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憲章
斯卡斯代爾是丹麥著名的自行車運動員。他在中學時是一個自行車迷。一天清早,他騎著自行車去上學,由于車速太快,引起了一位正在巡邏的警察的注意,這位警察拿出測速儀,測出的數(shù)字讓人吃驚,這分明是汽車的速度,他超速了。警察攔住了他,把測試的結果告訴了他,并要對他進行罰款。斯卡斯代爾連忙解釋,自己還是個學生,因為害怕遲到,所以騎得快了點兒。警察笑著說:“原來你還是個學生,你把校址告訴我吧,你可以先去上學,以后我再同你聯(lián)系?!辈痪?斯卡斯代爾接到了哥本哈根最有名自行車俱樂部的邀請信,歡迎他加入他們的俱樂部,俱樂部將為他提供一切訓練條件……信中還夾著一張警察測定的速度單。學校也鼓勵他去參加自行車俱樂部。4年后,斯卡斯代爾成為丹麥全國自行車冠軍,并在奧運會上拿到了金牌,這是丹麥自行車項目的第一次……
在教育實踐中,懲罰與獎勵一樣作為教育管理的一種基本方式,是育人者手中經(jīng)常用來規(guī)范孩子行為的一大“法寶”:孩子沒有完成學習任務要懲罰、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某種要求要懲罰、孩子的言行不規(guī)范要懲罰……育人者手中的這張“通行證”總是一副死板的面孔,過于冷酷,缺乏新意。如此缺乏溫情的懲罰,不僅沒有罰出孩子們的積極性,反而增強了他們的逆反心理。而斯卡斯代爾的故事卻深刻地給所有的育人者以警示——教育懲罰原來也有自己的“溫度”,在施加給孩子的同時應該充滿“溫情”,這樣的懲罰才會取得動人的效果。
“溫情”讓懲罰也動人。
首先,育人者必須把握好懲罰過程的“溫差”。一方面必須先用“懲罰的溫度計”去弄清受罰者的成長需求、興趣點和個性傾向等諸多因素;另一方面必須以此為基礎,確定懲罰過程的“溫差”,懲罰的方式變換、力度輕重、范圍大小等諸方面行為必須嚴格地去適應這一“溫差”。否則,就會讓懲罰行為失去原本的意義,要么粗暴得讓受罰者無法承受,要么清淡得讓受罰者不知其中滋味。
其次,育人者必須營造出懲罰方式的“溫馨”。有效的懲罰方式必須別出心裁,盡可能營造出“溫馨的情境”,讓受懲罰者頓感醒悟,頓受感召?!皯土P”既不能過于冷酷無情,讓孩子無處藏身,甚至體無完膚;更不能過于熱情澎湃,讓孩子分不清到底是罰還是獎,進而滋生出盲目的成長需求。如,學生在墻壁上亂涂亂畫,可以“罰”他去美術、書法興趣班;學生因為玩籃球曠了課,可以把他送到學?;@球隊;上課時不留心唱出聲來,可以“罰”他去學校合唱隊……育人者在懲罰時應該多顧及他們的積極一面,多一些溫情的引導和溫暖的愛意,盡可能保護其悄悄滋生的進取意識。
再者,育人者必須控制好懲罰時機。教育的對象是處在成長旺盛時期的極富幻想的孩子,心理承受力脆弱,自我控制力較差,他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往往是個人一時的突發(fā)奇想,沒有顧及事情的后果。育人者發(fā)現(xiàn)其錯誤行為以后,必須選擇最恰當?shù)臅r機去實施懲罰,才會收到最佳的效果?!皽囟冗^熱”不行——不考慮環(huán)境因素和時間特征,不顧及其承受力和自尊心,盲目地為了懲罰而懲罰,只會灼傷對方的身心,收獲反感、抵觸;“溫度過冷”也不行——時間過長,孩子對其錯誤行為已經(jīng)淡忘,此時懲罰不僅不會讓其真正認識、改正自身的過錯,相反還會給其他孩子一個錯誤的信號,讓不正風氣逐步蔓延。
“溫情”讓懲罰也動人。育人者在實施懲罰教育時,應該充分運用“溫情”這件“法寶”,盡情展示自己“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智慧魅力,盡情展現(xiàn)師愛的迷人光輝。只有充滿“溫情”,教育懲罰才會成為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一種不可或缺的“養(yǎng)分”。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中區(qū)實驗小學。電郵:jxz611@126.com)
編輯/于 洪
終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