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者
美國《時代》(7月27日)
40年前,人類前往月球的道路可謂艱險,但宇航員們返家之后的人生道路要比登月更為艱辛。本期雜志探尋了24名昔日宇航員的生活歷程。他們之中有人因不堪壓力而酗酒,有人樂于冒險而早逝,有人堅信外星人的存在,也有人選擇皈依宗教。他們的共同點,是月球之行永遠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我們就快成功了
美國《新聞周刊》(7月27日)
每個美國人都應該享受到負擔得起的優(yōu)質醫(yī)療服務,這就是美國資深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終身為之奮斗的目標。在他心中,這是一個公正社會所必須具備的要素。奧巴馬決心在今年秋天簽署一份醫(yī)療保障法案,而商界和國會此次也積極配合,形勢一片大好,肯尼迪參議員40年來為之奔走的目標終于快實現了。
經濟學哪錯了
英國《經濟學人》(7月18日)
當前的金融危機,讓很多人對于經濟學界的信譽產生了三大疑問:首先,宏觀經濟學和金融經濟學的學者們對危機的產生負有責任;其次他們不能及時警告危機的發(fā)生;最后他們連解決危機的辦法也沒有。其實不能全怪經濟學家們無能。首先,經濟學家們通常都過多關注于遏制通脹,對于資產泡沫的注意力不足,而對于市場機制效率的過分自信也讓他們在客觀上忽視了危機的出現;其次,由于每個經濟學家所關注的職業(yè)領域有限,缺乏合適的工具和手段來準確告知危機的出現時間,而他們標準的經濟模型也是建立在資本市場完美運作的基礎之上;最后,金融危機讓純市場學派和凱恩斯學派陷入分裂,無法達成基本共識。經濟學家們的專業(yè)知識和研究領域需要進行一次深刻的改造,而更深刻的思想改造也非常必要。他們需要走出象牙塔。
鳩山邦夫狂吠
日本《文藝春秋》月刊(2009年8月)
1955年鳩山一郎創(chuàng)立自民黨以來,該黨基本上維持了執(zhí)政黨的地位。但從現在的狀況看,下屆首相應該是鳩山一郎的孫子、民主黨黨首鳩山由紀夫了。鳩山邦夫是鳩山由紀夫的弟弟,因與麻生首相在郵政改革問題上意見不一致,6月時被解除了總務大臣的職務。他說,他自己“能比哥哥更好地做首相”。
我們愛的美國
法國《新觀察家》(7月16日)
第一個登月之人尼爾·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已經40年了。伍德斯托克音樂節(jié)誕生也是40年。期待和平、向往音樂的一代人在音樂中交流。美國夢僅僅是一種懷舊嗎?或者已經被丟失?不。盡管面臨經濟危機,但奧巴馬的勝選,他的演講,他的態(tài)度,讓我們重新對新大陸充滿了希望。
保時捷的傳奇
德國《明鏡》周刊(7月20日)
權力、游戲與陰謀——輸贏已在大眾和保時捷的這場爭奪戰(zhàn)中漸漸顯露。保時捷工會主席表示,保時捷若被大眾并購,將有一萬多個工作崗位受到威脅;而唯一的“好處”就是滿足了大眾董事長費迪南德·皮耶希的個人野心。大眾和保時捷聯手無疑會成為新的汽車業(yè)巨頭,但這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究竟是詛咒抑或恩賜?