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晶
我先后擔任過《外國小說》、《小說林》、《詩林》的美術編輯。記得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初任美編時,全國的期刊種類是屈指可數的。而且當時是鉛字排版,期刊的封面大多是手寫手繪,題圖題花要制成鋅版,那時一本期刊的生產過程要比現在落后繁重許多。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發(fā)展的進程,期刊生產與印刷技術的數字化帶來了編輯、制版、印刷等工藝的便捷,電腦的運用使美編在裝幀設計中大大拓展了審美的思路與表現的空間。今天的期刊圖書市場種類已經極大豐富,期刊的整體質量跨上了嶄新的臺階。同時,今天的期刊市場正在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市場的競爭機制又給期刊帶來了生存的機遇與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作為期刊裝幀設計的美術編輯,如何與時俱進,為本期刊走好市場而盡到自己的努力,這是我一直以來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多年的工作實踐使我體會到,要做好美編工作,首先要清楚期刊裝幀設計在整個期刊生產中的位置和特點。這有助于我們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我以為期刊裝幀設計有以下特點是值得關注的:第一是服從性。期刊裝幀設計屬于實用美術一類,但它不是純藝術,它的審美性與藝術性必須服從于期刊的功能性和實用性。沒有期刊作為媒質,裝幀設計也不復存在。因此,作為美編,加深理解期刊的文化內涵,尊重主編的主導意見,有助于在裝幀設計中更好地體現與烘托期刊的內容。第二是協(xié)調性。完成一本期刊,是團隊共創(chuàng)的過程,需要策劃、組稿、編輯、裝幀、排版、印制、裝訂,各環(huán)節(jié)協(xié)同合作。應注意與主編、文編及印刷廠各部門的溝通,特別是要了解排版、印制、裝訂等相關的技術知識,以便在裝幀設計中把握成刊后的藝術效果。第三是制約性。期刊是文化商品,因此受市場成本、期刊成本的制約。裝幀設計者只有努力從現有的條件出發(f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裝幀設計的功能。第四,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新是整個文明社會進步的核心,期刊裝幀設計的生命力也在于此。要想保持期刊面貌的新鮮感和親和力,必須不斷地向讀者推出審美的新視覺與新體驗。既要保持期刊一貫的文化風貌,又要在變革中推陳出新。第五是周期性。裝幀設計者在一段相對穩(wěn)定的時間里,力求期刊的整體設計風格保持一致。第六是立體性和連貫性。期刊是立體的動態(tài)的呈現在讀者的翻閱中,裝幀設計者應把期刊的一切內容看做是連貫性的整體,因此要注意整體風格統(tǒng)率下節(jié)奏的變化和藝術設計。
我們大體了解到期刊裝幀設計的特點,接下來就是用裝幀藝術的手法和個人對審美的感悟來包裝期刊。書籍裝幀理論家鄧中和先生在他所著的《書籍裝幀創(chuàng)意設計》一書開篇說到:“書籍裝幀藝術創(chuàng)作的核心——設計,而設計的核心——創(chuàng)意?!蓖瑫r還談到:“書籍裝幀藝術絕不僅僅是書籍封面設計,它是一個多側面、多層次、多因素,立體的系統(tǒng)工程?!蔽沂仲澇蛇@段論述,它精辟地說明了書籍裝幀設計者應具有的整體視角。我在美編工作中,正是遵循這樣的思路,注意把握期刊的全局并追求創(chuàng)意性。
為《詩林》作美編,其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因為詩歌與美術在思維與情感上有太多的共同點,我常會在讀詩中得到啟發(fā)。過去的《詩林》曾是大32開本,因為市場成本與印刷能力的制約,經驗證明,《詩林》封面以大面積留白來襯托題字、色彩與圖形,顯得更加精神漂亮?!对娏帧芬阅甓葹橹芷?年年裝幀面貌不同。記得2006年第1期的封面創(chuàng)意,我有意識地把一塊粗糙不規(guī)則的色塊擺放在封面的左上角,并讓它出血,使封面產生了拓展空間的感覺。在左側偏下方,采用了一枚樹葉,這是我在四川成都青城山上采集留念的標本。葉面上蟲子蝕過的地方留下了一圈圈灰白色環(huán)形圖案,煞是好看。我用電腦作適度處理,讓樹葉傾斜著并留下淡淡的投影,頓時畫面有了縱深感。葉子與左上方的色塊呈現著初春的綠色,表現出新年伊始漾漾的生機?!对娏帧窐酥拘缘念}字是郭沫若先生的筆體,我把它豎排在右上方,題字的旁邊有意識地把《詩林》的拼音字母,豎排成微彎的曲線,似楊柳窈窕的風姿,其他必用的文字在整體的框架中也安排得體,我認為這個封面設計是成功的。在我的眼中,詩人敏感、純粹、激情而有色彩,他們是天馬行空的思想者,生活穿過詩人的感官在他們的頭腦中攪拌醞釀,濃縮出精美的詩文和新鮮的語境。我盡力想把對詩人的感覺帶到我整體設計中,我常常喜歡強調鮮明的色彩,強調圖形的形式意味,強調畫面的抽象構成,強調質地的肌理感。2009年第1期《詩林》改成16開本,我在大面積留白的《詩林》封面上,運用了一抹油畫局部繽紛的色塊,這是一塊油畫筆觸感極強的色塊,通過電腦再加工,并與題字、拼音、期號等造型元素合理搭配,使封面效果既簡約又響亮,色彩十分搶眼。在內文設計中,我注重期刊整體節(jié)奏感,注意文章開題疏朗與留白,大標題、小標題、內文的字體字號的選擇與有序性,字距行距的關系應符合人的視覺規(guī)律,單頁和雙頁要在設計中同時去感受。過去小開本的《詩林》,每期都騰出三、四個版面給開題,這給(上接88頁)了美編發(fā)揮的空間。我常常選用一些有意味的照片、美術作品或自己的手繪,取其需要的局部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配合欄目的主題組成打破常規(guī)的畫面,并力求版面生動而隨意。另外,我在文章的空白處點綴一些小題花。近期我做的題花已經脫離了以往有內容的式樣,把筆墨在下意識中形成的很靈動的圖形提煉出來,成為題花。我把這些題花看成是詩人的靈感一閃念,放在需要裝飾的空白處,好似一方小小的座墊,供讀者稍事休息,并絕不分散他們的思路,很有現代感。《詩林》的封二、封三、封底,一般刊登美術作品,美術和詩歌相得益彰。另外,在裝幀實踐中,我尤為重視同事們的第一視覺反應,不僅因為他們本身是詩人作家,有敏銳藝術直覺,更因為他們是第一批觀眾。
總之,我作為《詩林》的美編,經歷著藝術創(chuàng)作的苦思冥想,經歷著努力區(qū)別于別人并超越自己的艱難跋涉。但我深知,因為有挑戰(zhàn)才會有成長。時代的腳步永不停息,因此我們的腳步也要永不停息。這里我衷心地希望,我所熱愛的《詩林》園地,郁郁蔥蔥、枝繁葉茂,永遠帶著綠色的微笑。
(作者為哈爾濱市文聯《小說林》、《詩林》美術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