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大遷
鄰居張女士女兒小娟今年已經(jīng)上小學三年級了,可是每次做功課,還要媽媽在旁邊陪著,否則她就不做了,弄得張女士沒有時間去整理家務或其他事情。為了要想辦法改掉女兒這個習慣,張女士為此傷透了腦筋。其實孩子的習慣不是一天養(yǎng)成的。孩子會有這種現(xiàn)象,我們認為家長要負最大的責任。孩子做功課會有依賴性,在日常生活或其他方面一定也會有依賴的傾向。孩子出生之后,不少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會,對他一舉一動百般呵護。正因為我們將全部精力都投注在孩子身上,所以造就了他的依賴心理。一旦你覺得孩子應該可以照顧自己了,要他馬上離開你而獨立,他當然很難馬上做到。
因此,孩子不能獨立的實際原因是因為“你覺得孩子自己不能獨立”,所以“你不讓孩子自己獨立”。為了怕孩子遲到,每天當“媽媽鐘”,幫他穿衣服、系鞋帶;喂他吃飯時,看到孩子動作太慢了就恨不得替孩子吃;時時不忘提醒孩子做這做那,事事為孩子設想周到,為他們擬訂各種計劃,今天學這明天念那的,全然不管孩子的想法、意愿如何,結果是大人精疲力竭,孩子叫苦連天。
事實上,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也想依照自己的方式行事。這種獨立傾向通常是由小學三年級開始萌芽,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大抵已具備獨立的雛形;雖然還是非常稚弱,大部分脫離不了父母為他們設定的模式,但他們并不完全喜歡這個模式,有時也會照自己的喜好行事。所以,如果你覺得孩子自己還不能獨立而處處加以保護,孩子能力所及的分內事也都替他做好的話,只會阻礙孩子的獨立發(fā)展,讓孩子喪失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機會與能力,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任性脾氣,以致無法適應社會的群體生活。
我們來看啄木鳥是如何哺育孩子的。母鳥先將食物嚼爛,再喂給剛孵化出來的雛鳥吃,等雛鳥長出毫羽變?yōu)橛坐B后,便將捕獲的昆蟲直接喂入幼鳥口中,讓幼鳥自己嚼食,再稍大,又教導幼鳥如何找尋昆蟲,最后則完全讓幼鳥自己出去覓食。
這樣看來,啄木鳥也是很聰明的。它會依照幼鳥的成長,配合不同的給食方式,讓幼鳥逐漸獨立。所以我們要強調:教育孩子獨立,需要循序漸進。就像嬰兒在斷奶之后,先喂食稀飯,再喂干飯,最后則由孩子自己拿著筷子吃飯?!昂⒆幼约耗茏龅氖?,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擔心他們做不好或動作慢而“越俎代庖”。認清孩子在成長獨立的過程中,應依照各階段的體力與智力發(fā)展的不同,給予適當?shù)脑郑缓舐販p少幫助的程度。
因此對于小娟這樣依賴心很強的孩子,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1先溝通。首先,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做和想做的事情,家長也有很多事需要時間去做,就像孩子需要時間去寫功課一樣。因此,家長可以以這樣的問題來讓孩子想一想:孩子若在做功課時,需要媽媽陪,那么媽媽的事情該什么時候做呢?
2共同訂立“合約”。習慣的養(yǎng)成是需要時間的。我們不可能要一個依賴慣了的孩子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一個獨立自主的小孩。因此必須一步一步慢慢地引導,慢慢地放手。家長和孩子溝通完之后,就可以以討論的方式,看看如何訂立一個共同遵守的約定。比如,家長可以說:“以后我每天陪你讀書30分鐘,別的時間你就要自己做功課,媽媽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些別的事,若你能做到的話,星期天我就帶你去看電影?!迸阕x時間可以慢慢縮短,直到孩子最后能不需要家長陪伴為止,交換的條件可以和孩子討論;同樣的,此種有條件式的要求要逐漸減少,直到不需任何附帶的條件,讓孩子愿意自己做功課。
3堅持原則。一旦約定達成之后,家長一定要堅持約定上的決定,執(zhí)行到底。
4獎勵原則。除了約定物質上的獎賞外,家長每天只要感覺到孩子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并賦予行動,就要給予口頭上的贊賞、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