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銘暄 趙秉志 陰建峰
新中國成立后的7次特赦,很好地發(fā)揮了赦免的刑事政策機能,圓滿解決了歷史遺留的戰(zhàn)爭犯罪問題,不僅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更是得到被特赦罪犯的感激和擁護,收到了非常良好的社會效果。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實行特赦,不僅能夠發(fā)揮赦免制度的前述刑事政策功能,也更能凸現(xiàn)如下重大的時代價值:(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當下較為突出的社會矛盾,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2)有助于完善綜合治理犯罪的對策機制,切實貫徹寬嚴相濟的基本刑事政策;(3)有助于彰顯國家德政,昭示“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之憲政精神,進一步改善我國的國際形象;(4)有助于弘揚寬容精神,逐步樹立科學的犯罪觀和理性的刑罰觀;(5)可以激活我國現(xiàn)行法律框架中日益虛置的特赦制度,并藉此促進現(xiàn)代赦免制度的重構與運作。關于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實行特赦,我們提出以下構想:(1)赦免采取特赦的形式;(2)特赦的實質條件是:確有悔改表現(xiàn),不致再危害社會;(3)此次特赦的對象與范圍是:側重適用于犯罪性質不嚴重、犯罪情節(jié)相對較輕的未成年犯、過失犯、初犯、偶犯等情形,宣告刑不超過5年有期徒刑且已經執(zhí)行原判刑期三分之一以上;(4)可以由中共中央或者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向全國人大委員會提出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實行特赦的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充分考慮該建議的基礎上,設立特赦工作委員會作為常設性赦免事務機關,專門負責此次特赦的具體工作。
(摘自《法學》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