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童
2000年,我高中畢業(yè),當時國內(nèi)大學已經(jīng)開始擴招,在校生已超過百萬,而且今后還將繼續(xù)擴招,我父母認為:這預示著中國的大學教育已開始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過渡。他們預測,隨著擴招的進行,幾年后大學生的就業(yè)競爭會非常激烈。他們說,當時在國外的留學生還不到五十萬,對于一個即將高考的學生來說,是要做幾百萬分之一,還是要做幾十萬分之一,是再簡單不過的算術題。于是父母和我商量,要送我出國留學,也正符合我的心愿。不久我就以優(yōu)異的托福和高中成績考入了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精算專業(yè),開始了漂洋過海的留學生活。時光荏苒,一晃到了2004年秋天,我已經(jīng)上大四了,還有一年就將本科畢業(yè)。
近幾年來,隨著我們國家對外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走出國門的留學生越來越多,加拿大更是很多家庭的留學首選地,大量留學生學成畢業(yè)后,工作已經(jīng)不像以前那么好找了,家庭高投入培養(yǎng)出來的留學生也面臨著就業(yè)壓力。我原本想2D05年畢業(yè)后考研,可大四一開學,我發(fā)現(xiàn)和我有同樣想法的兄弟姐妹很多,便馬上告訴自己“打住!如此爭著考研,到時一定又是供大于求,就業(yè)時如果研究生學歷不是必備條件,競爭中自己連年齡優(yōu)勢都沒有”。于是我決定本科畢業(yè)就工作。
中國有句老話叫未雨綢繆,主意一定,我立即著手準備,與同學們不同的是,經(jīng)過認真思考,我將視野擴大,不僅局限于加拿大,連其他發(fā)達國家的企業(yè)也關注,到世界的大坐標系里尋找自己的職業(yè)位置。2004年9月的一天,我從網(wǎng)上看到美國一家跨國公司——華信惠悅管理咨詢公司芝加哥分公司要招精算專業(yè)畢業(yè)生,對照了一下條件,感到自己還符合要求,就想報名一試,雖然還有大半年才畢業(yè),但覺得機會難得。沒想到包括加拿大本地學生在內(nèi)的一幫平時爭論起問題來各不相讓的小哥們知道了我的想法后,反應竟驚人的一致:你小子異想天開!
我這個人有個倔脾氣,經(jīng)過認真思考認準了的事,就鼓足勇氣去做,我相信自己的實力,還沒有去做的事怎么知道就不成。我告訴自己:機會是需要把握的,任何機會都不會平白無故的恩賜給某一個人。是抓住每一次機會,哪怕是十分微小的機會,還是坐等“良機”,往往會使人的一生有天壤之別。從一定意義上講,機會是操縱在我們自己手里的,它決不會在我們的等待中翩然而至。
說干就干,在簡歷的準備上我頗費了一番心思。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首先我通過加拿大朋友找到了一位經(jīng)常往來于美國和加拿大的美國人,詳細了解了美國企業(yè)在招聘時的一些做法和習慣,并與這位美國人進行了一次長談,“零距離”感受了一次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接著在簡歷的制作上,我擯棄了目前留學生寫簡歷時在綜合素質、社會活動、各種證書和獎勵上下功夫的做法,除了自然情況外,就寫了:擔當過卡爾加里大學精算學會主席和已經(jīng)通過了“北美精算師資格考試”8門中的4門兩項內(nèi)容。我認為:校精算學會主席,尤其是我是卡爾加里大學有史以來第一次由留學生競選上的精算學會主席,足以說明我的綜合能力;而“北美精算師資格考試”是世界4大精算師資格考試體系中最權威、最難通過的考試,我剛上大四就通過了4門,足以說明我的專業(yè)知識情況。然后我集中更多的時間、精力,查找資料、認真思考,用1000多字寫了我對這家公司的了解;用2000多字寫了我對精算專業(yè)的認識,由此組成了我的簡歷材料。
經(jīng)過一翻精心準備,我很快將簡歷和學習成績等對方要的材料全部用快遞寄了去。5天、10天,我忐忑不安地等著,心想,不用我沒關系,給我回個信兒說說原因我就知足了!15天、20天,小哥們的風涼話就來了:這是不可能的事,你小子就是不信,白費勁!就在小哥們?yōu)樽约旱臄嘌缘靡鈺r,第22天時,他們就“挨了一巴掌”,美國公司給我打來電話,就一些問題與我進行了溝通,并開始一些測試,反復幾次后,他們又打電話找系主任和學校有關部門詳細了解我的情況。隨后進入了令人難熬的沉默期。5天、10天,當笫12天的太陽冉冉升起,我又燃起新的期望之火時,手機愉悅的提示音響了起來。我趕緊抓起電話,“HOware you……”聽筒里傳來純正的美式英語。美國公司通知我到芝加哥面試,簽證、往返機票、賓館全部由他們出面、出費用辦理和安排。
我總算可以睡一個安穩(wěn)覺。同學們知道消息后都很驚訝、喜悅,我卻沒有他們認為應該有的興奮,高興之后立即鎮(zhèn)靜下來。當晚,我就拿出從家里帶來的國家禮儀顧問金正昆教授的講課影碟,聽金教授講參加各種活動應注意的穿著打扮、禮儀禮節(jié)、以及怎樣才能給人一種良好的首次印象……
2004年11月21日,我只身來到美國芝加哥,22日一早在接待人員的引領下走進面試現(xiàn)場。一進門我“嚇了一跳”,只見屋里齊刷刷坐著6位“考官”,經(jīng)介紹才知道他們都是部門經(jīng)理級人物。我很快使自己平靜下來,禮貌地問候和自我介紹后,坐下等待提問。開始時幾位“考官”輪番“轟炸”,所提問題從行業(yè)特點、職業(yè)認識、人生哲學到專業(yè)知識、處世方法、工資期待等,不僅包羅萬象,而且跳躍性很大,氣氛很嚴肅。我雖然對答如流,但心想:“老這樣下去我總是被動的,必須改變一下現(xiàn)狀?!庇谑枪淖阌職?,開始以中國人漫談的方式回答提問,時不時還用:“您說呢?”等口氣,尊重而親切地反問一兩個小問題,沒想到這種方法很靈,很快就緩和了氣氛。再后來大家就好像在聊天一樣了,有一位“考官”問我對精算這個職業(yè)的認識,我陳述時他也不時插話,你一言我一語中,我也主動問了他幾個問題,這位“考官”都認真作了回答,有的問題講起來還滔滔不絕,結果20多分鐘后才回過神來,笑著問我:“是我考你呀,還是你考我?”逗得其他“考官”一起哈哈大笑,應聘現(xiàn)場的氣氛更加輕松。盡管如此,可我心里一點也不敢松勁,因為“考官”們所“聊”問題的尖銳程度絲毫沒有降低。面試從8點開始,整整進行了一上午。臨分手時,“考官”們熱情地與我相擁道別。中午,公司還專門安排相關人員請我吃了一頓飯。
回來后的第三天,美國公司就來電話通知我:“你被錄用了,年薪5.5萬美金,2005年畢業(yè)后就來報到,其他待遇合同里都有,隨后寄來,若無異議盡快簽字?!贝饛椭欤l都沒有想到。
2005年10月10日,我正式到芝加哥上班,成為這個分公司200多名員工中唯一一名中國人。要知道,在國內(nèi)本科剛畢業(yè)就能擁有一份年薪5.5萬美金的工作,是根本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