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洋
人們喜歡把欠債稱之為“今天花明天的錢”。其實,稍微考察一下這個“明天”,可能是一個長達70年的明天。而且,這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欠債。
報載:2007年紹興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是76億元,但到2008年11月初僅為6億元,同比萎縮了90%以上。這是1994年之后地方土地財政運轉(zhuǎn)的癥候,幾乎沒有城市幸免。
土地財政,又叫第二財政,屬于地方政府預算外收入。在許多城市,第二財政早已超過第一財政,成為經(jīng)營城市發(fā)展GDP的不二法寶。
地方政府賣地,開發(fā)商買地蓋房,購房人買房,房屋使用權(quán)70年。地方政府一把從購房人身上收走70年的錢,也難怪一塊地皮賣幾個億、十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房價貴,除了開發(fā)商暴利,與這種土地出讓金的收取方式有直接關(guān)系。為什么不能分70年,一年一年地收呢?
每個地方政府都有賣地沖動,實在是因為賣地太有誘惑力了。一把收來70年的錢,那花著多痛快,也有政績感。本屆市長賣地,花了后邊十幾任市長的錢,你說爽不爽?
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至少在1萬億元以上,鄉(xiāng)鎮(zhèn)平均負債400萬元。據(jù)說,最近還要給地方政府放權(quán)發(fā)債。假如沒有額度限制的話,估計一年欠債上萬億元也打不住。只要是下屆政府還錢,本屆政府借錢、花錢,這種好事傻子才不干呢。
現(xiàn)在的世界,大概都得了“美國病”。不僅國家欠債、政府欠債、企業(yè)欠債、個人欠債,而且欠債的似乎還都有理,都過得比不欠債的人還舒服。美國人欠債多,欠了10萬億美元外債,日子過得挺好。冰島人均欠債超過美國,日子過得天堂似的。韓國人也敢欠債,家庭負債率超過美國。然而,次貸危機來臨,這幾個國家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今天花明天的錢,花三五十年、七八十年后的錢,不知道子孫后代會怎么看,他們會不會認同我們留下的這份“政績”和“業(yè)績”?
(王景義薦自《北京晚報》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