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
女兒大學(xué)畢業(yè)后分到一家公司實習(xí),她暗下決心要做“完美員工”,即凡公司里任何人提任何要求,只要她能辦到的,一定盡全部努力去做。于是在公司里,常常可 以看到這一幕:甲美女喚曰:“請把這些文件送進碎紙機。”乙美女日:“打印機壞了,幫忙給售后打個電話吧?!北麕浉缛眨骸霸绮屯鼛В煞癜涯愕淖屢话虢o我?”再后來,慢慢省略話語里的客套成分,直接改為命令式語氣;再后來,某日女兒因身體不適,婉拒了某人讓她代為清理雜務(wù)的要求,對方即刻怒目圓睜:“你怎么能這樣對我?是不是我哪里得罪你了?”
女兒很苦惱,問我她該怎么辦?我便給她說了三件事。
第一件,超市的食用油原來賣四十塊一瓶,后來漲價到八十塊一瓶,所有人都抱怨價格太高。市里近郊的房子上個月五千塊一平方米,這個月五千二百塊一平方米,所有人都覺得房價越來越平穩(wěn)。
第二件,我有個同事不久前參加組團旅游,愛上了一個同行的年輕女孩。同事和他的妻子是青梅竹馬初戀后就結(jié)婚的那種,彼此好得如膠似漆,近年雖然漸趨平淡,但仍然是百分百的恩愛夫妻。我很疑惑,不知道這個年輕女孩是靠什么,在短短幾天內(nèi)就打敗了他們十幾年的感情,結(jié)果同事告訴我,他對她的心動始于他在爬山途中,熱到差點中暑,女孩見他臉色蒼白,便主動去攙扶他,又把背包里僅剩的小半瓶礦泉水全都給了他喝。
第三件,我在多年前養(yǎng)過一只小泰迪,一種如同絨毛玩偶的寵物狗,它有個特點是很愛吃大白兔奶糖。我便去超市一次性買了五大包,每天放在食盤里無限量供它享用,但它很快就愛吃不吃。我一狠心,斷了它一星期的糖,一星期后恢復(fù)供應(yīng),但每天只給一顆糖吃。結(jié)果小泰迪又恢復(fù)了對奶糖的極大興趣,每次都搖著尾巴把這一顆吃得有滋有味。
說第一件事時,女兒云里霧里說第二件時,她若有所思;說第三件時,她說:“媽媽我明白了?!?/p>
女兒再上班后,當一日有人責問“我說了咖啡不要伴侶,你為何又加了”時,她立刻小宇宙爆發(fā),怒吼一聲:“愛喝不喝,你以為你誰啊?”然后揚長而去。此后,工作職責以外的事情,她原則上概不應(yīng)奉,只有在的確有閑時,選擇性去做一兩次。有趣的是:同事們開始時面面相覷,漸漸竟有人討好地迎上來問她:“要不要我順便給你帶杯水?”她再偶爾去給同事帶杯水,對方便受寵若驚,一迭聲地說:“謝謝謝謝,真是麻煩了?!?/p>
是的,這些表面看似沒有什么聯(lián)系的事,實際上卻有同樣的因由可循,科學(xué)家早就對這一類現(xiàn)象,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重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并不會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砝碼的重量加至306克才會察覺。如果右手舉著600克,這時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覺到重了,后來就必須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覺到差別。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貝勃定律”。
在生活中,類似的事情可謂層出不窮。房子比食用油漲價的實際數(shù)字要大得多,但人們卻更能接受房子的漲價;妻子比年輕女孩為丈夫所做的肯定多得多,她卻如此輕易就被忽略;無限量供應(yīng)的糖果,還不如每天一顆更讓小泰迪期待……
所以,每天只給一顆糖,不要給太多,切不要以為付出的越多就越好,或者付出和獲得永遠都是均衡的。很多時候,適度的,有限的付出,才能換得最美的收獲。
養(yǎng)寵之道如此,男女之道如此,做人之道,亦如此?!?/p>
(特約編輯沈冰薦自《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