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和朋友一起逛街,見迎面晃晃悠悠走來一個青年人,四肢搖擺,臉上的表情,夸張地扭曲著。行人紛紛避開,好奇地看著他。
我也忍不住好奇心,看了他幾眼。這個青年人二十歲左右,很瘦,一副弱不禁風(fēng)的樣子。憑我的醫(yī)學(xué)知識,我知道這是一種抽動癥,患者會無法自控地?fù)u擺。在眾人的目光中,他努力想穩(wěn)定一下自己,可是四肢一點兒也不聽話,動作幅度反而變得更大了,扭得像麻花一樣,他的臉,也痛苦地扭動著。
圍觀的人,搖頭,嘆氣??吹贸?大家對他充滿憐憫和同情。
朋友拉拉我,走吧,不要老是盯著人家看。走開了,我忍不住又回頭,看了看那個青年人。
路上,腦海里老是浮現(xiàn)那個青年人抽動的身影。奇怪得很,朋友怎么似乎對其視而不見,無動于衷呢?他不像是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人啊。
朋友看出了我的疑惑,說,其實,你們那樣盯著人家看,對他是很大的傷害。隨后,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上初中的時候,班里轉(zhuǎn)學(xué)來了一名新同學(xué)。大家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的左手竟然有六根手指!很快,這條“新聞”在全校不脛而走。此后,那位新同學(xué)走到哪兒,同學(xué)們都會用極度好奇的目光,肆無忌憚地往他的左手看。他自卑而孤獨,總是將左手揣在褲兜里。
一次上體育課,做單杠練習(xí),輪到他時,其他同學(xué)都圍在邊上觀看。猶豫了半天,他從褲兜里抽出了左手,雙手握住了單杠。他做了二十個引體向上。突然,他一松手,從單杠上跳了下來,飛快地跑開了。大家誰也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悲劇就在那一刻發(fā)生,他跑回了教室,用鉛筆刀,割破了自己左手上的第六根手指頭。
后來聽老師說,他是忍受不了大家的目光,才自殘的。雖然我們并沒有什么惡意,只是有些好奇。而正是這好奇的目光,使他一下子崩潰了。
朋友說,有時同情的目光,好奇的目光,憐憫的目光,也很傷人。從那以后,他學(xué)會了將目光從別人身上移開。路上,迎面看見一個肌體殘疾的人,他不會偷偷看別人殘疾的手或腿;一個人的頭發(fā)全落了,他不會大驚小怪地注視別人的禿頭;有人臉上受傷了,他不會幸災(zāi)樂禍地觀看;有人在大街上出了洋相,他也不會停下腳步去好奇地圍觀。
殘疾,殘缺,破損,洋相,丑態(tài)……那是一個人的疤痕,別用你的目光,殘忍地揭開它。不看,有時也是一種尊重。
馮明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