳大利亞可以決定給誰發(fā)不發(fā)簽證的政府”,“無需得到任何國家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