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老師:
您好!
拙文《施蟄存(閑寂日記)(昭蘇日記)疑誤辯正》蒙貴刊采用,不勝感激!然而最近閱讀時發(fā)現(xiàn)原文存有錯誤,對自己勇于為說卻疏于考證的行為深感不安。想借貴刊一角來補正錯誤,并向編輯老師和廣大讀者致歉。
即頌編安!
楊長富敬上
拙文《施蟄存(閑寂日記)(昭蘇日記)疑誤辯正》(《博覽群書》2008年第8期)中,有涉及獨笑齋金石著作的一條,其說尚有含糊甚至錯誤之處,宜可補正。
原文:
8閱獨關(guān)齋金石文跋,多取高郵王氏說,亦有未說明者,不無剽竊之嫌。(1962年10月20日,《閑寂日記》第6頁)
按:“獨關(guān)齋”,當(dāng)為“獨笑齋”。鄭沅(?-1943),字叔進,號習(xí)叟,室名獨笑齋,湖南長沙人,清光緒二十年探花,后隱居滬上,鬻書自給,工書法,精鑒賞,尤精碑帖法書考釋,著有《獨笑齋金石題跋記》,沅父鄭業(yè)(學(xué)攴),亦著有《獨笑齋金石文考》。雖不能臆斷《獨笑齋金石文跋》即為鄭氏父子所作,但據(jù)“多取高郵王氏說”語,當(dāng)為乾嘉以后作品,應(yīng)與鄭沅之獨笑齋有關(guān)。行書“笑”與“關(guān)”近,釋文遂誤。
補正:謂鄭沅“室名獨笑齋”、“鄭沅之獨笑齋”,誤。
檢陳乃乾《室名別號索引》(中華書局1957年版,P302)得“獨笑齋清長沙鄭業(yè)(學(xué)攴)”。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xué)述林·讀(獨笑齋金石文考)》(中華書局1983年版,P275-276頁):“鄭氏(業(yè)(學(xué)攴))字君覺,號幼惺,湖南長沙人,清季嘗佐左宗棠甘肅戎幕,官江南候補道,入民國后卒。著者于前清光緒丁亥游福州,曾自刊所為《金石文考》四卷。嗣后時有增訂,寫成定本,為端方借去未還。此本乃鄭氏故后,子沅掇拾遺稿輯成,以三代秦漢金文為一集,漢石以下為二集。著者生平篤嗜金石之學(xué),自少至老未嘗或輟,故此篇所甄論,勝義頗多”。又:“若鄭氏所考,大都厭心切理。以近代金石家衡論,其精詣當(dāng)在吳大澂方溶益之間,蓋緣功力甚深,故能卓有成就也?!?/p>
因此,獨笑齋乃沅父鄭業(yè)(學(xué)攴)的室名。
又,《獨笑齋金石文考》乃鄭業(yè)(學(xué)攴)所著,經(jīng)鄭沅整理而成書。說見上引楊樹達文。另清末民初顧燮光《夢碧簃石言》“芙齋金石為文考釋及陳壽卿手札”條:“讀《中國學(xué)報》內(nèi)長沙鄭先生業(yè)(學(xué)攴)所著《芙齋金石文考》,考釋金文各字與經(jīng)史小學(xué)足資印證。內(nèi)‘書石鼓文后一篇,逐鼓考釋,尤多精確之論。蓋先生于古籀之學(xué)深有心得,以此而言吉金文字,自覺豁然貫通矣。光緒丁亥曾刻《金石文考》四卷,后因時有增改,不以前印本送人,定本為端忠愍借閱未還?!?/p>
檢楊廷福、楊同甫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乙編,得“鄭(學(xué)攴)長沙幼惺芙齋”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P901)。合楊樹達、顧燮光兩文觀之,可知,鄭業(yè)數(shù),又名鄭(學(xué)攴),長沙人,字君覺,號幼惺,室號獨笑齋、芙齋。只是《室名別號索引》、《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對鄭業(yè)(學(xué)攴)的不同名號收錄未全,可據(jù)補。
南京大學(xué)卞孝萱教授等編著的《民國人物碑傳集》,內(nèi)錄王嘯蘇《鄭沅傳》日:“金石其家學(xué),嘗手錄父著《獨笑軒題跋》,分貽交好,人共珍之。”(文末編者注曰:“據(jù)《(湖南)省志初稿·人物志》”。見《碑傳集》卷一,團結(jié)出版社1995年版,P82)因檢近人陳乃乾《室名別號索引》:“獨笑軒清吳江袁(學(xué)攴)”。傳文之“獨笑軒”疑誤,俟考。
謹此補正,以志吾過,并謝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