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剛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比欢?也有人逃脫魔爪。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低調做人保全自身。
東漢開國名將耿 ,平山東,滅張步,征隗囂,東漢王朝一半以上的國土都是他打下來的,說他功高震主一點也不過分。東漢建國后,耿 主動交出兵權,安養(yǎng)于家。結局當然是皆大歡喜。
李靖在唐朝的開國戰(zhàn)爭里指哪打哪,所向無敵,連盛極一時的突厥都是被他一戰(zhàn)平滅,威風八面的突厥可汗硬是被他逮到長安吃了牢飯。立了如此驚天大功,不被猜忌顯然是不可能的。李靖很懂進退,面對流言和彈劾,他能忍就忍,忍不了就干脆利落的交出兵權閉門謝客。低調謙虛的李靖善終于家。
春秋末年,因“平吳霸越”之功,范蠡被封為上將軍。范蠡知道自己功高蓋主,如不激流勇退,恐怕難以善終。范蠡遂去,臨逃走時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好朋友宰相文仲,勸他最好盡快離開勾踐。文仲看完信后大大地不以為然。不久,勾踐親自送一把劍給文仲:“你自裁去吧!”。而這時范蠡攜帶著西施,駕著一葉扁舟,出三江泛五湖,后來經(jīng)營產業(yè),成為一方富甲,世稱陶朱公。
建國后朱元璋就開始對掌握軍權的老臣不放心了,湯和就投其所好,在眾多高級將領中第一個自請解除軍權,回家養(yǎng)老。朱元璋大悅,立馬撥款為湯和在鳳陽老家造房,讓他衣錦還鄉(xiāng)。
曾國藩曾說:身居高位手捏大權而又享有大名的人,自古以來有幾人能善其末路呢?總須設法將權位二字推讓少許,減去幾成,才能保全晚節(jié),才可以慢慢收場善終。
(責編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